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章)殊死搏鬥(1 / 2)

大漢有活爹 長夜天高 13265 字 16天前

“知道了嗎?龍躉石斑就得這麼做。”

“把這塊做好的皮運回去給陛下。”

霍海來到番禺後,過足了海鮮癮。

這邊因為天氣炎熱,比後世都熱得多,所以食物極度容易腐敗。

以前的漁民幾乎沒法送多少活魚回來,所以吃魚的少。

而現在,活魚一船一船的往港口拉。

大家都在港口購買新鮮的海魚,反而其他農產品價格降低了很多。

要不是安國少季有意的調控,這邊的物價都崩了。

而海上運回來的魚,如果已經死了的,就會被掏去內臟曬乾。

做成魚粉。

魚粉可以喂豬喂狗喂雞,而且喂養效果比普通穀飼都要好。

番禺人之前哪接受過這麼大規模的蛋白質澆灌,也不太會做,所以霍海就把粵菜做法傳了下來。

而粵來酒樓也在南越國各地給開遍了。

這些酒店,讓粵菜的做法,極短時間就傳遍了南越國的城市。

至於農村地區,就要慢慢傳了。

除了番禺等沿海大城市能吃上魚,海上,從北方運過來的黃豆,是一船一船的卸貨。

黃豆可以做豆腐,做法實際上已經開始在南越國流傳了,但是這邊沒有種植黃豆的習慣,而且種植的話,產量沒那麼高。

但現在有現貨運送過來一切都解決了。

這才是真正的蛋白質盛宴!

豆腐的出現讓出了番禺之外的人,也吃得到蛋白質了。

各地的產業,工廠,都開始加重體力活的程度了。

如果是擱在以前,根本就沒法差遣他們做太多的重體力活。

單人工程量上來,意味著各種工程的修建效率都大大提升了。

安國少季還探查到一處煤礦,開始召集人大規模挖礦了。

霍海也沒有急著做什麼舉動,就在番禺港口的營地裡住著。

“趙嬰齊依舊在忍?”

安國少季點頭:“有一種可能,他認為我們正在不惜民力的來完成這件事情,隻要忍下去,我們終究有一天會走。”

霍海:“隨著煤炭的開采,他始終會明白過來的。”

安國少季:“至少現階段不會出現什麼大的異變。”

這個時候,門口傳來了很重的敲門聲。

霍海:“進來。”

門推開,是終軍。

終軍拿著一封信函:“大消息!”

“滇王投了!滇王已經投降了!”

安國少季瞪眼:“這個時候滇王投了?恐怕有異變!”

終軍:“路將軍馬上過來,他在巡營警戒。他說我們從海上傳回了消息,南越國的消息走內陸應該也到了。”

是應該到了,畢竟霍海半天前就收到了探子的消息說滇王投了,南越國的人再怎麼廢物,過了半日應該也收到消息了誒。

不過從長安轉一大圈,走海上的消息居然這麼快就到番禺了?難不成是安洛鐵路通車了?

霍海還真就猜對了。

雖然安洛鐵路建設還沒有完成,特彆是沿途很多站點還有配套機構沒有完成。

但是大部分路段已經可以通車了,甚至因為安洛鐵路比較巨大,上麵正在試運行第十六代火車頭。

送信就是順便的事兒。

很快,路博德來到,哈哈大笑:“武侯,打通了!如今搞定了滇國,那麼陛下應該馬上就會宣布擴大益州的範圍,應該會包含現在的滇國,以及武侯你說的緬這個區域,我們馬上就可以從陸路進天竺了!”

霍海:“立刻以我的名義送一份信給天竺公司,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通過整個緬區,抵達大海,然後在海邊建立一個據點。”

“我們馬上從海軍南基地調派蒸汽船,往更西方去探索航路,尋找他們建立的據點。”

“隻要一找到……”

路博德恍然大悟:“我們就可以從海上運輸糧食以及鋼鐵煤炭水泥等建築材料到緬海,然後在那邊建立永久據點,這樣一來路上海上就連通了!”

霍海點頭:“等路上可以源源不斷有大軍過來,而海上不斷有物資送過去,然後再進入天竺也不遲。”

這個過程可能慢一點,但是比較穩定。

穩就穩在能把這個區域變成大漢法律管轄的範圍,免得先一批過來的人搞混賬事兒給後來人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迅速建立地區性統治,然後開始往四周發散,探索原住民。

緬這個區域的原住民應該還在樹上搭鳥窩,屬於【有巢氏】那個階段,而且人口密度遠低於正常區域人口數量。

等探索清楚附近的道路後,就要建立路上快速通道。

建成之後,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雙邊貿易了。

這個貿易對比海上貿易其實是比較虧的。

但是,對於長遠發展來說,是大賺特賺,本來就是讓天竺公司犧牲大量的利益,來肥了大漢本身。

這件事情霍海不說,彆的經手人不說,股民是看不明白的。

路博德點頭:“這件事情小會結束後就去辦,我現在擔心的是……”

“南越國現在民心思變,而此時傳來了滇國投向大漢的消息,趙嬰齊會不會狗急跳牆?”

