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對司馬相如董事的工作予以肯定。目前煤礦上的匈奴籍貫礦工,和河洛籍貫礦工,能夠和諧融洽,並且互幫互助,司馬相如董事在這方麵事無巨細的做了特彆多的工作,大家給司馬董事鼓掌!”????掌聲停下,霍海才繼續:“還有就是趙破奴董事,出任人力資源官的職位,同時也兼顧著後勤調配方麵的工作,如今煤礦蒸蒸日上,大家也看在眼裡,鼓掌!”
“梅黑夫作為我們推選的總經理,無論是在商業上還是煤礦內部管理上,在資金調度上,還有利潤保持以及研發支持方麵,都做的非常不錯。”
“因為梅黑夫是世界上第一位職業經理人,沒有彆的例子可以學習,我認為這很值得嘉獎,第一建議增加獎金,第二建議集團為梅黑夫出書。”
出書?
此話一出,梅黑夫眼含熱淚啊。
這個時代,什麼人能出書啊?朝堂上出過書的人都不多,一個孔安國,一個董仲舒,還有幾個各種學問大家。
幾個月前,梅黑夫還在市場上賣豆子,幾個月過去後,都要著書立說了,這能不激動嗎?
霍海看梅黑夫激動地不行:“要不你彙報一下吧。”
最近梅黑夫也在學習《兒童六課合訂版》他也學習了百大校長們總結的報表標準寫法。
起身後,梅黑夫先是到處行禮:“感謝陛下,感謝董事長!感謝司馬公和趙董事對我的推舉。感謝董事會全體成員給我這個機會成為咱們同關煤礦的總經理!”
“我跟董事會報告一下今年的入賬出賬和預算超支情況。”
“目前,市場上煤礦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我們一開始煤礦生產力是夠的,但是運輸力度遠遠不夠。所以堆積了很多經過了無害化處理的無煙煤。”
“隨著運輸的加強,以及長安運輸民夫的增加我們的煤礦暢銷整個關中地區。”
“目前!我們出貨總量二百八十萬噸,目前,總共售賣總利潤達到了二十八億錢。”
雖然外麵依舊用的是漢斤,但是在霍海產業下麵,早就統一成用公斤和公噸等單位了。
這個數字一出來,劉徹心臟抽搐了一下。
全大漢,鹽鐵,計劃的是一年能回收六十億錢,但實際上隻能收入三十二億錢左右。
也就是說,同關煤礦一個季度的總利潤,幾乎和鹽鐵之策在全國的收益持平了!
所有人都在震驚這個數字,霍海:“其實沒那麼誇張,讓梅黑夫繼續報告。”
梅黑夫繼續:“其實這個產能遠超過我們的計劃,甚至這個產量的溢出已經影響了我們未來幾年的計劃。”
在場的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梅黑夫:“我們本來隻有一萬四千礦工,其中洗礦,運輸,這些減除之後,真正挖礦的人不到八千。”
“但是由於我們煤礦收納了一大批流民,導致我們煤礦的工人數量膨脹到了五萬人。”
“這就讓我們煤礦開采數量暴漲。”
“看一下這幅地圖。”
梅黑夫拿出了一幅地圖:“我們一直在研究煤礦的結構,目前看來,煤礦大多是在地下的,而目前我們幾乎隻開采了地麵的露天煤礦!”
“本來根據我們的計劃,目前已經開采的區域,露天煤礦可以讓我們挖三年以上。”
“但是因為工人數量暴漲,明年年底,我們就要考慮挖山中和地下的煤礦了,所以,明年我們必須大規模投入做實驗做驗證,來開發新的煤礦開采技術和礦道穩定技術。”
“而且,開始開采地下礦產後,效率會變低。”
眾人一聽原來是這麼回事。
的確,一開始霍海計劃的是全年的煤礦收益趕上鹽鐵,哪知道三個月的煤礦收益,就乾過鹽鐵了。
而且大量的煤礦開支還造成了一件事。
本來霍海是要開發煤礦來賺錢的。
現在哪知道,自己成了煤礦最大的買家了。
梅黑夫馬上講到了這個事情:“本來,我們煤礦最大的買家是長安的百姓,但是由於煤礦產量增加,我們的貨其實是出不完的。”
“要不是鋼鐵廠,水泥廠,磚廠提高了產量,增加了煤礦收購量,我們可能根本養不活這麼多工人,如果硬要養,那可能一丁點利潤都不會有。”
劉徹:“那這筆賬怎麼算的?”
劉徹感覺不對勁啊,既然大部分煤炭被霍海用了,那鋼鐵廠水泥廠磚頭廠產出豈不是超高?
霍海正色:“當然是明算賬,按照市價買的,公是公,私是私,我全程都沒參與交易。都是他們公對公的在談。”
劉徹:“說一下開支和利潤吧。”
梅黑夫:“因為工人變多,所以支出很高,但是因為目前流民轉業的工人還沒發薪水,所以實際上利潤反而變高了。”
梅黑夫貼了一張紙出來:“根據核算,以及董事長提出的分紅方法,我們應該拿出九億錢分紅。”
“除去分紅之外,煤礦還有十七億錢,這十七億錢,目前已經花了五億,主要用於各個煤礦升級,修建工人宿舍,修建煤礦到馳道的道路,以及各個礦上實驗輕型軌道車、新型單人鬥車、十字鎬等設備。”
“還剩下十二億錢,是需要花掉的。”
“我做了兩個計劃,一個是擴張占比大,一個是科研占比大。”
目前就兩個方案,要麼加大新技術開發的占比,要麼擴張新礦區,增加工人數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