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麼做,短時間裡是很難建功的。
那位韋六首就是個例子。
這是古往今來難得一見的連捷六元,海內名士,大儒,他本身的才乾跟努力不說,他的家族花了多少力氣代價,才將他推上這等青史留名的地位?
不說他本身的心性品行,就從利益角度來考慮,韋長空會不想跟孝宗成就一段君臣相得、力挽狂瀾匡扶正統的佳話麼?
不可能的。
似他這樣的名望,這樣的科舉成績,其實中榜後投靠紀氏,紀氏會不歡迎他?
然而卻留下了受到孝宗大力栽培、關鍵時刻棄孝宗而去
的傳聞,原本注定的錦繡燦爛,成了虎頭蛇尾。
可見這人最初還是想跟孝宗做出一番事業來的,之所以會抽身而退、任憑孝宗鬱鬱而終,說到底,不就是他生得太晚,入仕後,哪怕有皇帝想方設法拉偏架,卻尚未長成,就遭到打壓,黯然退場?
看後來的崔琬,這位當初在士林中被韋長空搶儘風頭,明明也是榜眼出身,卻壓根無人記起。卻也正因為當時孝宗的政敵注意力都放在了打壓韋長空上,沒注意到他,給了他發展的機會不說,還抓住了孝宗駕崩之際、韋長空已然丁憂辭官、攝政王與紀氏勾心鬥角的機會,一躍為主政權臣之一!
故此,寒門士子的籠絡與栽培,隻是放眼長遠考慮。
能夠最短時間裡形成勢力的,必然還是現在就是高門大戶的那些人家而這些人家,錢權都不缺,或者不怎麼缺。如此,縱然是天子伸出橄欖枝,他們也未必肯接。
就算接下,態度上,配合上,也十分的堪憂。
那麼最迅速最有效的,當然是聯姻。
正好宮中高位空缺許多,這是現成可以用來拉攏他們的籌碼。
之前淳嘉沒覺得這麼做有什麼問題,這是曆代上位者慣用的手段,雖然老套,卻足夠有效,不然也不會一直流傳至今。
反正他身為天子,三宮六院總要有的。
能挑助力,有什麼不好?
可是真妃……
雲風篁……
淳嘉在心裡苦笑了下,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拒絕袁太後的提議。
不僅僅是因為他如今對於雲風篁雖然有著上心,這讓他在三宮六院裡,明顯的偏袒這真妃,但也還沒到,為了真妃要死要活,連自己的安危都不顧的地步。
更因為,他很清楚,似他這種登基即傀儡,不,應該說,就是因為紀氏之流需要一個傀儡皇帝,才會輪到他登基的情況,如果一直乖巧安分也還罷了,如他已然出手過、曝露出野心,那就是不成功便成仁。
不止是他自己,也包括他身邊的人。
上至袁太後,下至近侍,這幾個月來公認受到他偏寵還再三挑釁紀氏的雲風篁,也不可能例外!
而且,淳嘉很清楚,對於雲風篁這般性情,想得到她的長久陪伴,要麼如戚九麓那種,自小青梅竹馬,日久生情,即便弱勢些,終歸有著真心的羈絆;要麼,就是他這樣,從身份地位權勢上進行碾壓,讓她不得不曲意逢迎。
否則她一定覷著機會就翻身做主人,然後……然後要不要坦誠相對的繼續,那就得看她心情了。
是故淳嘉雖然知道,雲風篁之所以不肯,應該說不敢對他用心,就是因為兩人之間地位不平等,卻並不想給她這方麵的安全感。
一來是目前沒這個條件;二來就是,他不壓著這真妃,誰知道她會不會恃寵生嬌的想些不該想的?
戚九麓雖然遠去定北軍中,卻畢竟,還活著,不是麼?
“……一切都聽母後的。”淳嘉最終這樣講,看著袁太後滿意的笑容,他在心裡歎口氣,尋思著,等會兒去了絢晴宮,嗯……話說真妃這會兒在做什麼呢?
絢晴宮,浣花殿上,雲風篁正在砸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