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章)紡織工業化!(2 / 2)

大漢有活爹 長夜天高 13191 字 2個月前

“這種短絨棉,出自於天竺,傳到南越國後,被當地富人掌握著,因為他們那兒常年氣候炎熱所以並不太需要這東西,整個南越國的棉花,幾乎被公主想辦法都給買來了,才在三輔之地種植了大量的棉花。”????“而它本身還是更適合在南越國天竺國那些氣候炎熱的地方種植。”

此時,台下那些曾經受過凍,現在借著發展的東風變成富人的人,眼睛都綠了。

天竺,南越國!

“打下來!”

“拿下南越國,種棉花!”

霍海壓了壓手繼續:“這種是長絨棉,來自於埃及,前段時間在長安表演的俳優團體中,有一個來自於梨軒,而梨軒就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準確的說應該翻譯成亞曆山大。”

“這就是他來的路上,為了經過寒冷地帶而提前攜帶的棉花,最終在隴西培育,然後被我收購,在長安種植了不少。”

“這種,最適合在西域種植!”

此話一出,全場轟動。

相比於南越國這種難啃的骨頭,西域就好打多了!

南越國首先就是繼承了古蜀國遺產,又是秦將自立,秦將邊軍戰鬥力是很高的,所以漢朝一直拿趙家沒什麼辦法。

雖然趙佗人都沒了,但是還是沒法打。

當初秦國攻打百越的時候,是修建了靈渠,專門用來運輸,然後才打過的。

這物力投入,拿下西域都夠了。

原因也簡單,長江以南的人口太少了,要打的話,什麼都要從北國運過去。

但退一萬步說,南越國可以種植,整個長江以南不都可以種植?

很多人心思已經活絡了起來。

而在南邊沒有關係網絡的人,已經在想如何拿下西域了。

這不是要建立西域公司嗎,到時候搞塊地種棉花?

霍海的發布會卻遠沒有這麼快結束。

此時霍海已經走到了長長的舞台的起始段。

這裡,一塊布料被拉了下來。

現場有很多棉花。

一個老頭,正在拿著棉花往眼前的機器上塞。

這個機器就是上下兩個滾筒,隻要手一搖滾筒轉起來,就會把靠近的棉花擠進去。

而棉花種子是硬的,就被留下了,而棉花纖維就被分離了出來。

這就是棉花取種。

“取下來的棉花團是長絨棉纖維,是紡織用品。”

“而棉花種子上沾染的這點短絮,沒什麼用,但朝廷官方收購。”

現在是沒什麼用,但這卻是長絨棉的短絨,是做硝化棉的材料。

這東西囤起來以後有大用。

霍海繼續往後走。

是一個老太太,老太太把棉花抓了一把,展平在一塊木板上,把厚度補的大概差不多。

然後用小木棍一卷,棉花自己也被帶著卷在了一起,形成了棉卷。

然後她用手指頭沾了點唾液,把棉卷上牽出一個頭來,掛在紡線機上。

輕輕一轉,棉花就被抽成了線!

這可比抽絲剝繭簡單多了!

“這看起來簡單,其實一點也不難,第一次可能會失敗,但是嘗試個幾次也就成功了,不過抽出來線可能粗細不一,但手熟的人基本上抽出來的線是完全均等的。”

“種植棉花後,自己在家也能紡線,用線也能織布做衣服。”

“這就是我給公主殿下的解決辦法。”

現場也是響起了掌聲。

這的確是解決了經常凍死人的問題。

雖然不賺錢,但不賺錢又怎麼了?

霍海繼續:“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喜歡錢,除了普通窮困家庭可以自己做衣服,很多人都在上班,上工,當值,沒有時間自己做衣服怎麼辦?如果我有更大規模更高效的辦法做衣服,大家花個幾天的工資買一件單衣,花半個月的工資買一套冬衣,或是做成棉被睡覺蓋,有問題嗎?”

就像後世的直播一樣。

霍海說什麼,就有人拿著什麼在旁邊展示。

霍海:“所以,我專門打聽了很多人,得知了成都那邊有製造紡織機器的大師,於是,我就把他帶到了長安。”

發布會,怎麼能缺大師呢。

雖然以後的服裝發布會,都是設計師上台,但第一次服裝發布會,必須是紡織機器設計大師上台。

其實說是大師,這位中年人上台前還是很緊張的。

他其實就是成都的一個普通人。

製作了超級複雜的刺繡機,可以製作非常複雜的蜀繡。

但就和以前發明井渠法的工人一樣,東西發明出來後,如果地方官員要臉,那工人能得到一點好處但不多,如果地方官員不要臉,那他什麼都得不到。

因為蜀地之前掌權的是文翁,是大漢幾百年好官排行榜榜一大哥,所以他已經得到了超越時代的優待了。

但也就是比普通人日子好過一點。

他在長安這段時間搞研究也很自得,但今天聽說要在帝國所有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麵前開講,還是非常害怕的。

霍海看他一邊走一邊哆嗦,笑了:“咱們的機械設計大師鄭泥大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搞科研,不怎麼和行外人交流,大家鼓勵一下!”

