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勸說道:“娘娘,自從楚王殿下出事後,陛下這些日子臨幸後宮,有意無意,召幸了好些宮嬪。若是不儘快將八小姐弄進來伺候陛下的話,一旦七皇子落地,怕不就要被抱給您,到時候,就算八小姐進來了,陛下往後還會不會將八小姐的子嗣交給您撫養,也未可知。此事,宜早不宜遲啊!”
“陛下對本宮有多少情分你們又不是不知道。”顧箴抿了抿嘴,說道,“也就是敬重而已。若是符合規矩又無關痛癢的事兒,本宮去說了,也還有幾分指望。但蘇兒進宮之事,家裡到底是怎麼想的,陛下何等英名,豈能不知?本宮卻沒把握令陛下同意。如果陛下當麵拒絕,那就一點兒轉圜餘地也沒有了。”
“如今兩位皇太後正在臥病,娘娘輪流侍奉榻前,要不要請哪位太後娘娘幫忙分說一二?”左右思索了會兒,又想出一個法子。
但顧箴提醒道:“兩位太後娘娘之間水火不相容,求助了一位勢必得罪另外一位。她們都是陛下的母後,再怎麼鬨騰陛下也不會不給體麵,到時候,過錯還不得都落本宮頭上來?而且咱們找誰去同陛下說呢?慈母皇太後跟貴妃的關係你們又不是不清楚,如果是經過慈母皇太後-進宮來的,貴妃還能不當眼中釘肉中刺?本宮可沒把握從貴妃手底下護住蘇兒!”
“如果找聖母皇太後的話,興許貴妃不會做什麼,然而慈母皇太後卻要看蘇兒不順眼了。”
左右聞言意識到這是個昏招,不禁歎息:“要是能夠說動貴妃娘娘幫忙就好了。”
“貴妃善妒,不見得肯答應。”顧箴搖頭道,“而且就跟請聖母皇太後幫忙一樣,貴妃弄進宮來的主兒,慈母皇太後焉能放過?”
她尋思了一回,說道,“罷了,你們等會兒去請清舒夫人過來,本宮跟她談一談罷。”
半晌後滿腹狐疑的崔憐夜前來,請安畢,顧箴沉吟了下,就直接說了顧蘇在賞桂宴上對天子一見鐘情的事情:“本宮這八妹,是顧氏四房唯一的親生血脈,其父早些年就去了的,雖然過繼了嗣子,然而嗣子年歲已長,向來跟著家父在邊關。四房妻妾,視之如珠如寶,向來很有幾分任性。如今她認定了要進宮伺候陛下,甚至已經在家裡連著兩日不吃不喝了……家裡實在沒辦法,著人傳話進宮來。可是陛下近來都沒提添人的事兒,如今宮裡頭又……這叫本宮如何開口呢?”
崔憐夜大家出身,對顧氏四房的情況也有所了解。
顧箴的四叔是庶出子,不過因為生母去的早,三四歲的時候就被抱到顧家老夫人跟前撫養,與老夫人情同親生母子,地位比尋常庶子要高些,成年後,就娶了嫡母的一個侄女兒為妻。
因著發妻進門三年無子,就為他納了兩房姬妾,其中一妾生下了一個女兒,就是如今的顧八小姐顧蘇。
顧蘇落地後沒多久,父親因故逝世,族裡商量下來,將大房的一個庶子,也就是顧箴同父異母的弟弟,過繼到其名下。
當時嗣子年紀已經不小了,顧蘇年幼,其嫡母生母還風華正茂,嗣子住進四房當然有些不合適,所以這個嗣子名義上是給四房頂立門戶的,實際上一直還是大房養著,由於讀書不成,束發後就被顧芳樹喊去定北軍中磨礪。
如此四房實質上的孩子仍舊隻有顧蘇一個,顧氏上下為了名聲也會待她格外優容。
雖然是庶女,待遇卻比嫡女也不差什麼。
因著崔憐夜比顧蘇大了十歲,她沒出閣的時候,顧蘇還是個小女孩子,也不是什麼特彆招人眼的人,所以她並不了解顧蘇的脾性。
就想著既然是這樣受寵的女孩子,養成任性蠻橫的性-子也不奇怪。
所以倒沒懷疑顧箴說的,顧蘇在鬨死鬨活要進宮。
“娘娘,若是妾身有那體麵,怎能不樂意為娘娘分憂?”崔憐夜就委婉道,“隻是妾身如今也不怎麼能夠見到陛下,哪裡敢去同陛下說這事兒呢?妾身鬥膽,娘娘不若與貴妃娘娘吐露一二?”
