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章)霍氏銀行(2 / 2)

大漢有活爹 長夜天高 13208 字 2個月前

甚至因為是混凝土橋麵,所以橋麵比馳道地麵給人的感覺還更紮實。

沒有任何的震動,也感受不到水流。

這就叫穩如泰山?

渭河的水似乎一點也不影響這座橋梁的穩定性。

那這橋的載重遠不止如此啊?!

雖然此時,除了橋中心的四米是禦道,沒人去之外,剩下的十六米分兩邊,一邊八米,那人和車可是絡繹不絕。

其實一開始,霍海也想過跟劉徹申請取消禦道。

但後麵想了一下,不行。

之所以禦道特權,是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性,避免有人衝撞禦駕。

這道路中間留四米不能用,權當是隔離帶了。

唯一的問題是,雙方人不能互相跨越。

但是以前,河北麵的馳道,中間就是可以跨越的,隻是平民不允許隨便跨。

現在在橋上等狹窄路段還是保持禦道,在寬闊的地方可以跨越就完事兒了。

至於後麵橫向道路,到時候就要安排紅綠燈體係了。

到時候皇帝的特權就從禦道不允許跨越,變成了皇帝出行,全程綠燈,車隊護送了。

霍海記得看電視劇時看過,抗戰時期上海灘就有紅綠燈,隻不過是手工控製的。

目前還沒電,用升旗的方式控製也沒問題。

每個大路口需要人管轄是一定的。

群臣參觀時,劉徹站在橋上,看向渭河,霍海跟著在旁邊。

雖然那天已經提前來檢視過了,劉徹看到真正的渭河洶湧而來,還是覺得厲害:“一切都如同預計的一樣啊!”

霍海:“陛下,不是每次計劃都能完美實行,但是這一次成了,算咱們運氣好。”

劉徹:“是你預備方案多,如果這一條不通,二號河道自然會通。”

“對了,二號河道你準備怎麼辦?填起來?”

目前二號河道是比現在的新河道要窄很多淺很多的穀溝。

霍海:“這個可有大用處,現在可以先種植綠樹綠草花朵,把城市兩邊隔開。”

“以後臣準備把新城的地下水全部通到二號河道,然後預埋大地下管道,或者修建成地下水道,讓汙水從裡麵穿過。”

這樣一來,可以把汙水直接在下遊排放出去。

避免上遊人口太多,導致這一段河流細菌超標汙染超標。

還有就是,這個地方暫時不填平,是預留一條通道,未來修橫向的鐵路!

鐵路總有一天會來的,到時候第一條肯定是同關南下長安的。

而橫著的就很難搞了。

如果到時候房子修滿了,橫向的哪兒來的空間?

所以要修,就要提前規劃好。

至於現在。

“至於二號河道上麵,可以先修一條橫向的路,來分擔濱河的道路東西向,以及新城南北向的交通壓力。”

劉徹:“你看著辦吧,我怎麼感覺這些家夥買了房之後,新城的大部分建設費用都齊了?等後麵的都是賺頭?”

霍海:“噓~”

這投資四十億有多賺,霍海都不敢直接說出來。

劉徹也明白了,自己接下來可以大肆取用人力物力了,隻是要掏錢。

這錢從國庫拿出來後,在房子開售後,又會回到國庫。

錢這麼走一遭,這人力物力就是這次房產大開發中自己能收獲的巨大利潤。

這一波積蓄的人力,可以得到一個新長安,自己還可以修建很多宮殿很多享樂設施。

至於物力,儲存下來能把匈奴打趴下,能讓整個北國來年沒有地方遭災。

隨便從國庫提取點,都能賑災。

關鍵是,這種享樂的建設,還不會被群臣反對。

一來群臣自己也在搞新式房子住,皇帝就不能搞了?

二來劉徹賺這麼多錢,用修建大型建築的方式把錢發出去,那是天大的好事兒啊,越搞,民間有錢的人越多,民間有錢的人越多,生意越好做。

誰去反對?

隻是,這利潤大到了劉徹都覺得害怕。

劉徹思索了一下:“讓研究院想辦法,在通水的河道上也能架橋。”

“朕要把長安八水上,全通上橋!”

三輔之地還有附近來長安的民眾來的還是太慢了,被水擋住路了。

修路搭橋!

劉徹知道自己再怎麼修宮殿都花不完這麼多錢,隻能想更多辦法花錢。

而修路搭橋,可以再度促進內循環!

霍海:“陛下,這算是朝廷項目嗎?”

劉徹思索了一下:“也行,就不用你去說了,朕讓李蔡去宣旨。”

算作朝廷項目,到時候才好嘉獎科學院出力的人,特彆是莊熊羆。

莊熊羆剛剛調上來沒多久,任務一個接一個,不給升官肯定是不行的。

算作朝廷任務,下達官文,事後才好算賬啊。

……

蘇武進入長安後,乘車來到了馳道。

馳道上的車夫人流量更多了!

