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安城。
李世民等人也是一臉問號,這道題用語言和用數學符號來描述,對於信息的準確傳遞程度,簡直是雲泥之彆,也難怪評論區中大部人都是痛罵。
換成自己上去,也搞不清楚出題者的想法。
對於一個要求準確、簡潔、嚴謹的科學為主的時代,李世民實在想不出到底該是什麼樣的腦子,才能想出如此折磨人的問題。
【最近看到有人說,感覺近些年來蛔蟲病少了很多,幾乎絕跡了,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其實並不是錯覺,根據全國重點傳染病和病媒生物監測係統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22個土源性線蟲病監測點人群蛔蟲感染率為0.76%】
【從數據報告就可以看出,我國現在感染蛔蟲的人群確實已經非常少了,這也從側麵說明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做得還不錯。】
【因為早在幾十年前,蛔蟲病等還是很常見的,蛔蟲也叫蛟蛕,早在《靈樞》中就提到過這種寄生蟲: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也者,是蛟蛕也】
【明清時著名醫學家張誌聰著有《靈樞集注》,對蛟蛕這一詞作了現代解釋,他說,“蛟蛕者,蛔蟲也”。】
【蛔蟲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是人類體中最為常見的一類寄生蟲。不僅如此,蛔蟲的感染率還非常高,能夠達到70%以上。】
【蛔蟲是一種寄生在包括人類、動物體內的一種線型寄生蟲,屬於線蟲動物門,是一種非常頑固的寄生蟲】
後世竟然差不多消滅了這種病症!
【對,許多人小時候都吃過一種學校組織免費發放的,顏色鮮豔多樣,外形像是“金字塔”一樣的糖果,那個就是寶塔糖,用來防止蛔蟲的。】
但同時他們又迫切想知道後世是如何防治這蛟蛕病的,他們自己可能不在意,但家中都有孩童,兒童最易患上這種病,因此可不敢大意。
明,金陵城。
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或許天幕提及的,全國整體性的防治才是根治的方法吧。
而這種疾病其實也很常見,尤其是小孩子,很多都患有這種病。
倒不是有多難治,隻是比較惡心,而且反反複複的。
一向殺人如麻的武將均是如此,臉色煞白,因為相比於敵人,這種寄生蟲可是寄生在人體中,光是想想就夠惡心的了。
看到天幕的視頻中,蛟蛕在胃裡蠕動,這殺傷力實在過於恐怖了。
朱元璋知道這是後世的防治理念和經驗,都是些很寶貴的東西,因此不敢大意,讓小吏們將天幕所說的一字一句抄錄下來。
這裡的蚘蟲就是蛟蛕,民間也稱之為心蟲病、長蟲病等。
對於那些反反複複的患者來說,這些防治舉措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如果按照感染地域差異來看的話,農村的感染率要比城市高,按照個體看的話,兒童的感染率是明顯高於成人的,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的童年回憶裡都有著“寶塔糖”身影的原因吧!】
金陵城,無數藥堂、藥房等大夫都打起了精神,如今治蛟蛕有許多方法,例如烏梅丸,又比如花椒、鮮橘葉等熬水,都具有非常好的驅除蛟蛕的效果。
朱元璋沒想到天幕突然切換,畫麵竟如此讓人感到頭皮發麻。
一乾文臣武將把頭埋得低低的,但都聚精會神聽著,這個場景實在是有些滑稽和可笑,但沒人笑得出來。
腹中有蛟蛕者,輕者多麵黃肌瘦、食欲不振,重者則引起惡心、嘔吐、腹瀉、腹痛、上腹絞痛等,更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不少醫學著作都有記載,像《聖濟總錄》和《諸病源候論》都有提及。
“公共衛生事業。”朱元璋複述了一遍這個首次聽到的詞語,從名字上和上麵列舉的事例中就可以大致猜到一些內在含義,大致是關注百姓疾病和防控之類的,但還需要更多的信息來佐證。
《諸病源候論》中說:蚘蟲者,長一尺,亦有長五六寸。或因府臟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發動、則腹中痛,發作腫聚,去來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貫傷心者則死。
【從外形上它長得比較像蚯蚓具有可伸縮性,能夠較好控製體內液壓,蛔蟲既讓人感到詭秘又讓人恐懼】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大部分農村及鄉鎮,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衛生條件也較差,家禽家畜散養糞便汙染嚴重,田地及菜地中化肥並沒有普及,都是用農家肥來進行施肥】
【所以許多農作物就被沾染上了蛔蟲卵,蛔蟲病又是通過糞口傳播的】
【如果人們飯前便後不洗手、生吃沒有洗淨的蔬菜、喝生水等都有可能被蛔蟲寄生】
【由於人類誤食了沾有蛔蟲卵的食物,例如蔬菜或者生水,而這些蟲卵就會隨著食物進入胃和腸道,在這種恒溫恒濕的條件下,蛔蟲會快速的孵化出蛔蟲幼蟲.】
金陵城,和興茶食店。
萬掌櫃等人都是皺著眉,身體後傾、一臉嫌棄的姿勢看著天幕,從天幕中大多數人才得知了寄生蟲的生長和發育情況,並知曉這對人體的危害。
特彆是看到說,其每天能產卵3000多萬時,一個個都是胃裡翻滾!!!
而防止這種病的措施並不複雜,簡單來講就是洗手、洗乾淨食物,喝燒開過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