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出了何事?!”淳嘉放下牙箸,沉聲喝問!
扶陽郡是開國時候就封給淳嘉生父的祖上的,本朝承認的王陵,自然也隻有扶陽郡一脈曆代先王的陵墓。
雖然淳嘉已經過繼給了孝宗,從法統上與扶陽王一脈隻是遠親,但畢竟血脈相係,這時候又講究“事死如事生”,王陵重地有變,怎能不關心?
內侍趴在地上,顫聲道:“回稟陛下,王陵……王陵不知何故,崩塌了小半!”
“這等大事,豈有不知何故的道理?!”雲風篁一皺眉,叱道,“守陵人呢?也沒個說法?!”
內侍聲不可察道:“傳聞……傳聞是一夜之間崩塌的,當晚……當晚有著雷雨!”
這下子帝妃二人臉色越發的難看:單王陵出了岔子已經夠麻煩了,再加上毀於雷擊這一點,想也知道,此刻已經有多少臣子在連夜奮筆疾書的上表。
明兒個朝會上,怕是為此事送上來的奏章能把淳嘉給淹了!
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最要命的是,扶陽王一脈數代單傳,淳嘉出繼孝宗後,這一脈就沒了男嗣了!
平時也還罷了,現在王陵崩塌,不管再怎麼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置法,都需要後人親至祭祀尚饗,以安先人在天之靈。
這個也還好解決,大不了從宗室遠親裡臨時挑一個過繼到扶陽王一脈。可關鍵在於,當初淳嘉繼嗣孝宗,遠來帝京,袁太後曲太後昆澤郡主之所以能夠跟隨,更得破格晉封,有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扶陽王一脈在淳嘉出繼後再無子嗣。
孤女寡母無處依靠,“隻能”跟來宮城之中生活。
現在要是扶陽王一脈立下嗣子,那麼不管這個嗣子是否成年,扶陽王府妻妾出身、而非孝宗後妃的袁太後曲太後,是不是也要回去扶陽郡,跟隨嗣子生活?
這麼考慮的話,都不需要徹查,帝妃已經可以想到,王陵出事,八成是紀氏所為!
但……
沒證據。
畢竟這麼大的事情,始作俑者隻要不是壞了腦子,哪裡肯留下憑據?
說不得派出去的人都已經滅口完了。
“陛下,茲事體大,莫如立刻前去春慵宮佳善宮稟告兩位太後娘娘。”雲風篁見淳嘉臉色鐵青,久久未語,出言讓那報信的內侍連同其他伺候的人都退下,低聲提醒,“畢竟此等事,哪裡好瞞?就怕兩位太後娘娘聞訊之後會受不住。”
讓兩位太後,尤其是慈母皇太後裝病,以避免前往扶陽郡?
淳嘉迅速明白她的意思,目露讚許,旋即又沉吟:“然而兩位母後若是稱病,接下來八成無法視事。”
不然紀氏豈不是就有理由催促她們動身上路,不許再停留宮城之中?
那麼袁太後曲太後就算留下來了,能起到的作用也不會很大了。
本來淳嘉需要她們,重點是袁太後,就是為了幫忙牽製紀氏在後宮的勢力,一定程度上抵消來自太皇太後與紀太後的壓力——然而一個“病得無法遠行”的太後,能做什麼呢?
“陛下請放心!”雲風篁心中竊喜,麵上則沉聲說道,“後宮有妾身在,必不給紀氏心想事成的機會!”
紀氏真的太給力了!
之前她還暗中罵這一家子是廢物!
看來是錯怪他們了!
終於,終於啊,袁太後雖然沒滾出去,好歹就要稱病,還是那種
被紀氏盯著、沒法掛著個稱病的旗號照常生活照常指手畫腳的稱病!
等這位主兒猛虎入籠,可不就是她大展拳腳的時候?!
而且,淳嘉沒了這個不是親娘勝似親娘的臂助,豈能不更多的支持她這個寵妃?!
最重要的是……
紀氏不是捏著她的軟肋嘛?
嗬嗬噠,她馬上就是淳嘉在後宮的首席盟友,再沒有袁太後壓在上麵,到時候,紀氏再傳什麼關於她的不好的消息,隻怕淳嘉比她還心急的給她洗白。
至於說事後淳嘉會不會算舊賬,她又不是傻的,幫淳嘉跟豐滿自己羽翼又不衝突——她血親謝氏也不是扶不起來好吧!
這一瞬間雲風篁必須反複回想之前經曆過的所有悲愴痛楚,才能維持得住沉重又嚴肅的神情:“倒是嗣子人選,還請陛下細細斟酌,務必不能讓紀氏做主才是。否則嗣子縱然不能將兩位太後迎去封地頤養天年,若是親自前來帝京開府,要接兩位太後到王府親自奉養,陛下便是天子,也不甚好阻攔的。”
到底袁太後跟曲太後隻是孝宗的遠房弟妹,稱病之下,說不能遠行也還罷了。
倘若嗣子都趕到帝京來就近奉養嗣母了,天子還攔著,這就實在說不過去了——再重的稱病也說不過去,因為這時候的風俗,老人得死在自家屋子裡,方是壽終正寢的安穩。
死在旁人家裡,於其家既不吉利,對老人自己,也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