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朱元璋真的那麼愛馬皇後嗎?】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後病重不起,在病重之際她既不肯讓太醫診治,也不肯喝藥,朱元璋為此氣得大罵:“你想死就去死吧!”說罷摔門而去。】
【貴為大明皇後,什麼樣的好大夫和名貴藥材找不到?她怕的,是朱元璋背上濫殺的罵名。】
【馬皇後太了解朱元璋,她知道這個男人有多看重她。如果太醫治不好她的病,朱元璋肯定會大開殺戒。】
【自知命不久矣,馬皇後反而勸慰朱元璋:“生死都是命,藥隻能治一時的病,無法改命啊。”】
【朱元璋說不過她,衝她大發脾氣:“你想死就死吧,你死了,老子馬上再立皇後,一氣兒立仨。”說完,他摔門而去。】
【臨終前,她最不放心的依然是朱元璋,拚著最後的力氣說道:“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說罷,溘然長逝。】
【《明史》記載:帝慟哭,遂不複立後。】
【這不是馬皇後第一次勸朱元璋善待大臣,大明建立初期,朱元璋就時不時跟大臣們說起當初被郭子興下在獄中,馬皇後為給他帶吃的偷偷把燒餅藏在胸膛把自己燙傷的故事,將之比為:蕪蔞豆粥、滹沱麥飯,將馬皇後比之為唐太宗的長孫皇後。】
【在宮中當家常提起,馬皇後說:我怎麼敢比長孫皇後,常說夫妻相保易,君臣相保難。又說: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無忘群臣同艱難。】
【皇後去世的消息傳出,上到朝中大臣,下到宮女太監,無不悲痛嚎哭,比死了自個爹娘還要難過。】
【他們都知道,馬皇後是世上勸得住朱元璋濫殺的人,像朱文正、李文忠、宋濂、李希賢等都因馬皇後得以保全過。】
【曆史上對朱元璋的評價是有大功,同時也濫殺,至少殘暴一詞是洗不掉的。但是說起馬皇後,卻是一致的稱賢,就算是我大清無論再怎樣抹黑大明,落到馬皇後身上也隻有‘馬大腳’一詞來暗戳戳說她出身低微。】
【這個詞在她的人格魅力前,顯得那麼的無力。朱元璋對馬皇後的偏愛是公認的,或許朱標太子的特殊性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馬皇後。】
奉天殿前,一片寂靜。
在場的諸位,大多是吳國公府、吳王府的舊人,因此都對知道陛下與馬皇後伉儷情深,也對馬皇後的賢良感之頗深。
正如天幕所說,如果因事下獄,能救自己的,就隻剩馬皇後一人了無論對陛下怎樣,對馬皇後皆是敬重的。
朱元璋木著臉,眼眶已經偷偷紅了。
自他幼年起,到成親之前,他所感受的愛都不多。
甚至在出家皇覺寺到成親前,一直都是孤家寡人、孤魂野鬼,和外邊遊蕩的乞丐一樣,都是沒有家的。從軍後,他有了住所,但也僅僅是住所而已,是隨時都能舍之而去的那種。
在他看來,史書上寥寥幾筆,說的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根本不能勾勒出他的心境。
當初與馬姑娘相識,她是實實在在的郭公義女,身份高貴同時又待人溫和、溫柔賢惠、勤勞能乾,是他和無數士兵心中的‘窈窕淑女’、‘婚配良人’。
內心有過幻想要娶她為妻,但是無論如何也不敢說出口的,不僅是怕彆人嘲笑癩蛤蟆,也怕汙了馬姑娘的清白。
幸得蒙郭公厚愛,為他倆主婚,但名義上,妹子嫁他是下嫁了的。他也由妻而貴。
不過對他來說,名分、彆人的看法沒有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他再也不會像孤魂野鬼一樣無家可歸了。他知道,每天晚上無論再晚,家中總會有一盞燈為他而點,燈下不遠處,有個人一邊等他一邊納鞋補衣,時不時還會對著燈的方向,眯眼穿針線。
無論再晚,總會有人做好飯菜等他,候他候到飯、菜、湯一一冷卻。
有了她,他的破衣服會有人給他補,他的臭衣服有人給他洗,他的被子終於是太陽的味道替代了汗臭味,他終於不用羨慕彆人家庭美滿了。有她在,家中會被收拾得整整有條,他還會親眼看見空空蕩蕩的屋子被一件件家什給填滿。
在家中,找不到的東西隻需要問一聲,她總能從各個角落中拿出來。
每天出門,總會有人叮囑他早點回來。
每逢大戰,雖然幾個月無法回家,但他知道,家中肯定也有一個人為他擔憂,那裡會有一盞燈候到半夜。
她會與他聊家常,聽他的煩惱,在他與郭公關係緊張的時候,總是她出麵為他說情、疏通關係。
後來,她會拿他的手放在肚子上,讓他感受腹中嬰兒的心跳。再後來他會看到,她給孩子喂奶,哄孩子睡覺,教孩子走路,教咿咿呀呀的孩子說話,教孩子識字.在他用胡須紮的孩子疼的時候會笑罵著接過來.
為了幫助他,她也不恥下問,每次看到字,總要問彆人是什麼意思。怕被彆人笑,隻能偷偷躲起來,撿一根樹枝在地上照著畫.
那年他不聽劉基建議,一意孤行救援小明王、攻打廬州,陳友諒趁機大舉來侵,集慶人心惶惶,還是她出麵穩定人心。
史書上說的賢惠,後人說的賢內助,這兩個詞都是那麼的空洞。具化在她身上,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無數次添油挑燈花,無數次手指被針紮傷,無數次哄孩子睡了再偷偷起身給戰士們納鞋縫衣,無數次邊打哈欠邊邊等丈夫回家。
之前無論是老大、老二、老四、老五,天幕中或多或少都有提及,唯獨妹子例外。他以為,她是善終.
“為何沒有病症信息!!!”朱元璋大惱,真恨不得砍死洪武十五年的自己!
同時心中又有些憋屈,難道命運合該如此?
唐,長安城。
魏征、蕭瑀等人都讚歎不已,馬皇後待人友善、勸帝善待臣子、為了避免太醫受到牽連甚至不願意看病喝藥,真算得上一代賢後。
李世民也無比開心,天幕中將之比做觀音婢,那是盛譽啊,這比聽到誇自己還開心。
大明、朱元璋、朱標、朱棣等幾人實在太過耀眼,在天幕中的討論度極高,而朱標又以“副皇帝”、“史上最穩太子”、“大明第一太子”等標簽聞名於外。
如今得見真相,那真是愛屋及烏啊。
《初戀,白月光,女神,患難與共,亳州人質,頭胎男孩。這擱哪個男的遭得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