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1 / 2)

工部的大司空是三朝老臣殷象賢,年事已高,當今聖上寬待老臣,殷尚書一年中倒有小半年在家榮養。

工部實際上是侍郎李德康在主持大局,殷象賢致仕後,這位李侍郎鐵定是要頂上去的。

李德康侍郎為人嚴正少言,公務上侍郎和員外郎隔著品級,自然沒什麼好說的。

再加上賈政不諳世情,隻解打躬作揖,終日臣坐,形同泥塑,同僚中最不出眾,存在感很弱。

李侍郎平時也注意不到他,充其量知道他是榮國公後裔,僅此而已,多年同衙話都沒說上幾句。

如今卻特特的喊他過去說話,還能為什麼,自然是為了他那個在楠溪文會上聲名鵲起的侄兒。

官場上除了自己仕途,最重要的就是家族中是否有出色子侄,這便是後繼是否有人了。

越是大家族便越講究這一條,因為祖宗的餘蔭總有耗光的一天,為官者也總有仕途跌宕挫折的時候。

一旦被貶斥丟官,失去了屏障,家族中又後繼乏人,一個鼎盛之家轉眼就要敗落下去。

所以凡是鐘鳴鼎食之家,都非常重視後備子弟的培育,這也是一個家族長盛不衰的根本。

上一輩官場折戟沉沙,也隻是一時低落,如族中有出眾子弟,就不怕不能重振家聲。

賈家一門雙國公,是八公中最顯貴的一家,但近年在朝野的影響力卻與日俱下。

或許還有些不可言說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賈門已顯後繼無人的窘迫。

榮國府這邊賈赦賈政兩兄弟,一個是紈絝敗類,一個庸碌而無才乾。

寧國府的賈珍也是賈赦一類的人物,飛鷹走馬,淫穢奢靡,比其賈赦還要不堪三分。

至於下一代的賈璉、寶玉、賈蓉等都是上不得馬,舉不得槍,提不得筆,著不得文,廢材得很是徹底。

賈門兩國公在軍中留下的人脈餘蔭,自己的子弟沒一個有能為承接的,反倒便宜了金陵王子騰。

王家嫁了兩女進賈家,換走了京營節度使、九省統製的高位。

而賈赦不過襲了空頭的一等將軍,賈政也不過一本遺奏當了個從五品的員外郎。

就此一樁早已成了神京權貴的笑柄,賈家子弟無能至此,丟儘了寧榮二公的臉。

如今賈家出了個詩書雙絕的出眾子弟,一下就引來了眾人的目光。

那個賈琮據說很受嘉順親王的器重,而他一手詠梅詞被文宗柳靜庵評為可流傳百世。

這才多大年歲,便得貴胄大家看重,未來前程注定不俗,隻怕不出幾年,賈家說不得要重顯家聲。

在加上賈家一門雙國公的豐厚底蘊,要說那孩子前程無量,也半點不算誇張了。

而且最近宮裡還傳出流言,說太上皇最近喜歡一份新出的佛經,據說就是這位賈家子親手寫的。

這個消息就有些嚇人了,比楠溪文會上那首詠梅詞,更能撥動一些官場老饕的心弦。

早點燒燒冷灶,為將來結一份善緣,李侍郎這樣的人物,自然是有這等韜略眼界。

而賈政隻是個從五品員外郎,才思城府有限,卻還沒想到那麼深的一層。

他在李德康的官廨聊了一盞茶的功夫,兩人的話題不由自主的往賈琮那裡拐。

一向嚴正的李侍郎臉帶微笑,今天顯得有些和藹,總之整場清談氣氛很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