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寒山寺(1 / 2)

一家人從飯店裡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的兩點鐘了。

此時小紅豆,早已經沒有了來時的那股興奮勁,趴在大丫的肩膀上,一個勁的打著哈欠。

見此情景,許建國便決定取消下午的行程,帶著眾人返回了家中。

回到家之後,眾人簡單的清洗了一番之後,便各自回到了房間,開始午睡。

而許建國則是來到了小院裡,找了一個竹製的搖椅坐了下來。

午後的陽光透過牆邊的一小片竹林斑駁的灑在院子裡,讓許建國有了難得機會,來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與閒適,沒一會兒的工夫,便伴隨著搖椅的晃動進入了夢鄉。

因為時代發展的因素,此時的姑蘇城內到了天黑之後,便徹底的沉寂了下來,沒有任何的景點供人們休閒娛樂。

所以許建國一家人在吃過晚飯之後,隻是借著月光,在家門口由青石板鋪就成的平江路上走了走。

小紅豆左手被二丫牽著,右手被福妞牽著,時不時的就會把兩隻小短腿抬起來,被兩個姨媽拎著往前走上進步,三人的背影在給人一種格外寧靜祥和的感覺。

許建國趁著四下無人,從空間裡取出來了三腳架和單反相機,將光圈、曝光時長等設置快速調製好之後,對著三人的背影按下了快門。

也幸虧今天的月亮給力,要不然還真拍不出效果這麼好的照片。

次日清晨,全家人在吃過早飯之後,便乘車前往了寒山寺。

一路上,小紅豆興奮地趴在車窗邊,看著姑蘇古城漸漸蘇醒的街景,嘴裡咿咿呀呀說個不停。

平江路到寒山寺的距離並不遠,隻有十幾公裡的路程,但是由於路況實在是不怎麼樣,所以眾人用了近半個小時的時間才抵達。

這個年代的寒山寺,還沒有被評為4A級景區,所以看上去有一些的破敗,可儘管如此,整座寺廟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給人一種古樸莊嚴的感覺。

寒山寺始建於佛教盛行的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曾用名為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更名為寒山寺,宋代更名為普明禪院及楓橋寺,元、明、清、民國至今一直沿用寒山寺的寺名。

在之前的那幾年時間裡,寒山寺作為佛門聖地,自然也是免不了遭受到重大破壞,其中無數文物被查抄,人員被遣散,直到頭幾年才漸漸恢複過來,成了現在的樣子。

寒山寺是龍夏國十大寺廟之一?,與白馬寺、靈隱寺和少林寺等寺廟齊名,是江州省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寒山寺坐落在姑蘇城外的楓橋古鎮,寺院不大,卻因那千古流傳的詩句而聞名遐邇。

寺廟前的楓橋,橫跨在古運河之上,橋身由青石板鋪就,曆經歲月的磨礪,石板已被無數行人的腳步磨得光滑。

運河的水緩緩流淌,仿佛在訴說著千年前的故事,河麵上偶爾有小船駛過,泛起層層漣漪。

一行人踏入寒山寺,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莊嚴肅穆的大雄寶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