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章)劃新時代(1 / 2)

大漢有活爹 長夜天高 13281 字 16天前

幾個人對視一眼,他們不是不想去會稽找朝廷官員。

而是不能。

故事還得從春秋戰國時代說起。

越國的越王勾踐的子孫一直是越國的統領,比六國貴族還古老,是春秋時代的貴族了。

這一家人姓騶,同鄒。

秦一統之後,收回了越王的王號,越王騶無疆就成了普通貴族。

但是劉邦拿到天下後,為了迅速穩定天下,就把邊緣地帶沒那麼重要的‘窮山惡水’給了當時的舊貴族們。

對於瀟灑的劉邦來說,這些旁枝末節的地區,的確不值得再動刀兵。畢竟經過接連戰亂,天下疲敝。

這也導致了整個南方沿海這個未開發地區全都成了百越之地,獨立於大漢之外。

而從某些角度講百越中最大的南越,是趙家打過來的,打下了當時的西甌,改名南越,冒充越人。

而騶家才是正兒八經越王勾踐後代。

不過,大漢雖然不收回這裡,但隻是因為不想隨便出兵,不代表對這些地方放任不管。

當時的越王沒有留下詔書,於是就出現了兩個越國。

一個是閩越,一個是東越。

這個閩越還是騶氏,而那個時代還不講姓講氏,這個傳承自東周的貴族家族,就根據老規矩,二兒子尋找了曆史上戰國末年楚王封自家人在東毆山的典故,改姓氏歐陽,這個東越國也就改叫了東海國,都城在東歐,因為和南越代替的西毆地理上對稱,一個在閩越以西一個在閩越以東,所以也被叫做東甌國。

從此,閩越和東甌國開始往下傳承。

一直到劉徹上位。

劉徹上位,馬上就拿東甌國試了個手。

劉徹的黑手一出來,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王郢出兵包圍東甌都城,東甌國王貞複戰死。漢武帝派中大夫嚴助從會稽發兵,協助東甌新君騶望擊退了閩越國的軍隊。騶望害怕遭閩越反擊,請求漢朝將東甌舉國遷徙到漢朝境內,漢武帝準許,命騶望(歐陽望)率領國人四萬多北上會稽郡,並被漢武帝封為廣武侯。

不過,百越的局勢並沒有安定下來。

建元六年,鄒郢派兵攻南越,引起漢廷大軍壓境。其弟騶餘善乘機殺郢,呈首級於漢軍,武帝遂下詔罷軍,立無諸孫繇君醜為越繇王。後來,又立餘善為東越王,兩王並立。

所以,當初的越國,一共分成了四支。

分彆是被趙氏侵吞的南越。

已經歸漢的歐陽氏。

越繇王騶居股(騶醜的兒子)。

東越王騶餘善。

而現在,南越國已經投了漢。這一下閩越和東越就都急了。

甚至於,一直在抵抗東越王的剩餘東海國勢力,也都急了。

南越都頂不住大漢的棒子,他們怎麼頂?

所以,他們急迫的想要投漢。

畢竟有歐陽氏的例子擺在那裡。

事實上,歐陽氏的東海國覆滅,本來日子很慘的,結果帶著四萬人口投了,還獲得了廣武侯的侯爵,現在日子過得好著呢。

不隻是現在,未來,歐陽修歐陽洵這些人也是青史留名,成為了整個地區很著名的姓氏,也是華夏複姓中最強的一支。

而霍海猜得沒錯,越人自己的口音中,對於雙字姓氏更偏愛,因為讀起來更朗朗上口,反而是單姓氏不那麼順口。

所以在大漢那邊講究新學,越來越多讀書人都明白了姓氏的重要性後,很多人都在追求姓氏。

長安那邊,各種人才被劉徹恩典封了姓氏,比如奉車都尉篤就封了黎姓。

越國這邊自然也是有樣學樣,幾個越王也在封姓氏。

而千代、新垣、北野,就是典型的漢姓越用。

霍海聽完後理解了他們姓氏的來源。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未來有一部分越人上了琉球,這些漢姓氏就從漢姓,變成了越姓變成了琉球姓氏。

霍海恍然大悟,一開始聽到他們的姓氏,還以為聽到了鬼子姓氏,看來姓這些的不是鬼子血統。

不過,霍海也在他們說話之間,梳理清楚了他們找過來的原因。

會稽郡有三個主官。

一個郡守,一個海軍南基地將軍,一個長江航運大臣。

如果去拜會,肯定是郡守接見。

郡守職位級彆遠不如騶餘善和騶居股,他們自然是不想找郡守的。

路博德?

