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自有大儒為我辯經(1 / 2)

第91章?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唐初親王的權力還是很大的,比如開府權。

可以獨自領兵,參與軍事行動,甚至是節製地方軍隊。

還可以擔任官職,直接參與到地方管理上。

在自己的封地內,還享有一定的司法權。

但這並不包括他們能直接參與朝堂政務,這是被嚴禁的。

這是為了防止親王的權力影響過大。

今日早朝。

原本是魏征,褚遂良準備對太子發起聲討,卻因為竹紙的關係,從而變成了太子的個人嘉獎議事。

然而當李承乾坐著四輪車到太極殿時,他看到了一個肥胖的身影。

魏王李泰正得意洋洋的看著他。

李承乾頓時感覺到自己的好心情被破壞了。

朝堂之上,眾臣交頭接耳,目光在太子與魏王之間來回遊移。

他們也意識到魏王到了朝堂上,是預示著什麼情況,難道陛下是要讓魏王參與朝政了嗎。

這恐怕比魏王住進武德殿還要離譜。

“拜見大兄。”李泰笑嘻嘻的拱手作揖。

“嗬。”

李承乾冷笑一聲,就算是答複了。

對此魏王李泰並未過於在意,倒是有些文官暗暗皺眉,感覺太子實在是太不懂禮數了。

長孫無忌向太子使了個眼色,表示自己會堅定的站在太子這邊。

冰肆鋪的生意,讓長孫無忌賺得盆滿缽滿,雖說入了冬,天氣變得嚴寒,冰肆鋪的生意已經不怎麼景氣,但來年春夏,必然又要火熱。

此時,李世民尚未到來,朝堂上的氣氛卻愈發緊張起來。

眾臣們看著太子與魏王之間的暗流湧動,心中各自揣測著皇帝的意圖。

一些支持太子的大臣們麵露擔憂之色,而那些立場尚不明確的官員則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局勢,不敢輕易表態。

李泰見李承乾對自己如此冷淡,心中也有幾分惱怒,但他很快便壓下情緒,臉上依舊掛著那副得意洋洋的笑容。

你再厲害又能如何,我有父皇撐腰。

就在眾人各懷心思之際,皇帝的儀仗緩緩出現,眾臣紛紛跪地行禮。

早朝開始,眾臣先是就竹紙之事對太子李承乾一番讚揚。

然而,李泰卻突然站出來,拱手說道:“父皇,太子造出竹紙,雖有功績,但臣以為,此事不可過分誇讚。”

“太子乃國之儲君,當以德行和治國之能為重,此等小功,不應過於宣揚。”

李世民默不作聲,這次讓魏王上朝,便就是為了打擊太子一番,也好稍微消減些如日中天的氣勢。

李承乾麵帶冷笑,這等事情,讓魏王出來當炮灰,二鳳也是昏了頭。

果然,就在魏王話音落下後,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穀那律,站出來,麵帶溫怒駁斥道:“魏王此言差矣。”

“竹紙之出,絕非小功。”

“今大唐學子甚眾,書籍之需巨焉。竹紙既出,降書籍之製本,且使寒門之士多有書可讀,此功在千秋者也。”…。。

“太子造竹紙,實乃為大唐社稷、為天下萬民謀福祉,宜得讚譽。”

李泰眉頭一皺,反駁道:“哼,即便如此,太子身為國之儲君,當著眼於治國大政,豈能因這等小事而沾沾自喜?”

“本王也是為了太子著想,莫要讓這小功蒙蔽了雙眼,而忘卻了更重要的職責。”

立即就有其他文官站出來反駁道:“魏王,此言非也。”

“太子此舉,正顯其心係天下、勇於創新之德。”

“治國大政固重,然此看似微而影響深遠之事,亦不可忽。”

“且太子未因造竹紙而驕,魏王如此評判,恐有失偏頗。”

李泰麵色微沉,正欲再言,又一位文官也站了出來。

“魏王,汝但見此事之小,而未察其背後之深遠義也。”

“竹紙之出,非獨利於學子,亦可推大唐文化之昌盛。”

“文化盛則國家興。太子以躬行推此事,正彰其擔當與責任感,此乃國之儲君應有之品也。”

一時間,魏王的話就跟捅了馬蜂窩一樣,大量原本中立的文官,紛紛站出來駁斥魏王。

而他魏王黨的成員,卻低著頭,不敢言說。

李承乾笑而不語,當聲勢達到一定程度時,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李泰看到太子神情,頓時惱羞成怒,對著一眾文官嗬斥道:“你們如此偏袒太子,莫不是忘了朝廷的規矩?”

“本王所言皆是為了大唐的穩定和未來著想。太子雖有此功,但也不可過度誇讚,以免他驕傲自滿,誤了國家大事。”

穀那律沉聲道:“魏王,吾等非偏袒太子,乃就事論事爾。”

“竹紙之事實值讚揚,此於大唐之發展有重大義焉。”

“且太子素勤勉努力,為大唐社稷殫精竭慮,吾等觀之在目,記之於心。魏王不應無端指責太子殿下。”

就這第一輪的交鋒,太子都

還沒開口呢,就已經完敗魏王了。

魏征,褚遂良等最喜歡發言的文臣緘默不語。

在大義上,他們是要站在太子這邊的,可前幾日的事情,讓他們心中憋屈。

此刻再為太子說話,跟把吐出去的金汁又吞回來有什麼區彆。

再者魏王含沙射影,也是在為他們說話。

房玄齡暗暗搖頭,魏王不智,在這件事上去抨擊太子,完全就是自取其辱。

此時,朝堂上的氣氛更加緊張,眾臣都在著李世民的反應,等待皇帝做出決斷。

李世民微微皺眉,掃視群臣,沉聲道:“太子造出竹紙,功勞不可磨滅。”

“然也要多多注意自身品行,不得持功而驕,目空一切。”

輕飄飄的一句話,就相當於給魏征,褚遂良等人一個交代了。

也是暗中告誡,朕已經訓斥過太子了,你們的事情就算過去了。

群臣作揖:“陛下聖明。”

李世民看向魏王道:“魏王,你應當知道分寸,往後不能無端地指責兄長。”…。。

李泰心中憋屈,也隻能拱手作揖:“是,父皇。”

李世民輕輕點頭,而後對韋挺吩咐道:“韋寺卿,宣倭國使臣覲見。”

韋挺躬身作揖後朗聲道:“陛下詔敕,宣倭國使臣覲見。”

“宣,倭國使臣覲見。”

這才是李世民的安排。

就像是李承乾知道,用更大的熱點去掩蓋小的熱點,李世民對這套方法也是熟悉得很。

韋挺早些年,受太子李建成的看重。

昆明池政變後,韋挺與杜淹、王珪等人受到牽連,被流放到越嶲。

李世民即位後,認為其頗有才華,便將韋挺等人召回,至今已到鴻臚寺卿的位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