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這麼一表態,朝堂上大部分人就十分驚訝,齊齊看向了歐陽燕然,想知道這位淳嘉親自起複的老臣莫不是這麼快就轉投攝政王了?
卻見歐陽燕然沉著臉,立馬出列反駁,說自己孫女才貌鄙陋,承蒙皇帝不棄才選在身邊,能夠做瑞妃那都是邀天之幸,做皇後那是萬萬不可的!
他說到此處話鋒一轉:“倒是昭武伯顧芳樹之女瑤寧夫人,傳聞爽朗大氣高貴典雅,堪為中宮。況且昭武伯長年戍邊,為國操勞,冊封其女為繼後,也是犒勞國家重臣,正顯陛下仁德,體恤臣下!”
“瑤寧夫人雖好,但畢竟是陛下大婚時候就進宮的人,這許多年為妃,既未生養皇嗣,又無特彆功勞,而且位份也不算最尊貴……以其為後,卻是不妥。”攝政王那邊就有人出來反對,還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其實繼後何必非要在諸妃之中挑選?”
“以妾為妻非禮也,莫若選聘待字閨中的高門淑女,正位中宮!”
這建議雖然明擺著是為了斷顧箴為後的指望,但合情合理,竟然得到了許多臣子的支持——有些人其實也不是想擋顧箴冊後的路,而是真心實意覺得,淳嘉如今的後宮裡,並沒有適合做皇後的人。
帝寵跟手段都沒得挑的賢妃,出身太低;新晉德妃、瑞妃、燮妃、曼雅夫人、瑤寧夫人、殷昭儀、洛婕妤這幾位,身份倒是足夠,可要麼連個賢妃都彈壓不住,要麼就是在宮闈裡毫無存在感。
至於其他人,不提也罷。
所以還不如跟當年紀淩紫入宮為後一樣,在有資格出皇後的人家裡,挑一個才貌能力都足夠的,入主延福宮呢。
一時間支持讓淳嘉迎娶在室女為後的意見占據了上風!
攝政王又站出來,提議說婚姻大事父母做主,雖然孝宗元後因為喪心病狂已經被廢棄,但孝宗之母、淳嘉的嫡親祖母太皇太後還在,這種事情合該請她老人家做主才是:“雖然宮裡還有兩位皇太後,但都是扶陽王一脈的妻妾,並非孝宗後妃,如今又臥病在榻,連前往扶陽郡受如今的扶陽王奉養都不成,必然是無力關注也沒資格關注此事的。索性太皇太後尚在,可以為陛下掌眼。”
又說淳嘉,“陛下素來純孝,想必不會拂了太皇太後一番好意。”
“朕自會與皇祖母商議,此事暫且擱置。”淳嘉微微頷首,叔侄倆對望一眼,眼底都是暗流洶湧。
雖然這次朝會未能決定繼後人選,但當眾提起來了,散朝之後自然也是少不得有人議論,消息迅速傳開,有資格出皇後的人家心存野望,不自覺的就決定這一次支持攝政王——而昭武伯府,則是快吵翻天了!
“混賬東西!混賬東西!!!”老太爺須發皆張,怒發衝冠,使勁兒跺著拐杖,指著不遠處的中年男子破口大罵,“老夫再三跟你說過什麼?啊?!說過什麼?!今上城府深沉,先後棄攝政王與洛氏四家,焉知不會同樣算計咱們?!故此彆管他們母子說的花好稻好,總之咱們什麼都不做!”
“一切等箴兒坐上皇後之位,膝下撫養了紀氏血脈之外的皇子再說!”
“結果你呢?!”
“你居然搜集了那四家的罪證送去陛下跟前,這下子好了,哪怕那四家知道這一切都是陛下的謀算,首先恨的也是我四家——你怎麼就這麼蠢?!我顧氏門楣本就不如那四家,你跟你子侄們又沒個出息的,連定北軍都接掌不了,還敢摻合這樣的事情,你這是要害死我顧氏滿門啊
你這個畜生!!!”
“父親您彆聽風就是雨的生氣啊,到時候大哥知道了又要打我。我這也是為了顧氏好!”男子跪下來請罪,嬉皮笑臉道,“正因為咱們家自大哥之後沒個能夠實打實為朝廷立功的良才美玉,您說這會兒什麼都不做,淨跟陛下拿架子,以後能有好下場?”
他朝攝政王府方向努了努嘴,“說起來大哥一直都是站在攝政王那邊的,結果呢?當年攝政王元妃去世,他不聲不響娶了那陸氏——大哥倒是好,還上趕著問他要不要納了箴兒做側妃?結果人家不樂意,這不才有箴兒進宮?”
“要我說,咱們家當時就不該繼續支持他了!”
“那陸春草算個什麼東西,閹貨罷了,他堂堂攝政王,神宗陛下的親生子,也好意思口稱嶽父!簡直丟儘了公襄氏的臉麵……”
一番滔滔不絕沒說完就被他老子一腳踹倒,指著他恨聲說道:“攝政王不肯納箴兒的緣故早就跟你大哥私下解釋過了,雖然老子也不清楚為什麼,但既然你大哥不介意,顯然是被說服了!再怎麼說他們也是行伍裡一起拚殺出來的情誼,不比今上那兩麵三刀來的可靠?!”
他次子嚷道:“那您還同意讓箴兒做皇後?!”
“還不是怕步了紀氏的後塵?!”顧老太爺沒好氣的說道,“那鄴國公是力主今上繼嗣孝宗的人,沒有他就沒有今上的帝位!更遑論其女其孫女與今上有著母子、夫妻的名份——結果那麼大一家子,他說屠就屠了,屠完還要栽贓攝政王,就這樣心性的主兒,他親自問上門來,咱們又不可能拖家帶口離開帝京,你大哥人在邊疆鞭長莫及,一旦拒絕,你覺得他會放過咱們?!”
“咱們家能跟紀氏比麼?神宗皇帝英明神武,給足了紀氏體麵風光,卻始終沒給他們兵權。”他次子理所當然的說道,“孝宗皇帝就更不要說了,他大力支持攝政王在定北軍中曆練就是為了借助兵權料理紀氏的,隻不過這位先帝享壽不永,還沒動手呢就先一步去了……陛下想滅我顧氏,就不怕定北軍兵臨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