現場響起了瘋狂的掌聲。

商人們特彆喜歡這種搞技術的大師!因為出現一種新技術,就等於有一個商人要成為大商人了!

這種被霍大人看中的大師,未來可能會有無數個這種技術產出!

霍海開玩笑:“鄭泥大師的名字還是我取的,他說他很普通,隻想要一個普通的名字,我跟他說泥土也很普通,但是離開泥土,世上所有的人都會餓死。”

“請大師為我們揭開多股紡線機!”

霍海雖然給鄭泥取名鄭泥,但也隻是因為他剛好姓鄭,這純是霍海的惡趣味罷了。

鄭泥做的可是珍妮紡織機。

珍妮紡織機,是能同時紡八股線的紡線機。

這種東西技術含量很低,它是剛好趕上了工業革命的前夕,出現在了英國,在對的時間出現在了對的地點,解放了勞動力,所以才成為了標誌性發明。

實際上,在此之前四百年前,宋朝就有了三十二股紡線機,技術遠比珍妮紡線機高級。

但……很可惜的是宋朝什麼都不缺,特彆不缺人口,所以這三十二股紡線機也隻是在大城市能用用,沒有推廣到勞動力價格低的地區,最終被市場淘汰了。

三十二股紡線機遠比珍妮紡織機高級不知道多少,可惜在錯的時間出現在了錯的地點。

大宋不缺人口。

但……大漢真缺人!

大漢要重點發展建築業和基建,兩家馬車瘋狂跑,哪有人去搞紡織?

霍海大概把現代紡線機的思維告訴了鄭泥。

鄭泥做出了比鄭泥紡線機比三十二股紡線機都高幾個代差的東西。

主要原因還是有鋼材作為材料,可以把控精細度。

鄭泥紡織機,同時紡線不多,隻有四股,但是珍妮紡織機出一米線的時間,鄭泥紡織機能出十八米。

鄭泥紡織機準確的說是四合一機器,同時有初步梳理棉花的轉筒,有第一次合股棉條的合轉,有第二次梳理棉花纖維方向的細梳轉筒,第二次合麵條的合轉。

除了這兩個環節。

還有把八股棉條合在一起,大大降低單位橫截麵棉花粗細差異的合條裝置。

最後才是把棉條拉成線的紡線機!

而且,目前做到的是一次性拉出兩千米長的線!

這機器運轉起來需要動力,台上是壯漢在手動轉。

一些人若有所思。

霍海:“來,讓大家看一下你在成都的紡織機和作品。”

準確的說,在這個時代,這東西叫做多彩刺繡紡織機樓!

它可以直接在織布時,就完成刺繡!

準確的說,它在開機前,就需要先把線編程,然後一開始啟動,最終成品在出來前花紋就已經設計好了。

這個東西,分彆在,漢、唐、宋、明獨立發展出來過四次,每次都失傳。

原因也簡單,太慢了。

那些手工熟練的秀女,也能繡。

而且成都最不缺的就是這個。

自古以來,機器隊和人工隊,就PK過無數次。

機器隊每次都是看起來厲害,卻抵不過人工便宜。

一方麵是因為鋼鐵被發明的太早了,被朝廷控製起來了,另一方麵就是人口多,任何意圖解放勞動力的發明,其使用價格都高出勞動力太多了。

大家看完機器,然後再看到了眼前的作品。

“嘶~”

這個作品,是刺繡,上麵繡的是八個大字。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上麵充滿了華麗的符號和圖文裝飾。

曆史上也有過這個,是宣帝時期打西羌,成都人繡的,因為羌人就信這玩意兒,所以就利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中國在這個階段指中央之國也就是皇帝坐鎮的大漢核心區域)。

這東西就讓信星象的羌人意識到,自己和大漢對抗就是在和星象對抗。

而如今,為了登上青藏高原,同樣的辦法張騫當然也能想到。

所以,鄭泥當時就用他的紡織機,先進行了編程,然後晝夜不停批量化生產華美的刺繡,送往了羌族各地大首領手中。

其中一幅,留做了範本,也就是這一幅。

這操作比前世霍海知道的那個曆史早幾十年。

但套路還是那個套路。

此時前排的人都看傻了。

怎麼說呢?劉徹身上的刺繡,在他麵前,都說不上精,更不要說美了。

劉徹的龍袍,在它麵前都不夠精致。

這麼華美的刺繡,還是第一次以非政治理由出現在世人麵前。

當然了,劉徹也有一份這個東西,因為張騫讓人做的時候,就送了一份到長安。

沒給他們太多時間,霍海繼續:“給他們看看你新設計的快速布料紡織機!”

