第57章 紅薯
洪武年間,金陵城。
朱元璋望著評論區,把錢用勤這個名字記在了心裡。
雖然天幕語氣多是調侃和打趣,但這錢家後人對後世貢獻巨大,想來放錢用勤一馬也是無傷大雅的。
此時天幕再次切換。
【番薯,也叫紅薯,旋花科番薯屬植物,塊根作物,果實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高,廣種耐瘠】
【就是這個東西,應該所有人都吃過吧。】
【紅薯主要的優點就是高產,高產到什麼程度,差不多10公斤的紅薯就能發芽種一畝地,畝產量能達到水稻的十倍,其產量也因種植地氣候、土壤、種植品種、管理等因素會使得產量波動較大】
【一般來說,北方地區番薯畝產量相對較低,南方氣候和土壤更適合紅薯的生長,所以產量就更高些】
【和土豆一樣是真正的穿越核戰末世必備食物,而且成長周期快,可以當做應急時的首選】
【《金薯傳習錄》和《農政全書》就記載過,其中《農政全書》裡說:閩、廣人賴以救饑,其利甚大。】
【有優點就有缺點,缺點那就是含水量大,不如米麥等耐饑,還有就是吃多了容易胃裡反酸,燒心、肚子排氣,有胃潰瘍的不適合吃】
【不過也不是沒辦法解決,你配上米麵搭配著吃,就能很好的減少這種情況】
【再說了這東西就是養豬也是好的呀,紅薯玉米混合著喂豬,標準的膘肥體壯好東西】
洪武年間,金陵城
一眾書吏都下筆如飛,一邊聽一邊快速記錄著一切。
“等等!畝產多少斤來著?”負責記錄的書吏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驚叫出聲,手一抖毛筆在紙張劃上重重的一筆,劃過了紙上的其他文字。
“畝產是水稻的十倍?可當真?”胡惟庸也驚呼出聲,雖說紅薯不耐饑,但總好過沒有啊,而且產量高,不耐饑就多吃點。
“還有新作物土豆!”朱元璋滿心期待,能和紅薯並列末世必備的高產作物,產量上必然不比紅薯差多少。
“產地,重點是產地!”
不用他吩咐,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瞧好了,時刻關注著相關信息。
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稍微平複的心又被提了起來,是紅薯的消息!
這個早在幾個月前名氣就極盛的紅薯,如今終於等來了消息!
而且還是捅破天的大消息,紅薯畝產是水稻的十倍。
“十倍”程咬金咽了咽唾沫,如果將自家那三十多頃田地都改種紅薯,那得是多少糧食啊。
在座的諸位哪個家裡沒有點田地?
此時一想到這個誇張的畝產數所帶來的巨大收益,一個個眼神都亮的嚇人。
就算其缺點是不耐饑,但至少在災年時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紅薯耐貧瘠,產量低點是低點,但可以到處種啊。
“所以紅薯的產地是哪裡?”房玄齡問出了李世民最想知道的問題。
【紅薯原產地在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後來隨著地理的大發現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最早於萬曆年間傳入我國,分三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說起來,紅薯的引進也是頗為曲折,當時紅薯傳到安南、呂宋等地,當地的統治者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
【廣東的陳益和福建的陳振龍、陳經綸等冒著殺身的危險分彆於萬曆十年和萬曆二十一年將其引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