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嗬嗬一笑,然後對孫權說道:“吳王殿下,這第二個條件,我可以代表蜀漢答應,但這第一個條件嘛.....”
“不僅僅是我,我們陛下以及趙鴻將軍斷不可能答應!”
“而且第一個條件中的人口遷徙,是否自願也需要我們的人也從旁查看,不可強行遷徙百姓!”
南郡的人口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對於蜀漢來說南郡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
如果南郡控製在蜀漢手中,那麼他們就能以南郡的兵力牽製曹魏,但如果南郡不在蜀漢的手中,那就隻有走岐山道一條路的選擇。
在原著當中諸葛亮從公元228年開始北伐,走的就是這岐山道,這還是蜀漢北伐最為平坦的一條道路了,這就是南郡沒有控製在手中的尷尬之處。
除此之外的陳倉道、褒斜道、子午穀都太過崎嶇,若是運糧隊從這些地方運糧,在路上的損耗都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曹魏想要防守進攻也就隻要在岐山道之外布防就行,至於控製了南郡的東吳,大部分的兵力都被牽製在了東線,也就是合肥那邊。
南郡這邊隻是互相對峙罷了。
而東吳在合肥的戰績.....不說也罷。
孫權看著諸葛亮沒有說話,這第一個條件其實他壓根就沒有想過蜀漢會答應。
但條件這種東西,如果他不提出來的話,麵前的使者又怎麼會答應第二個條件呢?
當你要對方同意一個條件的時候,最好是提出一個離譜的條件,這樣對方為了中和就會同意另外一個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