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退朝!(2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5898 字 11個月前

然而……

翼國公低垂眉眼,一動不動。

像是壓根沒聽見一樣。

他裝聾作啞,淳嘉卻沒有催促他的意思,而是在其他人身上,逡巡著目光,緩聲複問:“諸位卿家?”

“陛下,臣以為,這晁氏之所以能夠在這裡,乃是因為敲了登聞鼓的緣故。”短暫的沉默後,禦史台新任的主官歐陽燕然出列,沉聲說道,“故此,應該先按照敲鼓的章程,將事情了結之後,再追究淑妃娘娘之死的內情!”

“畢竟淑妃娘娘已去,早一日晚一日查清真相,都不可能使得人死複生。”

“倒是晁氏所言之事關係重大,若不儘早查清,處置相關人等,傳了出去,不止定北軍心寒,天下人也要懷疑,廟堂袞袞諸公,莫不都是屍位素餐之輩?!”

說著朝翼國公一拱手,歉然道,“翼國公勿怪,老夫並非輕看令愛之逝,隻是事有輕重緩急。”

翼國公側身避開半禮以示敬重,微微頷首,表示願意妥協。

“然而淑妃娘娘之死乃晁氏片麵之語。”紀氏一派的人出來反駁,沒辦法,不反駁不行——關於紀氏謀害戚九麓、逼迫晁靜幽上京來誣告賢妃及謝氏這一件,剛剛他們已經撕過了,在皇帝早有準備的情況下,淒

慘落敗。

要是依了歐陽燕然的話,接下來就是直接對紀氏相關之人的處置。

雖然鄴國公、海西侯還有敏陽侯這些人未曾親自沾手,還有著脫身的餘地,但子輩裡,包括二侯的世子,以及若乾看重的子弟、膀臂、心腹,差不多要被一網打儘!

這種損失,比之鄴國公夫人去歲慘死消暑宴還要猝然突兀些。

饒是紀氏掌權多年家大業大,這麼一下之後,怕也要一年半載的才能緩過來——問題是,淳嘉可能給他們這一年半載緩和的?

所以他們隻能扯淑妃的事情出來拖延,“真相如何,尚未可知!若晁氏在此事上乃是栽贓陷害,可見之前指責紀氏之語,也是無稽之談!不過是看紀氏毫無防備,存心汙蔑罷了。”

“中宮迄今無子,賢妃膝下卻是兒女雙全,且是陛下的長子長女。”

“其桑梓中人狀告後族,未必沒有內情!”

“故此還請陛下將這晁氏交與母後皇太後親審,徹查到底!”

他的盟友紛紛出列附和,都表示晁靜幽合該交給紀太後帶走,決計不能落在賢妃手裡。

甚至還有人表示,自從賢妃入宮以來,宮中原本就不多的高位,陸續凋敝,可見這妃子不是什麼善茬,甚至,命格就克後妃,要不讓她效仿康婕妤,閉門不出,專心為我國朝祈福算了?

這時候就看出來家世不足的虛弱之處了:這要是說的是皇後或者洛寒衣、歐陽福履乃至於順婕妤薛婕妤之流,早就有臣子出來反駁回去,甚至倒打一耙了!

但雲風篁沒有父兄在朝,甚至連個親近的旁係親屬,都沒有站在這裡的。

所以儘管知道這種要求不可能被實現,可是有臣子這麼慷慨激昂的提議時,卻沒什麼人直接幫雲風篁說話的。

大家的關注點還是圍繞在了晁靜幽該交給誰上麵。

翼國公與淳嘉配合默契,這會兒根本不作聲,不給那些妄圖裝死的人渾水摸魚的機會。

雖然有歐陽燕然以及洛氏、殷氏的臣子出麵與紀氏那邊辯駁,但他們之間到底不及紀氏那邊默契,一時間竟鬥了個旗鼓相當。

而淳嘉又不時的摻合幾句,逼著許多本來已經躲到人後的臣子不得不出來表態。

……最後天子聽了差不多所有人的說辭後,慢條斯理的宣布:“晁氏可以交與紀母後帶走,就按紀母後的意思,令賢妃徹查此事!”

“紀氏謀害定北軍校尉、逼迫其妻誣告賢妃以及謝氏證據確鑿,毋須質疑,著令有司議其罪與罰!”

“著太醫出宮,為定北軍校尉診治,一應所費皆從內庫撥用!”

“另外,詔昭武伯徹查全軍上下,杜絕類似情形,以免軍心不安!”

“此事由攝政王叔監督!”

帝座高踞,坐其中,可輕易將滿殿臣子的神情看在眼裡,喜怒不一,卻不約而同的沉默。甚至,有人還暗自攥緊了拳,錐心之痛,溢於言表。

淳嘉心情愉悅的勾起唇角,輕拍扶手,徐徐起身,“退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