“這樣一來,武侯你的計劃可就泡湯了。”

霍海要追求的是,南越國全階層全部主動投降漢朝,選擇大漢。

隻有這樣,未來這兒的人才不會有反心。

這麼說可能不準確,任何時候都不缺少野心家,絕對會有人產生反心。但野心家沒法利用曆史遺留問題去挑撥當地大部分人的心態,不能讓大部分人起反心。

隻要做到這一點,粵這個地區就穩穩的拿下了。

而實際上,霍海這次過來,是要推進很多重要的事情。

比如瘋狂的培養本地人吃麵食吃豆製品的習慣。

要做到這一點說難也不難。

簡單來說,讓他們賣一個人一天吃的米,能買回來一個人吃三天的麵食豆製品,那麼誰還會吃米呢?那太奢侈了!

而米誰吃呢?

米運送到北方,在海港的人,還有長安一代的人,必須全部適應吃米。

在未來,通行全球的那些人,在其他地方吃不上大米,隻有回到大漢本土才能吃上大米,這件事情很重要。

而讓粵區的人現在愛上麵食和豆製品,也是為了讓他們加強和北方的經濟交流。

這個風氣至少要抓個幾十年,等一切全部穩定下來,才能開放限製。

而北方的人,在吃慣了米之後,並且是吃慣了高價米之後,知道米有利可圖,才會不遺餘力的開發南方。

現在,如果趙嬰齊起兵,大漢拉開架勢和趙嬰齊打一仗。

無論結局如何,這個結局可都不算好,因為未來的人必定可以從裡麵挑毛病。

對於這種事情,是無關對錯的,隻要有立場可以站,有其他角度可以站,就一定會有人投機。

霍海笑了笑:“趙嬰齊不至於這麼敏感,如果他要是有能耐跳,早就跳了。”

“安國少季。”

正聽著的安國少季沒想到有自己的事兒:“嗯?”

霍海:“你該去談戀愛了。”

現在大家知道趙嬰齊是個什麼人之後,怎麼能不利用這一手王牌呢?

安國少季笑了:“明白了。”

武侯肯定馬上有重要舉動,需要自己去衝昏趙嬰齊的頭腦,讓他沒法冷靜的思考問題。

看來,武侯要出絕招了。

此時的霍海也是擺了擺頭。

現在要乾的事情實在是太重要了,重要的沒辦法。

否則霍海現在就想坐船去千乘。

因為霍海已經得知葛三抵達了一個美麗的新大陸,在那邊找到了人類!

那邊有很多奇特的農作物,傳遞消息回來的時候,葛三正在嘗試收集種子。

如今算時間,葛三應該已經收集到種子並且在往回送了。

霍海等這些種子太久了。

要知道葛三應該不是送回來一枚兩枚,而是一船!隻要送回來,翻年就可以大規模種植。

以美洲那些植物的產量,隻要種一輪,應該就夠明年往整個北方推廣了!

霍海現在最擔憂的事情就是,美洲各部還沒有把土豆、番薯和玉米培育成型!

那可就是大失策了!

霍海之所以擔心這個問題,是因為害怕出現馬爾薩斯人口陷阱。

隻要美洲的農作物能過來,沒問題,已經成型了,那就暫時不會出現這個人口陷阱。

如果美洲的農作物沒用,那這個人口陷阱,就會在十多年後到來。

大漢倒是不怕這個人口陷阱,沒吃的大不了全球去吃。

但是這樣一來,苦心經營的,師出有名道德體係,就崩了。

所以霍海很想遛,去千乘。

但是現在,走不了!

因為現在在番禺,還有一項比美洲農作物還重要的事情!

所以,最終霍海隻是往千乘送了一封信。

信上寫著,讓葛三繼續往南探索新大陸,看看能不能找到橡膠草類似的植物。

霍海當然不能跟葛三說去找橡膠樹,隻能讓他在土著那兒找類似的樹。

一旦找到,就必然是橡膠樹。

找到了就要育苗帶回來。

至於糧食,隻有霍海自己再去千乘時才能搞了。

隻是此時的霍海根本沒想到,自己一年之內,都走不掉了!

……

【安陽王本名開明泮,原是古蜀的王子,乃為古蜀國開明王朝帝王鱉靈的後裔。在秦國滅古蜀之後,輾轉到達交趾北部,建立甌雒國,自稱為安陽王,建都於古螺,今天的羸婁縣以東。】

城中的人感覺有點奇怪,漢使乾嘛給大家說這個。

但也有些人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是蜀人。”

“你個撲街,現在不叫蜀人了,現在的蜀人是老秦人,咱們應該叫老蜀人。”

“你個撲街,你才是老鼠人呢!”

