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冷冰冰的說道:“姑姑年紀比孤還要大,不也親自下場蹚渾水?卻還怎麼能說孤的不是?”
姑侄倆你來我往的互懟了一番,最終還是淳嘉開口將他們勸住的。
淳嘉勸他們是因為:“既然姑祖母已經搜宮過來,還是將憑據拿出來叫大家瞧瞧,究竟是否冤枉了陸充儀。”
攝政王其實不想答應,但眾目睽睽之下,他如果堅持拒絕,反倒是顯得有鬼。
最關鍵的是,太初宮是淳嘉的居處,這兒的人可隻聽聖駕吩咐。
淳嘉讓拿證據,他們立刻也就拿上來了。
紀皇後做事素來穩妥,這次也是差不多,冤枉是肯定不會冤枉陸其道的——至少證據上。
但隨後被帶過來的陸其道差不多是歇斯底裡的喊冤。
她堅稱自己雖然幼時常在紀晟跟前,做了宮妃後遇事也會往綿福宮跑,但跟紀晟的關係,遠遠沒有親近到可以分享這樣的秘密的程度:“再說妾身為什麼要謀害皇後娘娘?妾身在宮裡頭,既不算得寵,家世也不算頂好,就算自己生下來皇子,也未必有大造化。難道還要去嫉恨中宮不成?!”
“而且中宮出身高貴,入宮之後更是母儀天下,妾身這樣的連主動獻殷勤伺候,都挨不上邊!妾身哪裡來的本事,將這種手腳做到皇後身上?!!”
這要是換個妃嬪來說還是比較有道理的,但陸其道麼,紀皇後都懶得動腦筋,直接講:“你是清平侯義女,清平侯乃庶人紀晟舊仆出身。”
所以跟紀晟以及紀晟近侍關係密切,有幾率打聽到狸貓害人之法,而且也因為跟紀晟以及紀晟近侍關係密切,有機會接觸到跟紀晟來往不少的皇後……反正
紀皇後就是認定了,除了陸其道,彆人想用這法子害自己都沒可能!
至於攝政王剛剛說的,懷疑紀皇後之所以會中招,乃是想害人時不當心害了自己。
紀皇後一口否決了,理由是如果她早知道自己不能生育,且知道不能生育的原因,這些年來乾什麼坐視妃嬪們一個個的小產而束手無策?
畢竟作為正宮,任何妃嬪生下的子嗣都是她的孩子。
妃子們也還罷了,關鍵是宮嬪,無子的皇後有著優先的撫養權,尤其當時紀氏勢大,哪怕懷孕宮嬪有主位,難道皇後想搶還搶不到了?
她之所以眼睜睜看著諸多妃嬪歡歡喜喜的懷上又痛不欲生的小產,就是因為什麼都不知道!
這番話相信的人還挺多的,倒不是相信紀皇後真的知道情況的話,會保下那些宮嬪。而是相信她要是早點知道自己不能生,那還能傻乎乎的任憑淳嘉膝下無子?早就學雲風篁,弄倆生母出身卑微的皇嗣養在膝下了不是?
甚至有些私心裡不讚成淳嘉覆滅紀氏的,還暗搓搓的懷疑,皇後其實被皇帝坑了。
因為狸貓妨礙子嗣這一出是淳嘉揭發出來的,也就是說淳嘉提前就知道了。那麼他是提前多久知道的呢?從當初晁氏反水的事兒來看,這位非常擅長隱忍,講究不出手則矣,一出手就要一擊必殺。
沒準皇帝登基未久就曉得了這法子,然後悄悄用在了紀皇後身上……
這會兒再安排皇後跳出來咬下一個陸其道。
這種推測是有現實支撐的:淳嘉親政之前的後妃,懷過孕的妃子,隻得淑妃跟袁楝娘。
而這倆都是家族立場支持淳嘉的。
像皇後,前馨妃、瑤寧夫人、前昭媛現康婕妤、陸其道、賈蘋葉……那是什麼動靜都沒有的!
康婕妤的雙生子那是淳嘉親政後的事情了,就是前貴妃,那也是淳嘉親政前夕才懷上。
這種情況,偏淳嘉的說辭是皇帝自有天命在身,所以不跟他一條心的就是沒那個福分生下來皇嗣;誅心點的,就是皇帝手段高明,他不想留的後妃,懷都懷不上。
再陰暗點想的話,沒準前貴妃跟康婕妤的懷孕都有著皇帝的打算在裡頭:前者是因為有個驃騎大將軍的伯父,皇帝要用鄭具,卻不希望鄭具在宮闈裡插手太多,那麼前貴妃當然不能留,而且前貴妃那一胎要是能夠順順利利生下來,那就是皇長子!
這麼個子嗣沒了,鄭氏怎麼可能放過罪魁禍首?
康婕妤麼紀氏嫡女,在皇帝跟紀氏關係緊張的時候,她所出的兩個皇子,會讓紀氏比較容易冷靜:沒有這倆孩子,不定紀氏一個上頭就跟他拚了;有這倆孩子,尤其倆孩子跟大皇子的年紀就差那麼個把月的,紀氏不免考慮手段溫柔點,後續推這倆孩子裡的一個上位……
……總之現在沒人覺得皇後今日上朝來自辯,是自己的意思,是自己的說辭。
攝政王也是這麼想的,他直接不跟皇後說話了,直接看向丹墀之上,問淳嘉:“陛下呢?陛下也覺得,一個不得寵的充儀,需要膽大妄為的謀害中宮?!她害了中宮自己有什麼好處?!”
“不僅僅是中宮無子。”殿中一片寂靜,淳嘉斟酌著措辭,一時間也沒回答,這時候紀皇後忽然幽幽說道,“陛下登基近十年,今歲方有子嗣……這些年來被害了子嗣的後妃隻怕是多了去了。應該說,在陛下親政前,宮闈最頭疼的,是陛下無子。”
這話也還罷了,但她接著說,“陛下無子能便宜誰呢?攝政王自己心裡有數不是麼?本宮無子,陛下無子,陸充儀是得不到直接的好處。”
“可誰叫她義父還有個義女,乃攝政王之繼妃,還為攝政王生了嫡幼子?”
朝堂靜默了一個呼吸,下一刻,議論聲轟然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