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這麼大?”
跟著來人走到新建好的屋子前,李令皎隻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這屋子也未免太大了吧?
隻給一戶人住,會不會有點浪費?
村人抬手撓了撓自己的腦袋,有些憨厚地笑了起來,說:“給仙姑您住的祠堂,當然要修得大大的。”
“給我的?”
“是呀。”那人撓著頭道,“仙姑不是要我們給您建新的祠堂嗎?”
李令皎想了想,自己還真沒告訴他們,自己要建這新屋是乾什麼的,難怪他們誤會了。
她不懂得如何建房子,隻覺得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將自己從書裡看來的內容告訴了他們之後,就再沒有管過,放任他們自由發揮。
沒想到等到驗收的時候,居然比她預計的大了這麼多。
李令皎進到屋子裡逛了一圈。
大得過分的屋子裡空空蕩蕩,還沒來得及添置什麼家具,一眼望到頭的四壁。
李令皎站在空屋中央,思考了許久,抬手招來一個人,問他:“你們這兒冬季冷嗎?”
“冷也就是冷兩個月的功夫。”那村民回答。
她又問:“冬季裡怎麼禦寒?”
村民扯出自己的袖子,給她看。
“多虧了仙姑給的布,香繡給咱們縫的衣裳都是兩層的,天冷了的時候,就拆了線頭,往夾層裡塞點布片、蘆絮什麼的,這衣料是新的,在太陽下曬一曬更暖和。”
這時候棉花還沒傳入,窮人大多是這麼過的,隻有有錢的人家可以往衣服裡麵絮絲綿。絲綿並不是棉花,而是織帛用的生絲,也就是桑蠶絲。
“你叫幾個磚瓦工來,我有話要交代。”
得了仙姑的吩咐,村民退下去,很快就將負責蓋這屋的幾個人帶來了。
這幾人站在李令皎的麵前,臉上都有些忐忑。
一方麵,是希望自己建的屋能得仙姑的滿意;另一方麵,又擔憂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反而惹了仙姑生氣。
儘管這麼多日的相處,他們已經看出來,麵前這位仙姑為人寬和,待他們也頗為親切和藹,不像是會輕易動怒的人。
但,正因如此,他們才更希望自己可以做出些讓仙姑滿意的成果,對仙姑有所報答。
“你們手藝不錯,屋建得很結實也很敞亮。”
上來第一句話,李令皎還是發自真心地誇了誇,表示一下自己對群眾工作的支持肯定。
下方幾人,紛紛麵露喜色。
“隻不過,我有一個想法,還要麻煩你們給布置一下這屋子。”
……
蕭伯一略微看出來李令皎心中所想。
當日吃過哺食,他主動來了李令皎的麵前,開門見山地問:“仙姑看上去,似乎並不想搬進新祠堂裡?”
她避重就輕道:“隻是另有安排。”
如果是現代,能住那麼大的屋子,她肯定很高興。
換成物資匱乏的古代,屋子大小真的沒什麼區彆,畢竟隻住她一個人的話,她又沒多少東西放進去,空空蕩蕩反而不美觀。
但是如果另做安排的話,那能用的地方就多了……
蕭伯一沉吟良久,終於還是忍不住,說出了自己心中醞釀許久的話:“仙姑行事簡樸,以黎民為先,隻是,有一事,不知仙姑想過沒有……”
“什麼?”她問。
蕭伯一拱手沉聲道:“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她愣了一下,好半晌才反應過來他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