這種皇帝可以一言以決的事情你找我-乾什麼?你找貴妃啊!
顧箴柔聲說道:“本宮原本也是這麼想的,卻怕蘇兒她通過貴妃進宮之後,會惹得慈母皇太後不喜。”
話講到這裡,崔憐夜心裡已經明白了,
顧箴其實還是希望顧蘇進宮這件事情,由雲風篁去跟淳嘉提。
問題是,如果是顧箴自己去跟雲風篁說的話,雲風篁會不會答應且不說,哪怕同意了,也肯定不會做白工,必然要顧箴付出一定的代價的。
而且因為慈母皇太後的緣故,很可能顧蘇這個皇後的堂妹才進宮,就被劃到貴妃的陣營裡去了。
甚至繼而裹挾皇後,也不是不可能……貴妃做得出來這樣的事情。
所以顧箴找來崔憐夜,崔憐夜同雲風篁的關係雖然不是很親密,甚至也沒那本事說服雲風篁,但之前的賞桂宴上,她跟柔昆不是才幫了雲風篁一把?
雖然之後帝後對她們都有著賞賜,作為當時最直接的受益者,雲風篁自己卻還沒有給她們補償的。
如果崔憐夜為了顧蘇的事情去絢晴宮,讓貴妃以此還人情,她應該不會拒絕。
畢竟這對於雲風篁而言應該不是難事。
最主要的是,崔憐夜去說的話,可以要求雲風篁將此事辦的隱蔽點,不叫慈母皇太後知道她在背後使了力的那種,免得讓皇後姐妹都被慈母皇太後遷怒。
“……娘娘,妾身愚鈍,卻也想不出法子來勸說慈母皇太後。”弄明白了皇後的意思後,崔憐夜在心裡迅速盤算了一番,當日站出來幫貴妃解圍,她當然也不是純粹的好心,也是為著回報的。
皇後固然地位高於貴妃,但在崔憐夜看來,能夠給予自己的好處,還真未必比得上雲風篁。
既然如此,她為什麼要現在就把這個人情用掉呢?
所以就婉拒了,“或者娘娘再問問其他人?”
比如說,柔昆夫人?
但皇後不信任柔昆夫人,主要是這位異族公主沒什麼城府,當初還沒進宮伺候皇帝呢就給貴妃擺臉色,以至於進宮以來過的都很不舒坦不說,就是賞桂宴上站出來圓場,那也是被清舒夫人拉著的,不是崔憐夜提攜,柔昆壓根沒那個眼色也沒那個急智。
叫她去同貴妃說情,彆到時候正事兒沒說好,人情先給她的脾性抵消了。
還是知根知底的崔憐夜叫人放心。
崔憐夜但凡肯去講,一定可以讓雲風篁欣然應允。
皇後沉吟了下,就緩緩道:“你我都是陛下大婚時候進宮的老人,境況也是相似,都是自己沒那個福氣為天子延續子嗣的命。本宮也不跟你贅言了,你若是肯為本宮成就此事,本宮回頭保二皇子一個好前程!”
崔憐夜柔聲說道:“不是妾身不肯為娘娘分憂,實在是妾身才疏學淺,沒有這個能力。”
還保二皇子一個好前程?
倒不是崔憐夜不在乎二皇子的好前程,畢竟如皇後所言,她這種大婚時候進宮的妃子,如今娘家被再三打壓之後正忙著跟天子表乖巧,自己在宮裡不加倍溫馴就不錯了,怎麼還敢自恃家世?
自己呢又不能生了,寵愛也是幾近於無,以後除了膝下的二皇子還能夠指望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