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四頭鮑(1 / 2)

陳鋒說的是曾經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四九城北海圖書館,就在北海公園西麵,距離南鑼鼓巷幾公裡遠。

1926年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使用美國退還的庚款,在北海公園內慶霄樓、悅心殿等處創建,藏書超過140萬冊。

以前原身最喜歡就是去圖書館度過周末。

“讀書好,還是讀書好,讀了書,知道的就多。”

周靖提著桶,不緊不慢走著,想起了自家的兒子。

周家溝沒有學校,小孩子上學,必須去幾裡外的公社。

不過學校隻有兩個年級、兩位老師,一個教語文、音樂,一個教數學、體育,而且數學老師還是代課(沒編製)。

學校的學費不到一元(1959年,無錫縣公立小學,學費定額壹圓整,個彆鄉村的小學學費低到幾毛錢,初中也就幾元錢)。

不過,在他看來,學校的兩個老師,似乎學識還不如自已的大外甥。

很快他們就回到家。

周老爺子、周老太太、周清等都沒有睡。

一進門,就給他們送上鹽水、夜宵,以及端上準備好的乾鞋子、熱水,趕海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

三人在礁石區轉一圈,鞋子早就濕透了。

“哥,這是什麼?”

周清看著桶裡麵的鮑魚,也沒有認出來。

周靖看向陳鋒,示意讓他解釋。

陳鋒笑著說道:“娘,這是鮑魚。”

“這種東西就是鮑魚?”

周清張大眼睛,拿起一個放在煤油燈

沒辦法,鮑魚在飲食界,尤其是海鮮界地位太高了。

在90年代,人工養殖鮑魚成功前,這東西就屬於頂級的宴會精品。

(港島TVB電視劇《溏心風暴》,“溏心”就是鮑魚,主角家族靠做海味鮑魚起家致富。)

“挺醜的啊,跟貝殼差不多。”

陳鋒差點笑起來。

鮑魚雖然背後抱著一個貝殼,但受傳統美食文化影響,這東西的價格比貝殼高出太多。

前者是貢品,後者是漁民食物。

老爺子也忍不住看了一下,追憶道:“以前的天津,隻有各個武行館主、軍頭、幫派老大才吃的這東西,而且一年也就壽宴、晉升等。”

“小靖、建軍,你們明天去城裡,找迎賓樓的曹大廚,把鮑魚換成糧食、票據和錢。”

天津有著名的清真十二樓,到了55年,鴻賓樓應周先生之邀入京,被美食家、穆斯林和社會各界譽為“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

僅剩七樓公私合營,迎賓樓就是其一。

陳鋒連忙說道:“姥爺,留幾個我們自已吃,總不能長這麼大,連鮑魚都沒吃過。”

老人立即糾結起來。

鮑魚價格很貴,但孫子、外孫更重要。

“好,那就留下五個。”

陳鋒很無奈,六位大人一起點頭,他沒辦法改變既定事實。

周清拿著鮑魚,問道:“爹,大概多少錢一斤?”

周老爺子搖頭。

“這東西價格要看重量,越重越貴,不同的重量有不同的價格。”

“具體多少錢,要到了飯莊去問。”

“那我們有點小,這一隻大概也就一兩。”

周清用手掂量了一下,估摸出重量。

“一兩很大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