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皇帝仍舊隻字不提,群臣們便有些按捺不住。畢竟無論是太後跟皇子在太液池中被謀害,還是皇後貴妃婕妤皇子們的一係列事情,都不是可以稀裡糊塗蒙混過關的。做臣子的可以給皇帝些日子緩衝、冷靜、處置,但不可能說就這麼心照不宣的含糊過去。隻是尚未有人上表提醒淳嘉該給個說法了,永春侯就先一步帶著禁衛還朝來複命。他是負責徹查八皇子身世的,這件事情在政治上不算特彆大。至少目前來說,除了少數不長眼的,重臣們在確認淳嘉對袁氏徹底厭棄前,並不想為了這麼個事情跟袁太後結下死仇。但在輿論上,卻是最容易廣為人知的。畢竟堂堂皇子被偷龍轉鳳什麼的,實在引人注意。“回稟陛下,臣受命當日即帶禁衛趕往萬年縣……”新晉的永春侯年少,身量未足,因為之前長年養在攝政王府不見外人,出現在人前的時候,已經是王府樹倒猢猻散,雖然是正兒八經的皇家子弟,卻多少有些怯弱。這是他頭一次獨自領差使,雖然淳嘉專門安排了一些老成持重的禁衛陪同在側,但這些人頂多在萬年縣的時候提點一二,如今上朝回稟,卻還是隻有永春侯一人。他就有些明顯的惶恐,嗓音略帶顫意的說了來龍去脈:大概就是他帶著人去了萬年縣,按照那天告禦狀的農戶所言,順藤摸瓜的查下去,得出的結論就是農戶的妻子的確給袁賢妃做過乳母,但偷龍轉鳳是不存在的。農戶的孩子的確是沒有了,不過沒埋在他們去挖開的墳墓裡。因為隻是農家子,年紀又小,當時是隨便讓人埋了個地方。而與此同時萬年縣中有個大戶人家的小女兒沒了,這大戶人家的主母奉承袁賢妃奉承的很好,所以沒少得賢妃賞賜。她又是個疼愛女兒的,故此將許多好東西給女兒陪葬,免得女兒到了地下孤零零的兩手空空會受苦……總之這就是個誤會。八皇子的確是皇家子。君臣心平氣和的聽著這結論,除了幾個愣頭青聚精會神的想挑剔外,淳嘉,重臣們,都很淡定,或者說,麵無表情。因為這是眾目睽睽之下的奏對,必須考慮朝廷體麵,考慮淳嘉的臉麵,所以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朝廷如何體麵的下台。故此愣頭青站出來指出了幾個破綻後,很快就被歐陽燕然跟殷衢等人圓場過去,這場朝會就這麼草草散了。之後皇帝帶著幾個重臣到禦書房,再喚了永春侯來細說真相,方是重頭戲。這時候氣氛就沒有朝會那麼心照不宣的平靜了。永春侯一進門就跪下來請罪。這個請罪不是為了彆的,而是為了淳嘉剛剛處置的攝政王黨羽。他其實接到消息在萬年縣的時候就十分惴惴,想著立刻趕回來推辭爵位跟請罪的。但同行的禁衛們勸住了他,說皇帝自來公平公正又寬厚,既然責罰攝政王黨羽,說明一定是他們做錯了事情。而永春侯小小年紀什麼都沒做,又是皇帝的兄弟,皇帝怎麼會責怪他呢?與其忙不迭的趕回去展示自己對皇帝的不信任,還不如用心將皇帝交代的差使辦好。說是這麼說,公襄震不像公襄霄。後者彆管對淳嘉的感觀如何複雜吧,好歹有著十來年相處的兄弟情分在。還有太皇太後的維護。論在天子跟前的分量,真不是公襄震能比的。他就很惶恐。故此這會兒立刻跪下來沒口子的自承不是。“好好的這樣做什麼?”淳嘉看了眼,就溫和的責備道,“朕處置那些人是因為他們私下裡搞風搞雨的妄圖離間咱們兄弟。也不想想主宗如今統共才幾個人?你嫡兄因著祖宗規矩還在藩國。偌大帝京,就咱們骨肉倆。朕愛護你還來不及,難道還能因為外人的過錯,責怪自己人嗎?”就讓他起來,彆多想。皇帝這麼講了,歐陽燕然等臣子也跟著幫腔,好說歹說的,到底讓永春侯站起來。這時候再問起萬年縣之行,永春侯就是尷尬,看了看幾個臣子,見淳嘉沒有讓他們回避的意思,才小聲道:“陛下,臣……臣覺得,八皇子的身世……可能……可能確實有些問題!”說了這話他等著淳嘉的雷霆大怒,但實際上皇帝很平靜,道:“且從頭說來。”永春侯就一五一十的講了,他去了萬年縣之後,的確是順著農戶所言開始查的,起初沒查到什麼問題,後來還是在隨行禁衛們的提示下,發現了一些破綻,順著查下去之後,就……發現袁賢妃當初的生產的確有些問題。首先袁賢妃生下的很可能不是皇子,而是一位皇女!其次這位皇女似乎因為一些緣故,而且是跟袁賢妃養胎期間的舉動有關係,總之才落地就沒了氣兒;第三,被當做袁賢妃所出子嗣養在皇後跟前的八皇子,卻也未必是那農戶子嗣,而是……袁氏旁支子弟!歐陽燕然等重臣聽到其次時還能波瀾不驚,聽說所謂的八皇子可能是袁氏子時,齊齊變了臉色,去看淳嘉。淳嘉臉上沒什麼表情,也不知道是一早料到了呢還是穩得住,和氣道:“朕知道了,辛苦永春侯了,你這兩日想必沒怎麼歇息,且去安置罷。”