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李世民:讓晉王也留在長安吧(2 / 2)

——

普寧坊。

這裡臨近長安城開遠門。

李勣的府邸便就在這裡。

李治帶著李義府趕來拜見。

聽到晉王前來的消息,李勣親自出府迎接。

“老師。”

李治遠遠瞧著,作揖行叉手禮,表示對李勣的尊敬。

“哪敢勞晉王如此。”

李勣三步並作兩步,走到李治麵前扶起。

“在茂師麵前,我便是弟子。”

“弟子見師,自當執禮。”

李勣很受感動,連忙招呼李治一行人入內。

而後拿出最好的顧渚紫筍茶招待。

“一年未見,晉王比之去年,又更加俊朗了些。”

“我在長安聽說了關於晉王的事情,很多從晉州回來的官員,都在說晉王仁慈,公正。”

“陛下聽說了晉王在晉州的事情,很是誇讚。”

“除了吳王,其他皇子中,當屬晉王最讓陛下歡心。”

李勣感歎道。

其實在他心裡,哪怕是吳王李恪,也隻是在權萬紀的監督和勸諫下,才開始有所收斂,逐漸改變自身行為。

近兩年權萬紀又被調任到齊王李佑那邊擔任王府長史,現在的吳王李恪到底是怎樣,誰還能說得清楚呢。

晉王李治就不同了,從小溫和謙遜,仁孝寬厚,聰慧好學,性格較為沉穩,行為舉止端莊。

在諸多皇子中,尤為突出,即便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也不及晉王李治。

“茂師過讚了,我隻是堅守本分罷了。”

李治謙虛回應道。

這般不驕不躁,李勣更為看好。

心裡感歎,可惜李治晚生幾年,如果能早一些,李治為太子,那對於大唐來說該是多好的事情。

隻是他卻忘記了,曾經的太子李承乾,又何曾不是如此。

一番寒暄後,李治也說起了來的目的。

“今日拜見父皇後,父皇同我說,讓我在長安久居一段時間。”

“年後不必急著趕回晉州,或可參與征討高麗之事,也當是長些見識。”

“隻是我聽聞消息,如今長安大兄與四哥爭鋒相對,實乃是非之地。”

“因此還請茂師能否指點一二,如何才能逃離這漩渦之中。”

李治可沒有奪嫡的想法,哪怕他是嫡子,也有繼承權。

魏王有魏王黨,五姓七望的支持。

太子更是大唐正統。

他呢,他有什麼,什麼都沒有。

拿什麼去鬥。

皇位之爭,最為殘酷不過,好讀史書的李治明白,一個不好,便是粉身碎骨,萬劫不複。

那時可沒有什麼兄弟情誼的說法。

躲避這個爭鬥,當好自己的晉王,就是李治現在的想法了。

李勣微微皺眉,沉吟片刻後道:“晉王的想法,是正確的。”

“如今魏王跟太子的爭鬥,已經逐漸加強,整個朝野上下,都有被卷入其中的風險。”

“此時避開,自然是最好不過。”

“然而陛下既然跟晉王說了此話,恐怕就沒這麼容易脫身了。”

李治不由問道:“父皇為何要讓我留下,大兄跟四哥的事情,我能有什麼辦法。”

李勣感歎道:“正是因為現在太子跟魏王爭鬥太過,所以陛下才會想讓你留下,作緩和之用。”

聽到這話,李治無奈道:“大兄跟四哥,又怎麼可能聽說勸說,我又何

德何能可有此顏麵。”

李治是李世民第九子,過了年才算滿十五歲。

而李承乾明年二十三,李泰則是二十二,隻比太子小一歲。

即便他有超出年齡的沉穩,可依舊架不住資曆不足。

在李承乾和李泰麵前,就是個弟弟。

李勣也有些無奈,說道:“陛下隻是不用晉王去勸說太子跟魏王,晉王是陛下嫡子,隻需要讓晉王留在長安,即便什麼都不做,也會讓魏王跟太子忌憚。”

“他們會因為顧忌到晉王的存在,而不敢在有些事情上太過分。”

“且如今太子勢大,魏王難以招架,留晉王在,太子行事前,也要多加考慮。”

其實李治跟他是說,陛下要讓他留長安的時候,李勣就已經猜出了陛下的用意了。

魏王看似聲勢壯闊,實則處處劣於太子,各方麵已經是難以招架。

尤其是現在講武堂的事情,在觀看太子練兵後,李勣知道,這會讓陛下忌憚更大。

三百旅帥多數都是長安周邊,或十六衛內。

一旦借著征伐高麗的事情奪得軍功,這往後的影響,怕是極其廣闊。

更彆說講武堂還會一直開辦下去。

隻是陛下忌憚太子這等事情,作為臣子的,心裡明白就好,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

陛下想要製衡太子,再留下有繼承權的晉王,顯然是最為合適的事情。

“茂師,還有其他辦法嗎,我實在是不想留在長安,卷入這紛爭之中。”

李治聽完,嘴角有些苦澀。

反倒是在旁邊一直很安靜的李義府,微微低頭的眼底中,有幾分躍躍欲試的感覺。

李勣認真思索良久,最後道:“想要說動陛下,這是非常之難的事情。”

“但有一人,如果她願意幫你開口,或許還有轉機。”

李治不由追問道:“是誰?”

李勣緩緩道:“我大唐大長公主,同安公主。”

李治聞言,眼睛一亮,開口道:“姑奶奶。”

李勣道:“晉王妃可是大長公主的侄孫女呢,有這層關係在,如若晉王請動大長公主言說一二,想來陛下可能會改變想法。”

同安大長公主,唐高祖李淵的同母妹。

隋朝時期,同安公主嫁給太原王氏出身的司徒王秉的兒子王裕。

李世民即位後,同安公主晉升為大長公主。

他是李世民的親姑姑,且年事已高,所以李世民對她特彆禮敬。

前些年,駙馬王裕有個侄孫女美麗溫順,同安公主向李世民提起,李世民便命李治納此女為晉王妃。

“若姑奶奶願意幫我勸說父皇,父皇定然不會強行留我在長安。”

李治頓時感覺看到了希望。

不隻是晉王的關係,晉王妃很得姑奶奶寵愛,否則當年也不會特意說媒。

李治明白,他若帶著晉王妃去言明厲害,同安大長公主定會願意前往宮廷,遊說父皇。

而父皇最重親情,同意的可能性很大。

此時,李勣補充道:“晉王去大長公主府中,還需小心些。”

“最近我聽聞消息,似是大長公主跟孫子王方翼,鬨了很大矛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