“那……咱們叫古蜀人好了。”

“你真蠢啊,沒文化嗎,你看這後麵寫的,鱉靈大帝乃是楚人,死後隨著降水逆流到了長江上遊的成都,然後死而複生,代替了望帝杜宇,所以咱們是楚人。”(這時候認為長江上遊是岷江。)

“你要這麼說的話,如今的大漢人難道不是楚人?所以咱們是漢人?”

“你傻啊,我們本來就是漢人。”

開明王朝的世係是非常完整的,從鱉靈代替望帝杜宇開始,世係就非常完整。

普通人的這一套邏輯,讓讀過書的本地讀書人都為之一振。

自己反複計算。

好像是這麼回事。

咱們這兒的人就是古蜀人,古蜀開明王朝是楚人,大漢也是古楚人,所以現在咱們理應是漢人。

而此時,認字的人,正在看報紙後麵更重要的字。

看的是倒吸涼氣。

旁邊的人急忙問:“怎麼了?”

看報紙的人抬頭:“好家夥!漢使將會在南越國各地建立霍氏銀行!”

霍氏他們知道,畢竟他們在霍氏旗下打工,霍氏的事情,他們清楚得很。

霍氏銀行,是由大漢武侯霍海和大漢皇帝共同出資建立的。

在長安城內部,有一座金山一座銀山一座銅山,金銀財寶堆積如山。

而霍氏在大漢每一座郡城都有分行開設,每一家都存儲了金瓜銀瓜,和數不清的銅錢。

為的就是普通人做生意時,隻用帶上霍氏的借條就行,不用扛著死重的錢趕路。

大漢來的工人和管理者,還有掌櫃這些人,早就把銀行的便利在工作中抱怨給了下屬們聽。

他們聽在耳裡記在心裡。

也羨慕著。

如果有一天,霍氏銀行也開到了咱們這兒來,那是多好啊!

那樣自己可以揣著霍氏銀行的欠條,直接去番禺闖天下!

雖然咱們這兒是安陽王王城舊地,但畢竟現在隻是個普通地方了,哪有番禺好?!

沒想到,現在霍氏銀行真的要來了?!

“快看看有沒有寫,咱們能不能用錢兌換霍氏欠條!”

讀書人繼續看了下去:“可以兌換,每一千文錢兌換兩千文五銖錢的欠條,但是要上交五十大錢給銀行,作為保管費。”

“哦,對了,五銖錢,是咱們的半兩錢的一半重。”

“大漢那邊一千克等於一公斤,一公斤等於兩斤或者四漢斤,一漢斤十六兩,和咱們是一樣的。而五銖錢是三點五克,咱們的半兩錢是七克。就剛好兩枚五銖錢就是一枚半兩錢。”

這個計算算數如果是算彆的,大家聽不懂。

但是這是算錢,大家一下就聽懂了。

就是我們用一千文錢可以換大漢兩千文錢,實際上重量購買力是一樣的唄?

本來給霍氏打工的早就算是的大漢的五銖錢算法算工資了,大家熟悉的不得了,現在還能把自己家裡的錢也換成欠條,那是好事啊!

所有人都知道,霍氏銀行多的是錢,隻要拿出欠條,他就一定能兌換出現金,所以根本不必存在家裡了。

至於欠債的跟債主要保管費?

還真就是這樣。

彆看名義上寫的是霍氏欠條,實際上是硬通貨,比本地的大錢還硬!這哪是什麼欠條,這分明是紙幣!

當然,南越國的人也已經知道大漢那邊流行給祖先燒紙錢了,所以不叫霍氏欠條做紙錢,叫做紙幣。

就算這裡距離番禺已經很遠了,但霍氏的影響力還是觸及了過來。

要知道,霍府和公主府的人在這裡已經深耕了四年了。

這裡大量的富人,實際上都是霍府公主府的人。

他們帶頭,普通人不跟?

他們為什麼不帶頭?他們中很多人都已經打算好了要去大漢過日子了,而很多就算選擇留下,也想的是大漢一統南越國,自己搖身一變成了有功之臣,成為了霍氏或者公主府商號在這邊的元老。

何樂而不為?

所以,大量的錢存進了銀行。

本來大家就不怎麼買本地產物,全都喜歡買大漢運輸過來的東西了,加上錢存進去換成了紙幣,大家更加不購買本地產物了。

本地頭鐵的不認大漢的錢不認大漢的貨物的怎麼會認霍氏欠條呢?

南越國的通貨緊縮開始暴力加碼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