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土木堡之變(2 / 2)

【消息傳回瓦剌也先震怒,就謀劃著南下,大明對此毫無防範,皇帝和宦官仿佛沒事人一樣,白白錯失了從2月到6月的寶貴備戰時機,直到6月瓦剌集結大軍南下】

唐,長安城。

宮中氣氛還是比較和諧的,李世民等人表情淡然,隻簡短地評價了一句“德不配位”,或者說是隻是“才不配位”。

一乾文武大臣或許低聲討論了一下,但總體上還是秉持著看戲的心態,就看著朱祁鎮和王振等人作死。

對於自小養在深宮的皇帝來說,他對天下、對百姓、對民間等等的認知,全都來自於身邊的人,若是帝師都是德高望重之人那還好說,可惜在朱祁鎮眼中,唯有溜須拍馬的王振等宦官是好的。

有來自叛逆期的急著證明自己,但本身又沒有什麼本事,於是慢慢就被溜須拍馬的宦官帶偏,受其浸染,不學無術。

李世民對此倒是看得清楚,也有些無奈,宦官侍奉天子,聽召左右,靠近權利源頭,自然容易得勢,規則自古如此。

所以曆朝曆代重點要做的事情中,就包含防範宦官乾政。

除了宦官乾政外,各個朝代對於繼承人的培養也很是頭疼,且不說有術無術,對於養在深宮的皇帝,一生錦衣玉食未曾經曆苦難,又怎會懂得民間疾苦和生活不易。

鞭子抽不到自個身上,他隻管春風得意馬蹄疾,哪管代價是什麼,特彆還是一個好大喜功,急著四處出征證明自己的皇帝。

此外還有北邊的瓦剌部落問題,從正統初年到正統十四年,十幾年的時間,大明朝廷難道都是吃乾飯的?竟然對此毫無所覺?

程咬金等武將早就知道了朱祁鎮的結局,自然明白接下來會發明什麼,隻能說都是命。

【其實早在此次朝貢前,兵部尚書鄺埜、宣府巡撫羅亨信都曾上疏,請求增置城衛以防瓦剌,但皇帝和王振都視而不見,直到6月17日,他才命令大同方麵防守,可大同方麵的兵力不夠啊】

【十幾天後他才恍然大悟,趕緊命成國公朱勇挑選京軍馬步精銳45000人,其中3萬人開赴大同,1萬五千人開赴宣府,以增強防衛】

【7月11日瓦剌入寇,他們兵分四路,從遼東、宣府、大同、甘州等地侵入中原,進攻的重點當然是宣府和大同,戰前準備不夠充分的明軍在貓兒莊與瓦剌交戰,大同右參將吳浩兵敗身死】

【如此慘敗的消息傳至京城,朱祁鎮知道後的反應,不是聽取老臣的意見籌措防守,而是:朕要親征】

【明初以來皇帝親征不是新鮮事,但朱祁鎮的問題在於他對於軍事一竅不通,王振他巴不得跟著皇帝親征攫取軍功、甚至名垂青史,因此也一直在旁邊攛掇】

【滿朝文武經曆了此前王振的折磨,依舊極力勸阻,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於謙等人合章諫止,但皇帝:皆不納】

【七月十六日,準備了不到五天,朱祁鎮率親征二十多萬隊伍出發,對外號稱五十萬,以五十萬對瓦剌五萬優勢在我,用以威懾敵人,但後麵來看更多是麻痹了朱祁鎮自己】

【或許他真覺得要啥指揮呀,朕一波a過去就能贏,然後把指揮權交給了最忠誠的王振,兵部尚書鄺埜和戶部尚書王佐等人屢次上章建言,王振覺得煩了,就“罰跪於草中,至暮方釋”】

明,金陵城。

即使是知道這是未來之事,未成已定之事實,仍有轉機。

但朱元璋還是氣到了一個極限,一個個對兵事一無所知,連糧草都未湊齊就敢出兵,就這水平還指望他能指揮軍隊作戰?這就是他心中的效仿祖先親征?和送死有什麼區彆?

