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隱太子李建成的昆明池政變,還是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誰成功後,都是要李淵禪位的。
如今誰當太子誰謀反,聽起來似乎也很是正常。
反正情況已經不能再差了,這對陰弘智來說,也是唯一的選擇。
房玄齡最後又給了陰弘智一份希望。
“如果陰中丞配合足夠,齊王那邊也願意儘心配合,能在秋後問斬前完成對太子謀反之事的揭露,也算檢舉有功,陰中丞也不一定會身死。”
陰弘智一聽,心中頓時燃起希望。
大唐講究順應天時,認為春夏是萬物生長、蓬勃發展的季節,代表著生機與希望,不宜執行死刑這種肅殺之事。
過度殺生,違背天理,容易滋生災禍。
而秋季草木凋零,有蕭殺之氣,此時行刑符合自然的節律。
所以非特殊情況下,皆是秋後問斬。
如果在此前,太子謀反之事暴露,使得朝廷動蕩,還真有可能讓陰弘智僥幸逃過一命。
螻蟻尚且偷生,即便是苟延殘喘,能活著,誰想死啊。
想到這裡,陰弘智認真道:“房相國要我如何做,我便如何做。”
——
太極宮宴席上。
太子李承乾一套訓斥下來,諸弟臣服。
當然,這裡頭不包括魏王李泰。
對於這些弟弟們來說,比起父皇的訓斥,大兄要更加恐怖一些。
父皇好歹還能容得下諫臣,即便是當麵懟不留顏麵,也沒有事後算賬過。
大兄可就不同了。
勸諫他的張玄素,差點被鞭打至死,阻攔他的盧益中,也是打個半死。
不聽父皇的話,隻是被罵一頓,不痛不癢。
大兄這裡,可真的會打人的。
沒人覺得大兄這些話,隻是跟他們開玩笑。
都沒了吃飯的心思,就想著自己府內,到底誰是大兄安插的奸細。
等回去後,一定要清查,嚴查。…。。
一頓飯吃的是索然無味,戰戰兢兢。
好在宴席過半,太子就被皇帝叫了去,這才讓眾人放鬆不少。
太極殿內。
李世民見太子前來,便招呼著內侍搬個椅子來。
龍案夠大,也夠寬,坐上父子兩人不算擁擠,也方便聊天。
更能向群臣彰顯皇帝對太子的恩寵,父子和睦,打消一些謠言傳遞。
皇帝跟太子安安穩穩的,這朝廷上下,也能少一些動蕩。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今年,承乾可是有什麼想法。”
“打高麗之事,如今已有眉目,前兩日相裡玄獎傳訊來,說跟高麗莫離支相談得不怎麼融洽,大致是要鬨翻了。”
“大戰將起,勝敗皆是百姓苦,這事前事後,皆是政務。”
“既為太子,便不能總想著窮兵竇武,也要顧及民生,否則生靈塗炭,又是誰的罪過了。”
李世民這話,就是考校,點李承乾了。
打仗的事情,是你鬨起來的,輸贏先不說,首先你得想好怎麼收場吧。
要是一門心思隻想著打這個,打那個,那你還當什麼太子,繼什麼皇帝,不如去當個將軍。
你要皇位,總要讓我看到你的能力。
李承乾也不示弱,直言道:“隋朝之際,全國約有九百萬戶,然而到了祖父手裡,在籍戶數,不過一百八十萬,少了近八成。”
“難不成隋末亂世,死了這般多人?糧食也夠吃的啊,當年父皇四處征戰,也沒聽說有什麼屠城之事發生。”
“這十餘年來,父皇勵精圖治,從諫如流,也不過堪堪在籍三百萬戶,比之隋朝,也就三分之一。”
“所以,我若把這些曾經‘死去’的人,給‘活’了過來,那還能有罪過嗎。”
你跟我聊生靈塗炭,我就跟你聊隱匿人口。
大唐一千多萬人,總兵力七八十萬。
打個高麗小國,本來彆人就易守難攻,現在還要想辦法以少勝多。
隋朝都能出動百萬大軍,說什麼大唐盛世,結果隻能出動十幾萬的兵力。
高麗就那麼點地方,還能有數百萬人口,近乎三十萬兵力。
大唐連曆史的倒車都夠不著,聊什麼繁榮盛況呢。
“有些事,急不得。”
李世民算是明白太子的意思了,這是要攜勝高麗之威,威逼世家,清查人口。
可若是輸了呢。
估計就是太子氣急敗壞,回來的時候掃蕩世家,補充人口。
十五萬兵力出去打仗,回來帶了二三十萬兵力。
那是誰輸了,誰又贏了。
“父皇不急,我急啊。”
李承乾語氣梆硬:“祖父賢明,壓製世家,父皇賢明,也在打擊世家。”
“我肯定是賢明的,象兒如今看來,當也是個賢明的君主。”
“可後邊呢,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然秦二世而亡,曆史上哪個朝代,能代代明君,總要出幾個不孝子的。”
“父皇跟祖父都解決不了的毒瘤,還指望後世子孫能除去,這豈非是異想天開。”
“咱老李家,總要出個暴君不是,總不能讓彆人來當這個暴君吧,父皇在乎名聲,我可不在乎,反正都知道我私德敗壞,不如就更壞一些,也無所謂了。”
李承乾說完,端起龍案上的酒杯,一飲而儘,豪邁至極。
世家門閥,根深蒂固,盤根錯節。
大唐要發展,全是攔路虎。
與其讓後邊黃巢來,不如自己當這個打虎的武鬆。
都當皇帝了還不能隨心所欲,那跟傀儡有什麼區彆。
李世民沉默,看著麵前的太子,第一次感覺如此陌生。
原來太子的誌向,竟有如此之寬廣?
以前怎麼就沒看出來呢,還是說最近幾年,才有的變化嗎。
(本章完)
3928845。。
執筆見春秋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