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度神秘的領域,至今人們對它的了解都極少極少。
一個是細菌,一個是病毒,還有就是水稻雜交,小麥的近緣雜交,恐怕還有小麥的遠緣雜交。
等等,自己完全沒有記錄介紹細菌的內容
漢末南郡。
在了解了天幕這幾句話蘊含的巨大信息的諸葛亮等人,臉色一變再變。
諸葛亮想得要比彆人快,也要深遠得多,他深吸了一口氣慢慢說道。
“小麥的近緣雜交,其實有點類似於配種,類似不同的馬相互之間配種。”
“有近緣雜交,恐怕還有遠緣雜交,就類似於驢馬配種”
話到這,一眾人臉色也是狂變,很顯然天幕說小麥家族沒有抗病能力強的品種,意思就是要開展小麥和其他植物的雜交了。
驢馬配種生騾子,可騾子,是無法產生後代的啊.
“如果這種研究成功了,那是不是可以推廣到其他作物身上?”龐統接著話題思索著,他說的其他作物是除水稻小麥外的作物,毫無疑問,這種研究是成功了的。
因為天幕此前有提到過雜交水稻,而天幕中提及的李振聲號稱“南袁北李”的“北李”,顯然小麥和水稻的雜交研究都成功了。
劉備眼都紅了,此乃國士啊。
諸葛亮內心掙紮了一下,還是不吐不快:“如果把小麥的抗病性當做某種特征的話,將這種技術應用到其他動物身上,那”
龐統聽到這話像是想到了什麼,而後臉色狂變,滿眼不可置信.
其他反應稍稍慢的眾人也回過味來,一個個忽然之間像見了鬼一樣,張大了嘴巴說不出話來
難道山海經,不是傳說?
【李振聲希望跳出族內通婚的局限,讓小麥和其他種類的植物聯姻,也就是所謂的遠緣雜交】
【而他給小麥找的相親對象,正是他之前研究的牧草,牧草抗病能力極強,不用怎麼打理他就能長得好好的,對鏽病菌也幾乎免疫】
【李振聲就希望通過遠緣雜交將牧草的抗病能力轉移到小麥身上,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理論是好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特彆大,李振聲一乾就是近20年時間】
【這些年裡重傷批評質疑像一把把刀子往李振聲的心窩子裡上插,有人說他異想天開居然打算讓草跟小麥雜交】
【有人說他嘩眾取寵這麼多年都不成功,早就應該宣布實驗失敗了,隻是為了自己的麵子在堅持,浪費國家的資源】
【為保住自己的研究項目,李振聲付出了比彆人多幾倍的汗水,他一邊搞遠緣雜交,一邊加班加點做當時主流的近遠雜交小麥,並且得到了認可和推廣】
【直到1979年李振聲終於取得突破,經過次數以萬計的漫長實驗,他從800多種牧草中篩選出了最適合的長穗偃麥草,與小麥雜交後得到了小偃6號】
【小偃6號具有極強的抗病性對8種舊病皆具有免疫力,而且產量很高,產出的糧食品質好,是當時最強大的雜交小麥品種】
貞觀年間,金陵城。
雖然知道了結局,但當天幕真的提及的時候,眾人還是巨震。
這又是提升糧食產量的又一思路,至此天幕已經提及了多種糧食增產的方法。
其中最簡單的無疑是化肥和作物輪種,其次是全國範圍內的選種育種,而這個範圍李世民覺得可以再放寬些,再之後就是尋找高產作物和小麥雜交了。
尋找高產作物的難點是茫茫大海,又沒有成熟的航線,想漂洋過海去美洲大陸又精準找到紅薯,簡直是地獄難度。
而小麥雜交有點類似驢馬雜交,可能比尋找高產作物還容易一些,唯一的難點就是暫時不知道雜交的具體細節,且雜交育種工作量巨大,需要不斷地重複試驗和極長的試驗周期。
可是具體的小麥雜交細節呢?
李世民忽然想到一種可能,天幕該不會跳過這麼重要的內容吧.
【小麥雜交技術需要的知識並不深奧,隻要學過初中生物的都知道,那就是人工授粉】
【小麥是複穗狀花序,每穗上有十多個小穗,小穗兩側各有一片護穎,護穎內有花2-3朵】
【花朵內一般有一枚雌蕊和三枚雄蕊,雌雄蕊是同時成熟的】
【當小麥開花時,漿片吸水迅速膨脹將內外稃撐開,雄蕊的花絲不斷伸長,三個花藥從頂端開裂後能散出幾千粒花粉】
【雌蕊隻要有一粒花粉授粉成功即可】
洪武年間,金陵城。
武英殿前,君臣們都如同求學的學子,不斷地吸收著天幕的學問。
特彆是其中還配了相應的畫麵講解,而當知道小麥的授粉細節之後,其實大部分人都已經了然了小麥雜交的原理。
果然原理都沒錯,隻不過細節上有許多出入罷了。
“按這個思路,我們是否能培育出各式各樣的作物,比如抗旱抗寒的小麥?”朱元璋心潮澎湃,如果真的研究成功,哪怕是畝產隻有現如今小麥的一半,那也是很可觀的糧食產量,要知道全國上下那麼多荒地都是因為乾旱或者土地貧瘠的原因而無人耕種。
如果真的有這種小麥品種,再以政策引導,這部分土地少收或者不收稅,那也是一份糧食收入,零零散散下來,糧食增產是非常可觀的。
現如今來看生物學這門學問,一個雜交水稻、雜交小麥,一個細菌病毒,光是這兩樣,這門學問已經是救人無數了。
“這生物學.威力也太大了”朱元璋對這神秘的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知道它還能帶來什麼驚喜。
他並不是那種迂腐之人,相反他很實在,所以在想明白這些學問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好處之後,對所謂的程朱理學是愈發的不感冒。
無用之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