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我有特彆的婆媳相處技巧(2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6034 字 10個月前

其實當天雲風篁雖然沒提皎若,淳嘉自己卻是提到的。

但這會要表揚這妃子,皇帝自然不會說這細節,此刻就讓人取了筆墨紙硯來,親自書了一字,為小皇女大名:“愛妃初入宮闈,居‘惜杏軒’。前人有詩雲‘東風亭館散香埃,杏夭桃幾樹開’,膝下皇女,可名‘公襄’。”

雲風篁聞言朝他甜甜一笑……這晚魏橫煙等到很晚很晚,始終不見承諾過來看她的天子以及真妃姐姐,最終懨懨睡去。

而皇帝的補償不止如此,到了兩位皇嗣合辦的滿月宴這日,淳嘉更是賜下聖旨,封小皇女為“昭慶公主”。

這是違背慣例的。

國朝關於皇子皇女的受封有著約定俗成的規矩,皇子十五封王,然後如果未被立為儲君,就要前往封地,從此無詔不得入京;皇女由於不能承位,要放鬆一點,但也要十二歲上才能得公主之封。

偶爾例外那都是特殊情況。

比如前朝有皇子皇女深得鐘愛卻享壽不永,小小年紀就沒了,帝後哀痛之下,為免其身後無人祭祀,搶時間冊封或者夭折後追封,待合適的機會過繼嗣子,又或者陪葬帝陵。

再比如說孝宗的三位公主,孝宗駕崩時她們都才六七歲,紀太後帶著她們跪在孝宗彌留的病榻前痛哭,說孤兒寡母從此將無依靠矣孝宗撐著最後一口氣,給三個女兒封了公主、定下豐厚的湯沐邑。

這種雖然也是提前晉封,但人家親爹都要不行了,怕後來的新君不夠上心,駕崩前給女兒多攬點東西,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

可公襄這才多大?說是滿月,實際上因為是同異母兄長一起辦的,還差了幾天。

生的健壯可愛一點兒都不像是活不長的,落地才二十幾天呢就連大名帶公主封銜都有了這在國朝還是頭一

件!

以至於袁太後在滿月宴結束後,回到春慵宮就哭了:“皇兒這是打哀家的臉啊!茁兒到死都隻是個皇長子,小雲氏膝下的一個皇女,卻就是公主了!”

“母後為何這樣想?”夾腳跟進來的淳嘉一臉詫異,“孩兒這麼做,都是為了母後啊!”

見袁太後愕然,他痛心疾首道,“當初茁兒夭折,母後簡直摧心裂肺!那些日子,母後憔悴了多少?孩兒至今想起來都覺得心驚!好容易穰兒落地,孩兒想著,多少能夠寬慰母後一番……但茁兒去後,穰兒就是實際上的皇長子!”

公襄穰,就是今兒個他給小皇子取的大名。

“母後請想,這些年來,孩兒膝下多少孩子不明不白而去?”

“皇長子……雖然孩兒如今還在壯年,可底下人……孩兒今日冊封皇女,不過是怕穰兒風頭太過,專門抬舉了皇女岔開話題罷了左右皇女不能承位,就算偏疼些,又算得了什麼?”

袁太後不信,哭泣道:“皇兒如今也來拿話哄哀家麼?你說心疼穰兒是怕他有個閃失,叫哀家心裡難過也還罷了。可是,可是茁兒已經沒了,你卻至今不曾給他追封!再者,你口口聲聲說茁兒才是你的長子,可穰兒兒的名字,為何沒有按著茁兒起?!還是你當初說你絞儘腦汁才給茁兒定下大名,都是騙哀家的?!”

“母後。”淳嘉跪下來,膝行到她跟前,潸然道,“母後這樣想孩兒,卻叫孩兒如何自處?孩兒何嘗不想給茁兒追封?實際上,他的封號,孩兒給他取名時,就已經定好了的。原本打算等這孩子滿月的時候賜下,結果孩子根本沒撐到那個時候……而母後迄今為此耿耿於懷,孩兒又怎麼敢貿然提起來,觸動您的傷懷?”

至於名字為什麼沒有跟著公襄茁起,這理由他簡直信手拈來,“茁兒是孩兒的長子,且生母是楝娘,與孩兒青梅竹馬。儘管如今彼此之間芥蒂重重,可終究這個孩子跟其他孩子都不一樣的。故此,孩兒私心裡,不願意讓其他孩子,跟著茁兒取名。”

他說的合情合理,袁太後雖然心裡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卻又說不上來,哽咽了會兒,到底被他跟蘸柳一唱一和的給哄好了,就問起公襄茁的追封:“你給孩子擬的王號是什麼?”

“孩兒想封他為齊王。”這封號是淳嘉現想的沒辦法,他對公襄茁沒感情,甚至頗有對袁楝娘厭憎的遷怒,連名字都是為了安撫袁太後匆匆取的,遑論封爵。

不過齊王這封號不壞了。

畢竟下古時候,秦晉楚齊都是眾所周知的大國,此後曆代冊封藩王,以一字優於倆字,一字王裡,又以這四個封號最表重視。

然而袁太後還是有些難過,問他:“那許齊王陪葬帝陵麼?”

淳嘉對這種事情是無所謂的,為了息事寧人,此刻就毫不遲疑:“都依母後。”

“罷了,終究是茁兒跟你父子緣分淺薄。”袁太後餘怒未消,隻是沒有更多的理由鬨,隻得怏怏擺手,“今兒個是兩個孩子的好日子,你且去絢晴宮陪他們罷,哀家就不留你了。”

而此刻,絢晴宮中,雲風篁正看著麵前的宮人,自得一笑:“告訴皇後娘娘,本宮一定準時赴約!”

不枉費她這段日子的籌謀,果然紀氏沉不住氣,主動伸出了結盟的橄欖枝要沒紀氏配合,她一個人想乾掉袁太後,可沒那麼容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