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帝王疑慮(1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6203 字 11個月前

淳嘉畢竟是淳嘉,天花始作俑者疑似袁太後帶來的痛苦,也隻讓他彷徨了半日,便又收拾情緒,思索起了昭武伯的進京。

說實話,對於顧芳樹的歸來,他是滿意的。

但是考慮到這位定北軍統帥出塞之後的種種舉措,又不免心生疑慮。

本來顧芳樹多年未曾還朝,一朝奉詔歸來,合該立刻入內覲見。

君臣當麵交流一番。

如今因為宮城天花的緣故,前朝後宮都封閉,君臣暫時是見不上麵了。

淳嘉所以就派人前往昭武伯府慰問,叮囑侍者仔細觀察顧芳樹以及顧氏上下的行徑舉止,回來之後細細稟告自己。

近侍便帶著賞賜走了一遭,回來之後同淳嘉說道:“回陛下的話,昭武伯須發已然花白,但目光炯炯,顧盼有神。其家人丁興旺,進退有度,隻是昭武伯以下,未見俊傑之才。”

皇帝淡然一笑,說道:“你才去坐了多久,就知道有沒有俊傑子弟了麼?”

“回陛下的話,這可不是奴婢信口開河。”近侍訕訕說道,“帝京上下都知道,顧氏年輕子弟如今實在沒有出眾的。奴婢去的時候,顧氏上下跪聆口諭,瞧下來形容氣度,委實比其他家子弟差了一截。”

“下去罷。”淳嘉聽著,不置可否,問了問一些細節,也就讓他退下,倒是召了鄧澄齋覲見。

這種時候被召進宮中的臣子,那當然是冒著風險的,但同時也證明了鄧澄齋的備受寵信。

所以他接到消息之後壓根就沒猶豫,直接就跟著傳話侍者進了宮。

“月庭,你說朕該如何處置顧氏?”進禦書房時,就見皇帝素日坐的座位後,一架透雕蒼莽山水嵌雲母大理石座屏上,已經掛起了輿圖。

淳嘉負手立於一側,凝望著輿圖上的北方,聽到腳步聲,方才緩緩側首,示意鄧澄齋免禮,和聲問道,“韋紇之事,一而再再而三……至今沒個確切的結果,實在令朕失望!”

鄧澄齋仍舊恭敬下拜,趁機急速思索著,聽皇帝的語氣,顯然是對顧芳樹不太滿意。

這也難怪,畢竟國朝在韋紇的事情上頭,早先就因為水患痛失良機了一次。

之後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出兵,本來以為頂多不過數月就能凱旋而歸,到時候不但北疆將享有多年太平,最主要的是,開疆拓土自古以來都是大功績。

試問哪個天子能夠抵擋得了這樣的誘惑?

尤其是淳嘉這種並非先帝骨血、且先帝還有倆血脈更親近的侄子的皇帝,就更加需要這種成就來證明自己了。

結果顧芳樹倒好,先是被訶勒偷襲成功,定北軍很是損失了一把。

之後又是因為種種原因,被拖進了泥潭,甚至損失了好些隨軍出擊的高門貴子……至於說收獲,訶勒至今尚未覆滅,細琺因為地位日漸穩固似乎也不那麼聽話了,此外就是金礦的一些收獲。

對於偌大國家來說,其實根本沒占到什麼便宜。

但鄧澄齋覺得,淳嘉對顧芳樹的不滿意,應該不在,或者說,不僅僅在這些地方。

考慮到顧芳樹當年能夠坐上定北軍統帥的位子,皇帝可能最大的心結,不在乎顧芳樹能力上

的欠缺,而是懷疑顧芳樹存心出工不出力。

其實他也是有類似的懷疑的,畢竟顧芳樹主持定北軍,那是孝宗時候的事情了。

當時紀氏已經將年富力強的孝宗逼迫的喘不過氣來,甚至多次讓孝宗在朝上下不了台……這種情況下,要說紀氏沒有換掉顧芳樹這個同攝政王關係極好、又得到孝宗支持的北方定海神針的考慮,那真的不太可能。

但顧芳樹至今還主持著定北軍。

這怎麼可能是個善茬?

如果真的用心了,又如何會將仗打成這個樣子?

“陛下,臣尚未見過昭武伯,不好說。”鄧澄齋思忖片刻,緩緩開口,“但臣以為,昭武伯既然奉詔歸來,多少是個聰明人。”

其實他如今也不能確定,顧芳樹奉詔歸來的做法,對於顧氏來說,是不是聰明。

但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親政之後頭一次召見要緊武將。

顧芳樹回來了也還罷了,不回來,叫淳嘉的麵子往哪放?這不是誅殺顧氏滿門就能夠挽回的。

所以鄧澄齋在這點上稱讚顧芳樹,淳嘉絕對不會反對。

“既然如此,臣以為,是否給他一個禦前自辯的機會?”打量了下淳嘉神情,見皇帝果然沒有否認的意思,鄧澄齋繼續道,“畢竟北地之事……臣年輕識淺,隻會紙上談兵,卻不敢妄言。”

這種軍國大事,他很高興皇帝會同他商議,但亂說他也不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