這些店鋪越開越大。

從馳道往裡走到了長安大道,路上的人明顯比以前更多了,這麼寬闊的道路,居然有點小堵車。

蘇武忍不住感歎:“看來閒下來的人還是多了,沒有那麼多活兒了。”

“想想也對,霍公子不可能一直搞那麼多高薪水的崗位。”

車夫疑惑:“蘇大人哪兒的話,怎麼會說閒下來的人變多了,沒那麼多高薪水的崗位了呢?”

蘇武:“這還不簡單,街上的行人比以前多了,那不是說明牧場、紙廠、瓷器廠還有同關煤礦那邊的人又回到長安了嘛。”

“如果他們一直在上工,街上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車夫:“可是……建材廠,瓷器廠,紙廠,都進行了招募,工人比以前多了一倍不止。”

“牧場那邊住著的匈奴老幼雖然很多都到長安城工作了,但實際上牧場本部的工人數量更多了。”

蘇武不可置信:“嗯?”

車夫:“不隻是這樣,現在霍大人在北麵修建新城,蘇大人您知道有多少工人嗎?”

蘇武:“修新城?多少人?”

車夫:“六萬工人,幾乎長安城的男丁,隻要你願意出力氣,就能在工地上找到三千大錢月薪的活兒,這可是大好事,就算去其他地方上工,薪水都也提高到兩千五以上了。”

如果錢太少了,人家就直接去工地乾活了。

錢稍微少一點,活兒輕一點,離家近一點,彆人還能接受。

蘇武瞪大了眼睛。

現在街上的人,比幾個月前自己離開的時候多多了!

新城還有六萬工人!

還有那些廠,工人都翻倍了。

那豈不是等於說長安城多出來幾十萬人?

長安城現在到底有多少人?

車夫:“蘇大人,您不是要去見陛下嗎,咱們來這兒乾嘛?”

蘇武:“陛下整天沒事兒乾,就在未央宮建章宮等我這種小人物去覲見啊?我已經通知人去相府稟報了。”

“我要去一趟茶樓。”

“這可是重要的活兒。”

現在蜀地炒茶已經出成品了,雖然第一批春茶運過來這邊的人還不懂怎麼喝茶,但是一定要儘快推廣開。

蘇武在回來時和張騫仔細的聊過了,知道這件事情馬虎不得。

到了新茶樓的地址,蘇武就看到門口已經有人在試著品茶了。

因為現在的茶產量極低,所以價格極高,門店位置可謂是優中選優,裝潢也是很高級的。

敢來這兒品茶的人,都是長安城的達官貴人。

蘇武下車後,讓車夫去一旁停車。

走路過來,就聽見幾個人正在討論。

有人手中拿著一張小紙片:“看到了吧,這就是一百貫的霍海借條。”

“啊?我還以為百貫的借條會比較大呢,沒想到也就這麼大?”

百貫借條?那就是十萬錢,蘇武捏著下巴:霍公子這麼有錢,居然要打借條?

有人拿出一疊一樣的卡片:“也就是說,我這種十貫的借條十張就能換一張這個?”

“對啊,百貫借條現在也開通了,可以隨便兌用了。”

蘇武忍不住上前拱手:“幾位。”

幾個人回禮:“你好。”

蘇武:“在下幾個月前離開了長安,剛剛回來,我看到你們拿了很多霍公子寫的借條?霍公子怎麼欠這麼多錢,到處欠錢?說的是霍海霍公子嗎?霍公子難道沒錢了,家裡家業出問題了?”

這可是很重要的,如果霍海這兒出問題,那他支持的青藏高原計劃,還有南下天竺的計劃,可就都破產了。

自己這幾個月忙上忙下忙的跟狗一樣,可就白瞎了!

聽了蘇武的話,幾個人都笑出了聲。

“噗呲!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麼?霍公子沒錢了?”

“兄弟,有人算過了,陶朱公巔峰時期的財產,不足現在霍公子的百分之一,霍公子破產,你怎麼想出來的?”

“哈哈哈!”

蘇武更疑惑了:“既然霍公子家業沒問題,他乾嘛要借你們的錢?”

幾個人對視,才知道蘇武誤會了:“你搞錯了,霍公子的欠條不是寫的,是印刷的,也不是借了我們的錢才給我們的,這借條,是我花了麵值一樣的錢,去兌換來的。”

蘇武更懵逼了。

啊?什麼跟什麼?

