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是劉伯溫,也是如此,這才是讓朱元璋極為氣惱的事情。
冷靜下來之後,朱元璋發現王布犁也是這種人,他不是忠君,是忠於自己製定的律法。
但又顯得悖論。
大明律是朱元璋製定的,王布犁看起來“忠於”律法,那就等同於忠於他這個皇帝。
“培養?”朱元璋搖搖頭:“此子年歲比你還小,但在待人接物以及行事上,比你強,至少在謹慎方麵,你遠不如他。”
“哈哈哈。”
朱標暢快大笑起來。
作為大明最穩的皇太子,朱標用不著謹慎。
他也有自信壓製住他的那些優秀弟弟們,縱然是覬覦皇位,也沒有法子。
朱元璋也願意讓大兒子在朝廷內發展自己的勢力。
“這樣的人才合該為我所用。”
聽著朱標的頗為猖狂的話,朱元璋顯得欣慰又心疼。
長子朱標死在他前頭,沒有當上皇帝的未來,始終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暫停科舉考試吧。”
朱元璋沒有讚同朱標的話語,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
“爹,三思啊!”
科舉已經考了兩次,狀元郎全都是江西人。
朱元璋覺得再考下去,依舊是南邊那幫大地主出身的。
對於這些人,朱元璋更是想要鏟除。
他們都是大元包稅政策的受益者,對於朱元璋建立的大明還是有著敵對勢力。
如今參加科舉考試,不過是想要打探朝廷上的動向,占著位置不做實事。
而且這些進士們當官之後的所作所為,著實是讓朱元璋厭惡。
全都是不懂政務的廢物。
他們的能力還不如一個基層油滑的小吏。
沒有王布犁的譏諷,朱元璋還真不會如此快就下定決心,先暫停科舉製。
“咱也思過了。”
朱標變不言語了。
“培養官員的事,再好好想辦法。”朱元璋抖了抖衣袖:“咱就不相信,想不出來一個好法子。”
第二日的朝堂上,自是有禮部官員請求陛下設下恩科的時間,以此來昭告天下,到時候舉子門就得趕往京城來參考。
朱元璋並沒有理會禮部官員,而是繼續商議其餘事情。
如此行徑,搞得禮部尚書十分不解。
我這都準備好要乾大活了,結果陛下不接茬。
等下了朝去問左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也不知道為什麼,但現在皇帝要用察舉製搜羅人才,正合他的意。
科舉是大事,官員們不會善罷甘休。
皇帝這樣搞,還如何收攏天下讀書人的“忠心”?
即使是隻掛在嘴上的事,也得拿出來當手段不是?
畢竟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就是為了當人上人的!
可現在大明皇帝搞了兩次之後,嫌棄進士們在政務上表現的極為廢物,不給開這個口子了。
朝廷內部自然是炸了鍋。
朝堂內因為科舉遲遲不定日子鬨個不停,南京城民間也因為食人傳說變得戰戰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