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妃都很懂事,或者說,這眼接骨上她們身邊都有懂事的人指點。
見從跑腿的小內侍處問不出什麼,很快就許諾了一堆好處,且部分及時到賬——雲風篁這才將跟袁太後的談話過程大略告訴她們,連帶自己出的主意也說了:“也彆怪本宮,本宮當時不得不這麼說。不然,你們說讓本宮說誰的好話?本宮可是答應了不摻合這事兒的。”
這就很讓四妃後悔了:早知道慈母皇太後居然會去問賢妃的意見,還不如私下多塞點好處,請她關鍵時刻幫忙敲個邊鼓呢!
但機會已經失去,而且她們對於賢妃的話,也不是完全信任,故此很快調整好心情,開始商議,現在要怎麼辦?
“陛下是越發有明君之姿了啊!”洛寒衣的乳母殷氏同洛氏聯絡了一番,回到心麗殿上,這樣歎息著告訴自家主子,“家裡揣測,這事兒是陛下的意思。不過是通過慈母皇太後跟賢妃,透露給咱們罷了。”
“婢子剛剛打聽過了,慈母皇太後之所以忽然召見賢妃,乃是因為之前陛下去過春慵宮,與慈母皇太後單獨商談過。而賢妃告訴咱們的經過,興許沒有大的出入。但娘娘請想,賢妃自來狡詐,她收了咱們四家的好處,允諾不會在這件事情上插手。”
“這會兒慈母皇太後問她意見,她肯定不好表態。”
“但慈母皇太後既然問了,怎麼可能允許她含糊其辭?這種情況下,以賢妃的精明,實在避不過去,自然是將問題拋給咱們四家……如此,這話可不就遞到咱們這些人家跟前了?”
“當初慈母皇太後與陛下許諾繼後之位時,就委婉暗示了後位隻得一個,誰家功勞大,自然就立誰家女兒。”
所以這場繼後之爭,其實後宮妃嬪的表現都在其次,主要還是看娘家在前朝的表現。
畢竟,皇帝母子拿繼後之位出來做籌碼,圖的可不就是前朝的支持?
之所以四妃入宮之後,還要明裡暗裡的較勁,那其實就是為了目前這種情況做準備的,“如今紀氏覆滅,到了皇家踐諾的時候,但咱們四家的功勞算起來,卻都是半斤對八兩。本來想著,這時候就看後妃們,誰更得陛下與慈母皇太後歡心、誰在宮闈裡表現最出挑……卻不想,陛下卻還是打算由前朝而決啊!”
殷氏複歎口氣,“老太爺說,恐怕四家功勞仿佛,也有著陛下的算計。觀陛下行事,似靜水深流,初時毫無所覺,端倪才現,便是雷霆發作,爾後一環套一環:若無後位引誘,我四家這些日子不會想方設法的為陛下出力;若非功勞相似,難分高下,這會兒也不會被陛下名正言順的將問題拋回來。”
“其實對於陛下來說,四妃裡誰做繼後恐怕都是差不多的。”
“最重要的是,咱們四家本來是世交,經此一事後,少不得也要內鬥起來了。”
洛寒衣聽著半晌說不出話來,好一會兒才道:“不能好好兒商量麼?本宮委屈些也沒什麼的。”
她雖然宮鬥戰績沒有雲風篁那麼亮眼,好歹也是名門貴女,眼界還是有的。
明白之所以紀氏顯赫三朝,自家這些年來卻還是屹立不倒,有個非常重要的緣故,就是洛氏跟歐陽氏、孟氏、殷氏在紀氏靠著神宗提攜崛起後,立刻報團取暖,以抵禦紀氏的壓力。
當年紀氏將忠誠於孝宗的歐陽燕然貶謫偏僻之後,沒有趕儘殺絕,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洛氏、孟氏、殷氏伸出了援助之手,從旁牽扯了紀氏,讓他們錯過了中途截殺的機會。
否則就算同為世家,以歐陽燕然的才乾,既然不願意為紀氏所用,他們怎麼可能留著這麼個公襄氏的忠臣?
所以要是這次按照淳嘉的計算,四家因繼後之位生出芥蒂的話,對於洛氏來說,哪怕族中出了皇後,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
畢竟洛寒衣進宮也才不足一年,淳嘉對她不能說壞,論寵愛卻還有個雲風篁壓在上麵。最關鍵的是她跟雲風篁的關係不好,不敢說對淳嘉寵愛賢妃有什麼不滿吧,可也因此對這位天子淡卻了些許少女情懷。
她迄今也還沒懷上,膝下的皇女不過是宮嬪所出,那宮嬪還是雲風篁宮裡出來的。
故此立場還是更加站在家族的這一方考慮。
“娘娘,這個事情不是這樣的。”殷氏聽著她這話,卻是苦笑,“現在根本不是咱們四家願意不願意為這一個繼後之位爭鬥起來的問題,而是陛下既然這麼做了,那麼從此以後,咱們必須做出疏遠的姿態來。否則的話,就等於有著做下一個紀氏的心思。你說陛下隱忍多年,才聯合攝政王將紀氏覆滅,怎麼可能容忍這樣的情況?”
“如此誰家出了繼後,等若是拿了催命符。”
“那麼我們辛辛苦苦的爭取這個後位,又有什麼意義?”
“現在已經是騎虎難下,隻能順著陛下的意思來了。”
不然他們不但之前白乾一場,還會得罪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