另外一人:“我跟你說吧,從上個月開始,同關煤礦,霍氏建材廠,紙廠,商行,瓷器廠,還有新城工地,包括八水橋梁工地,長安城內部這麼多道路工地,將近十五萬工人,所有人發薪水,都用霍氏借條來發了。”

“為的是方便他們攜帶,他們發錢後,輕鬆就能把這個小卡片帶到長安,隨時可以用這個卡片去兌換錢。”

“我就跟你這麼說吧,長安城裡麵的西市,整個都被霍公子買下來了,以前的西市現在什麼都沒有,隻乾一件事情,放錢,裡麵堆滿了霍氏的錢。”

蘇武瞪大了眼睛:“什麼地方?多少?”

西市,堆滿了錢?

這是認真的嗎?

這人笑著:“當然是真的,誰都可以看的到,不止霍氏的錢擺在那兒,陛下的錢也在那兒。”

“前幾天陛下下令要在繞長安的八水之上,修建三十座橋梁用來給百姓通行,那天相府去取錢的車隊從西市列隊,一直在城裡排到了相府門口。”

“就這,西市堆積的錢,根本沒變少。”

“當然,主要是因為修橋給被工人發薪水也要用欠條,所以取得錢取得不多。”

還不多?

另外一個人:“說白了,這霍氏欠條,就是一個取錢的憑證,而不是霍公子欠你錢,多大的臉啊霍公子欠你錢?”

“你去西市瞅一瞅,那兒新錢入庫,現場製作欠條。”

“進去多少錢,打多少錢的欠條,然後欠條才能流入市場。”

“也就是說,隻要市場上有的欠條,就算全部一起去西市兌錢,也是能兌換的出來的。”

“雖然隔得遠點不能靠近看,但是一切都是可以看著的。我跟你說,長安城有好事兒的,一群人在那兒看了整整幾天幾夜,一次作假都沒有,現在那兒都有一群人圍觀呢。”

“當然了,他們不是為了監督欠條印刷,而是為了去看金山,來了長安,不去西市看金山,就白來了。”

蘇武算是長見識了。

本來還以為霍海資金流出問題了。

沒想到是錢多的放不下了。

另外一個人補充:“你沒說清楚,現在是,隻要能拿著卡,到處都能兌換錢,用不著運輸,做生意或者買東西都更方便。”

“聽說霍大人和衛長公主魯王中山王平陽侯平皋侯等好多公侯換錢,用他在長安的錢,換他們封地的錢,要用那些錢,在各地也開設兌換錢的霍氏銀行。”

蘇武震驚。

如果成都也有,那成都人豈不是帶著借條直接就能到長安來做生意?

那樣的話,成都那邊恐怕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搏一搏做大生意,然後搬長安。

而小地方的人也會想儘辦法賺錢然後搬到成都。

以前賺了錢根本帶不走,現在可以到處走了,誰不想往上爬?

更關鍵的是:“兄弟,這不應該叫錢行嗎?為什麼叫銀行?”

那人笑著:“你不知道了吧,陛下親自入股銀行,因為銅錢難搬運,陛下搬了六百萬兩銀子到西市!”

“六百萬兩銀子,按照以前的市價,那是百億大錢!”

六百萬兩銀子,市價上一兩銀子一般能兌換至少一貫大錢也就是一千大錢,多的時候能兌換三千大錢!

六百萬這個數量大,會壓縮兌換比例,但至少都是千萬貫,百億大錢!

“陛下和霍大人說,這筆錢是保證金,保證銀行永不破產,這筆錢往這兒一放啊!”他揚了揚手中十貫的借條:“這種小錢你還怕兌換不到?”

是的,劉徹真的怕麻煩,直接運送了銀子,而不是國庫中的銅錢給霍海。

要知道曆史上自從武帝之後,一直到大航海時代之前,再也沒有人能集中這麼多銀子了。

這給霍海都看傻了!

霍海都沒想到能有這麼多銀子。

所以乾脆就把錢莊取名叫銀行了。

其實這些銀子本來是劉徹要拿來發行白銀幣,用來搜刮百姓的。

現在劉徹知道經濟學理論後想法變了。

劉徹要用這一批錢去提升百姓對大漢朝廷財力的信心,從而刺激商業。

因為一開始劉徹送了一筆錢到西市金庫,結果市場信心暴漲,同關煤礦的股價蹭蹭漲!

什麼成本都沒投入,同關股價上漲的部分都快接近拿出來的貨幣總數了。

於是劉徹直接動用了家底,把自己的白銀還有用不上的黃金,全部搞到了西市。

所以從那天開始,存錢的地方叫金庫,這個機構往外兌錢時叫銀行。

銀子、金子往西市金庫運送的那天,全長安的人都瘋了!

就連魯王劉光都咂舌。

以前以為自己富得流油。

現在一看,自己的財富太水了,全是水,哪有油!

魯王劉光眼淚都流光了:我還他媽太菜,得多練多學,在他麵前,我隻是個新兵蛋子。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