永春侯有些擔心的看了他一眼:“臣不累,臣都是應該的。”他想說兩句寬慰的話,但……這種事情,說實話,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才好。躊躇了下也就告退了。等他走後,幾個臣子對望一眼,最老實的翼國公率先開口:“陛下,若八皇子,不,若袁賢妃帶回宮中的男嗣當真是袁氏血脈,那興寧伯府上下,其心可誅!就是慈母皇太後那兒,恐怕也得解釋一二!”歐陽燕然等人沒作聲,但神情都是讚成的。也的確應該讚成的。要八皇子是那來告禦狀的農戶子,那還能解釋成袁賢妃生下的小皇女意外夭折,悲痛過度又擔心受到責備之類,所以一時糊塗抱養了個孩子。但,你帶回來冒充皇嗣的居然是袁氏子,袁太後還將其設法塞給了皇後撫養,這是幾個意思?最引人深思的是,皇後膝下三位嫡子,楚王癡傻,十二皇子溺水,如今還完好無損的隻有一個十皇子。但這十皇子也還小,而皇後跟前養著的,統共才幾個孩子?三皇子、楚王、八皇子、十皇子以及十二皇子。三皇子年紀最長可因為生母的緣故,但凡他還有一個親兄弟活著,他就不可能上位。也就是說,假如十皇子也出了岔子的話,皇後就有可能被迫接受過繼八皇子為嫡子!畢竟皇長子秦王已經八歲了!這時候嫡子全軍覆沒,難不成再讓顧氏送女兒給淳嘉生孩子當嫡子?顧氏有臉開這個口???這麼著,四舍五入就是袁氏妄圖攛掇公襄氏的江山……這情況說句不好聽的話,要不是考慮到皇帝對袁太後的感情,他們應該直接討論怎麼誅滅袁氏九族了!傳了出去,宗親們都不會同意放過袁氏上下!淳嘉沉著臉,一時間沒說話。見狀,翼國公看了眼歐陽燕然,見他垂著眼,像是沒注意到,忍不住又道:“陛下,從永春侯剛才的描述來看,袁賢妃當初根本就是故意停留在萬年縣的,可見早就有了偷梁換柱的心思!既然如此,這袁氏子冒充皇嗣,沒準也是興寧伯府一早的打算?”甚至,可能更早?比如說從淳嘉登基起,袁氏就做好了摘桃子的準備?見翼國公不住的看自己,歐陽燕然有些無奈,天子這般精明,臣子能夠想到的,他怎麼會想不到?這要是尋常臣子,相信淳嘉立馬就能處置了。可這……不是要考慮慈母皇太後麼?如今翼國公口口聲聲說興寧伯府如何如何,實際上……在場的人心裡都有數,袁氏想偷梁換柱什麼的,沒有太後的幫助,至少是縱容與默許,做得成?不太可能。畢竟袁家送進宮的三個女子,袁蓯娘從頭到尾沒翻出什麼水花也還罷了。袁楝娘在淳嘉剛開始得勢的時候就被貴妃橫插一手失了寵,這又是個沒多少腦子的,儘管在宮裡多年,卻也沒攢出什麼家底來。最後-進宮的袁梔娘,沒犯過什麼大錯,但也沒得過太多寵愛。純粹靠著倆姊妹無寵,自己年輕美貌又懷了孕,被袁太後提攜,坐到了賢妃的位子上。但她做賢妃,是頂著皇後跟貴妃的反對上去的。後來雖然這兩位沒有明著拿她怎麼樣,宮權之類,是想都不要想,壓根不能沾邊。就算借口動了胎氣留在萬年縣,可當時身邊眾多侍者,怎麼可能全無眼線?居然還是掉包成功,甚至用男嬰冒充了原本的皇女……要說沒有來自慈母皇太後的幫忙,純靠袁梔娘自己,以及興寧伯府,未免太說不過去了!尤其是貴妃似乎一直一無所知!這位主兒可不是省油的燈,她跟慈母皇太後有矛盾,連帶著跟安妃、袁賢妃關係也都不怎麼樣,袁賢妃獨自留在萬年縣生產,貴妃可能不至於聯想到袁家要偷梁換柱,但不可能不安排人盯著點兒。不是他們看不起袁梔娘跟興寧伯府,但貴妃也不是尋常的妃子,就這位進宮以來的表現,說袁梔娘跟袁家能夠在沒有慈母皇太後的庇護的情況下瞞過雲風篁的耳目,幾個臣子,哪怕是如今對雲風篁惡意滿滿的翼國公,也不相信。袁家有這本事,當初也不會在淳嘉還蟄伏那會兒,一次次幫倒忙了。這一家子也就一個太後比較有腦子。當然這也不能說袁家真的就那麼差勁,畢竟他們之前也就是個地方上的望族,忽然一下子摻合到廟堂高度的爭鬥,應付不來其實很正常。像雲風篁那種出身比袁家還不如,進宮之後竟然如魚得水平步青雲的,才令人側目。但敏貴妃這種,古往今來都是少數不是?“……”淳嘉沉默良久,最後緩緩說道,“茲事體大,朕……容朕想想。”翼國公跟歐陽燕然等人對望一眼,都暗自歎了口氣。很顯然,皇帝對袁太後的感情到底深厚。哪怕是這種情況下,他還是下不了決心掃太後的麵子。“陛下,慈母皇太後如今還乏著,若是聽到這樣的消息,恐怕於鳳體不利?”翼國公再次看歐陽燕然,這次歐陽燕然總算開口了,他溫言說道,“畢竟慈母皇太後素來心疼陛下,又對袁家約束極為嚴格。要是知道這事兒,八成會動怒,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