鄭泥拿下了第三麵布。

背後的鋼鐵紡織機露出真容。

霍海:“你們是不是在想,木頭做的,更輕,比較好用?”

“這些鋼鐵機器,都要配合全新的動力驅動的,叫做蒸汽機,目前已經做出來了,但是太重太大,沒法搬到這裡,不過……出售。”

“燒煤的,我隻能說機器運轉後,每個工人平均產量能高出五十倍。”

此話一出,很多商人行動了。

五十倍!

現在長安的工價其實非常高,本來長安工價對比其他大城市就高得離譜,又被霍海強行提高了,就是為了集中人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又提高經濟活力。

很多小商人就請不起太多人手。

但是,如果用機器,提高五十倍人力產值,這不就等於請一個人乾了五十個人的事兒?

大漢本來就缺人口,被霍海這麼一搞,更缺了。

解放勞動力的機器,就成了香饃饃了。

展覽會並沒有結束。

霍海哈哈笑:“研究院還研究了好幾種不同的紡織方法製作的不同的布料,其表現出來的特性和特點都不一樣,適合做不同的事情。”

“這些布料如何用機器紡織,鄭泥大師一直在研究中,並且好幾種那都已經有了超大進步,可能很快就有紡織機要問世了。”

“不過我這裡有舊機器製作的一些材料,可以展覽給大家看。”

“剛剛大家已經看到了,棉布,而我手裡這一種,因為線更細,紡織的結構賦予了它彈力。”

霍海拉了拉手中的布料,讓大家看到。

“至於這種彈力可以做什麼,那就要各位開動腦筋了,也許開發出一種用法,就是一種暢銷全長安全大漢的商品。”

霍海拿起了新的布料:“這也是彈力的,而且彈力更大,不過不是棉花做的,是綿羊毛。”

丟下布料,幾個人展開一大張特彆大的布。

霍海:“這個我給它取名帆布,這東西是羅馬……也就是埃及那邊一個國家正在用的,它可以兜風。”

“船上麵張開它,借用風的力量,可以不用船槳也不要纖夫,就能逆水而行,順水的話,速度會快很多。”

此話一出,全場轟動!

帆船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因為早在漢初的時候就有帆船了,但是船帆不是帆布,而是席子一類的東西,很不好用。而大漢這邊苦於沒有棉花,一直沒有好的船帆材料。

有了帆布,意味著,水路運輸的運輸量要暴漲了!

星期一,以平陽縣公司為代表的各大運輸公司,股價要暴漲了!

又來了幾個人,展開了一道和剛剛帆布差不多的東西:“這是帆布的變種,我把它叫做篷布。”

“它能……防雨。”

一輛馬車從側台慢慢被牽了過來。

這馬車底盤還是老底盤,上麵卻不再是小房子一樣的格子,而是架子,架子上蓋著一張布。

這樣一來,馬車輕了好多,意味著可以拉更多人。

“這個用了篷布,就叫……大篷車吧。”

這東西和西部大篷車很像,但隻是上半截很像,底盤比那高級太多了。

“可以載更多人,拉更多貨,當然了篷布不隻是馬車能用,水運避免貨物淋雨也能用,甚至店家門前也能支開篷布擴大雨天經營範圍,能用作軍用帳篷,用作民用野外帳篷,還有在用來做成……”

霍海一通介紹。

大家都傻了,本來以為棉花就是能禦寒,沒想到有這麼多作用?!!!

這下不得不種棉花了!

西域公司!!!

還有紡織機紡織羊毛線雖然和棉花紡織肯定不太一樣,但道理是一個道理,羊毛有多暖和富人們都很清楚,這裡麵有多少利潤?!

二樓,劉徹蘭花指捋了捋胡須,嘴角上翹。

這些家夥籌備西域公司匈奴公司,卻不舍得出本錢。

現在棉花羊毛紡織的超大利好消息一出來,西域公司和匈奴公司估值將會如何?

你們又該掏多少錢?

劉徹一直沒有同意西域公司和匈奴公司而是讓兩個計劃一直在股票交易中心公示,就是要等今天。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