“廢物!”朱元璋再也忍不了了,此刻一聲咆哮,震得文武百官噤若寒蟬。

徐達等將領心都在滴血,他們早已經知道這些士卒的結局,隻是沒想到的是這種方式罷了,此刻隻能咬著牙關,手掌緊緊握成了拳頭。

一眾在旁侍奉的太監,此刻都趴在了地上,肩頭不停地抽動著,心裡頭恨不得將王振碎屍萬段:“你個褲襠沒鳥的爛人,自己找死就算了,還要害死我們!!”。

劉基低著頭,聽著天幕中,王振一個個離譜的操作,已然不知道該是以何種心情來麵對。

從七月十六日出兵,八月初一抵達大同,不僅缺衣少食,瓦剌人沒見到一個,反而是見到袍澤們浮屍遍野,這對士氣的打擊已經足夠重了。

不僅如此,將帥還要麵臨太監王振的詰難,將帥離心,在未加修整的情況下又命軍隊轉向宣府,在雷雨中強行行軍。

之後退師路線朝令夕改,致使被瓦剌軍隊追上.連成國公也戰死了,即使是這樣,成國公朱勇依舊為大軍爭取了時間,都被浪費了

“但凡,失誤一點也不至於到如此境地。”

“.”

朱標臉色蒼白,感覺全身力氣都被抽走了,在座的諸位將軍,哪怕隨便一位將軍去領軍,都不會是這種結局。

或者說當時,哪怕是任何一位將軍、國公領軍都不是這種結局,哪怕大軍退入懷來城,而不是在缺水的土木堡駐紮,哪怕是堅守土木堡等待救援,結局都好上許多。

朱祁鎮和王振,兩個蠢貨,完美地避開了全部的正確應對策略。

不.沒有救援了,當時的北京城精銳已經都帶來土木堡了,北京城是老四遷都後最空虛的時候。

朱元璋此時不再覺得後世之人言語刻薄,他都恨不得親自扇死朱祁鎮,這廢物死了不要緊,可憐的是我大明二十五萬的精銳,還有空虛的北京城及百姓.

“瓦剌占儘優勢,怎麼可能會議和?”兵部的眾人絕望地哀嚎,但曆史就是這麼荒誕,偏偏掌權的那兩位信了。

【王振輕易相信了也先的議和說法,下令全軍撤離,向水源地轉近,朱祁鎮也同意了。就這樣大明軍隊在曆經一個多月倉促出行、冒雨轉進袍澤陣亡、困守無望後,在這個本該與親人團聚的中秋終於撐不住了】

【他們放棄了城防,一股腦的毫無紀律地衝向河邊,剛剛看到水源還沒來得及燃起希望,絕望接踵而至】

【瓦剌人的騎兵四麵衝突而來,慌亂的明軍兵士爭先恐後,甚至自相踐踏,瓦剌人高呼“丟盔棄甲者不殺”,絕望之下,有些士卒真的脫掉了甲胄,在戰場上赤身裸體,而迎接他們的是瓦剌人的獰笑與更殘忍的殺戮】

【月圓之夜、流血漂櫓,亂軍叢中王振死了,與他一起被殺的,還有75歲高齡的太師,為大明天子儘忠的英國公張輔,屢次建言給出正確意見的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50餘位大臣】

【朱祁鎮他在知道突圍不成後,乾脆擺爛,下馬盤膝麵南坐這一戰,是大明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也先帶著咱堡宗到處敲詐勒索叫城門,諸位大臣請求迎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是為景泰帝,之後就是於謙力挽狂瀾的北京保衛戰了】

【也先知道大明另立天子後,當然明白了朱祁鎮再無利用價值,為了給大明添堵乾脆就把他放了回來】

【當然朱祁鎮的人渣之處遠不止於此,奪門複辟之後賜死朱祁鈺,奪了他的皇帝名分,砸了他的陵寢,給他諡號“戾”,逼迫朱祁鈺所有嬪妃殉葬,冤殺於謙】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