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李令皎一個頭兩個大,感覺身邊的這姑娘簡直是一本《十萬個為什麼》?
終於,兩個人走到了井邊。
村人們愛惜這口井,儘管後麵斷流的河水又重新續上,他們吃的水還是更願意從這口井裡打。
井裡水比河裡的水要甜。村人都這麼說。
也有人是覺得,喝了仙姑井裡的水,多少也能沾點兒“仙氣”,保佑他身體健康、平安順遂。
為了好好的愛護這口井,他們甚至圍著井建起了一座簡陋的亭子,不讓它受風吹雨打。
走到亭裡,李令皎收起了傘,和阿桃兩人合力,搬開了蓋在井上的石板。
蓋上石板也是為了防止臟東西會落進井裡。
搬開石板之後,李令皎扯著掛在井口的一根魚線,將那魚線連著的東西,從井裡給拉了上來。
是一個約五六厘米粗、二節相連的毛竹筒。
打開一看,裡麵裝著些白色的粉末,此時已剩的不多了。
李令皎從口袋裡掏出一包白粉,從進粉口倒了進去,重新用繩紮緊了,再將毛竹筒放回井裡。
“都看懂了嗎?”李令皎回頭看了眼阿桃,問道。
阿桃點了點頭,這個程序並不複雜。
她探頭望著井裡的毛竹筒,又有些好奇:“仙姑,這個放進井裡,有什麼用?”
“也是消毒的。”
這方法是李令皎從《赤腳醫生手冊》上看來的,叫做二節竹筒持續消毒法。每次有人打水,帶起井水震蕩,裝在竹筒裡的漂白粉就會溢出,起到消毒的作用。
她對阿桃說:“這件事也交給你來做,也省得我每天來回跑。”
村子裡的防疫衛生工作做得很徹底。
除了井水消毒,還有糞便管理、蟲鼠除害。
村裡建了兩個公廁,糞便統一處理,嚴禁隨地大小便。李令皎還特意安排了幾個小孩,每天就在附近巡邏,抓有沒有人隨地便溺,一旦抓到,就給關小黑屋裡餓著。
大人倒還有些花花腸子,可能是會為了麵子情分,相互遮掩一下。小孩子就不一樣了,抓到之後,一點情麵也不留地上報,就為了得到仙姑那一句誇獎。
唯一讓李令皎覺得頭疼的就是,養的那頭象象,一天會被舉報個二三十次。
沒辦法,大象是邊吃邊拉的動物嘛。
好在大象的糞便與人不同,他們的糞便裡大多是未消化完的食物,甚至聞起來也不臭。可以直接將雞趕過去,讓這些雞們在大象糞便裡尋找能吃的東西。
至於滅殺蟲子老鼠,一方麵是因為李令皎害怕這些東西,另一方麵是為了防止鼠疫。
古代的瘟疫總共就那麼幾種,其中,鼠疫的危害最大。歐洲曆史上就曾發生過一次持續300年的大鼠疫,死亡人數約5000萬。近現代時期,東北也發生過鼠疫,死了有6萬人。
鼠疫可比流行性感冒難治多了,而且他們是通過老鼠、跳蚤傳播,很容易就會蔓延開。
為了防患於未然,李令皎甚至在村裡下了死命令:
所有人,隻要見到了老鼠跳蚤,一隻也不能放過,必須就地處理,格殺勿論!
村裡人心裡也犯嘀咕,看來仙姑是真的討厭這些蟲子老鼠,那必須不能讓任何一隻出現在她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