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嘉心念數轉,微笑說道:“你們莫不是商量好了?也不知道崔氏最近對你們多恭敬,怎麼一個兩個,都來同朕提她?”
雲風篁頗為意外,道:“怎麼還有其他人近來同陛下提了崔氏?”
“還不是皇後。”淳嘉懶洋洋的說道,“前兩日她跟朕說,淑妃之位空缺,妃位至今也沒幾個……算起來朕登基也有十來年了,有些老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該提拔一下了。朕覺得皇後所言有理,隻是這不是趕著十五滿月,就沒顧得上,隻讓她這兩日擬個章程來報。”
皇後什麼時候反應這麼迅速了?
雲風篁下意識的想到了上次的事情,難不成,又是三皇子“無意”之中提醒了顧箴?
那這公襄秉,十之八-九是有問題了。
不過……等等!
雲風篁微微皺眉,這事兒,好像有點不對,皇後如果真的提出來這樣的建議,皇帝又沒有明確反對的話,怎麼會一點兒風聲都沒傳出來過?
畢竟這種市恩六宮的事情,除非是彆有所圖,不然怎麼可能保密的風雨不透?
像雲風篁早先初掌宮權時,就曾找借口為六宮晉位,那一次,可是事情才敲定,就搞得人儘皆知,唯恐得到好處的人,記錯了恩情。
那之後,合宮宮嬪,再沒有不想著給她做宮裡人的,哪怕明知道她心思深沉,行事狠辣,在自己宮裡更是說一不二,遠不如那些寬厚的主位好相處,但……想攀附的仍舊多如過江之鯽,畢竟誰叫她這裡有前途呢?
顧箴能高尚到這樣做好事不留名?
雲風篁覺得不可能。
尤其顧箴如今貴為皇後,但在後宮卻處處受製於貴妃,合該抓住一切機會揚名立威才是。
“是麼?那這就是崔氏的不是了,她既然托付了皇後娘娘,陛下也答應了,卻何必還要來求妾身呢?”雲風篁微微眯眼,旋即露出笑容,嬌聲嬌氣的抱怨著,“還將二皇子說的那樣可憐,惹得妾身跟著心疼了一場!”
淳嘉聞言微微挑眉,說道:“是崔氏為晉位的事兒托付了你?”
“不然如今宮裡人那麼多,妾身也很忙的,哪裡記得起來她?”雲風篁歪了歪頭,撇嘴道,“再說了,早先妾身進宮那時候,四妃可是隻封了貴妃跟淑妃來著,德妃賢妃可是一直空著的,也沒見元後為此惆悵。雖然如今淑妃之位空缺,妾身這才出月子,多少事情記掛不過來呢。”
皇帝頓時鬆口氣,他本來以為雲風篁提議給崔憐夜晉位,是衝著崔琬去的,那麼出於擔心未來貴妃勢力太大,他不但不會同意,還會尋思著是不是適當的打壓一下貴妃這邊的人與事。
畢竟在淳嘉目前的考慮當中,他隻是希望貴妃母子將來不至於被新君娘兒倆隨隨便便謀害了。
顧箴的性-子皇帝很清楚,沒什麼城府也沒太大壞心,而且優柔寡斷。
這樣的人就算做了皇太後,也很難殺伐果決。
而且皇帝也信任雲風篁的手段,就是如果針對貴妃母子的攻訐鬨到了顧箴跟新君跟前,雲風篁肯定不會坐以待斃。
他就怕貴妃母子除了自己之外毫無自保之力,如此底下人不需要通過太後還有新君,就能夠將他們解決了。
那樣的話……淳嘉想想都要一口心頭血。
所以他得掌握一個度。
貴妃不能在前朝一點兒根基都沒有,但也不能根基深厚到了讓新君為之側目的地步。
眼下就尋思著,如果是崔憐夜看到
歐陽福履以及孟幽漪去後,主動謀取晉位,甚至覬覦才空出來的淑妃之位的話,那麼就不能算作貴妃野心勃勃了。
至於說崔憐夜進宮初時因著性-子清高,後來則是自知不受寵也懶得去皇帝跟前討沒趣,總之從來沒有說主動索取晉位的,這會兒怎麼轉了性-子了,淳嘉覺得結合前朝來看也是可以理解的:連貴妃這個胞兄即將跟崔氏聯姻的人都過來旁敲側擊皇帝對崔氏有沒有什麼安排了,崔氏自己豈能不坐立難安的套個口風?
反正崔憐夜入宮多年,既無寵愛,也無子嗣。
哪怕因緣巧合撫養的二皇子,也是生母身份尷尬,不受淳嘉喜愛。
總之對於崔氏來說,這位清舒夫人的分量,已經有些雞肋了。
眼下鄭氏倒台且被委婉清算,崔氏人心惶惶之餘,決定讓清舒夫人最後發揮一下用處,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如果皇帝接下來打算對付崔氏的話,清舒夫人這時候請求晉位,不啻是火上澆油。
必然沒有好下場。
但若是皇帝沒有這個意思,接收到如此信號,說不得就會答應了,以示安撫。
同時崔氏不但鬆口氣,主要是,許多上趕著阿諛奉承的小人,也會停下對崔氏的攻訐跟打壓。
畢竟對天子來說,淑妃之位也還罷了,封個妃位什麼的,都不是什麼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