路博德上位之後人就沒在會稽郡待過,怎麼找得到人?

長江航運大臣?

一個剛上任的不到二十歲的青年?

所以,他們選擇了來番禺,也就是現在的粵府,來找霍海。

遞內附書,求談條件。

無論是騶餘善還是騶居股,都不是趙嬰齊這種,他們對大漢特彆了解。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早就投了。

但為什麼又要來談條件呢?

原因很簡單。

越國,無論是閩越還是東越都擅長冶鐵、煉兵、紡織、造船、治陶、交通運輸。

現在霍氏乾的事情,以前都是閩越在乾!

他們有多強?在閩這個到處山包都沒多少耕地的地方,富的能在三年之間先打東海國(浙)再打南越國(粵、交),什麼概念?

就好像神木人三年時間先打山西再打關中。

所以,雖然要投,但他們肯定想要談更好的條件。

但這個條件,霍海還真不想跟他們談。

聽完之後霍海就拒絕了:“你們可以把國書送去長安,遞交給陛下,和陛下談。”

這話一出來,三人麵麵相覷。

如果霍海答應條件,就能收服這麼大片的土地,綿延幾千公裡的海岸線。

這份功績簡直是蓋壓春秋,橫掃戰國,必將是曆史上最受矚目的英雄人物。

真有人能拒絕這種誘惑?

都不是條件接不接受的問題,而是拒絕了談判,直接讓他們另外找門路。

千代江低頭:“武侯大人,吾王非常有誠意,絕不是虛情假意!”

“我們閩越目前還有人口五十多萬,比以前的廣武侯人口多出十倍不止!”

霍海點頭:“我知道你們人多,也知道你們很有誠意,但是你們找錯人了,我不是來這裡做欽差的,也不是來做使臣的。”

聽到霍海這麼說,千代江急了:“武侯大人!我們閩越人精通冶鐵、治陶、紡織、航運、造船。而這些正是霍氏最厲害的產業。”

“隻要武侯大人大手一揮,我等國民五十萬餘人,都可以成為霍氏的工人。”

“大人,我們是五十多萬人不錯,但是我們中能當這幾個行業工人的人高達二十萬!”

這的確是猛。

就算是如今的長安,煉鋼陶瓷紡織航運方麵的工人合起來也就最多五六十萬。

開發了這麼久的成都最多也就三十萬,而洛陽絕對沒有二十萬這幾個行業的從業者,最多有十萬就了不起了。

宛城更是五萬都沒有。

如果霍海需要,隻要拿下閩越,二十萬成熟的工人拿下,並且規劃產業,不出五年,又是一個新長安。

甚至可能誕生一個超大城市直接代替了前世現代的魔都,都有可能。

但是,霍海沒興趣。

因為霍海接手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隻是頭一兩年工人要辛苦辛苦而已。

霍海:“人我的確想要,但是這的確不是本侯來這兒的工作。”

霍海:“本侯的兒子就要出生了,既然沒我的事兒,就不多談了。”

說完霍海就走了。

最有底氣的代表閩越的千代江都沒說上話,新垣信和北野海濤兩個人手裡底牌遠不如千代江,更沒法說什麼了。

等霍海走了,三人對視一眼不敢置信。

就算大漢現在發達了,戰力遠超以前,也不至於直接拒絕吧。

說白了,就算有人天天吃大餐,但是彆人送來一條野生大黃魚,又怎麼會有人拒絕呢?

難不成是不識大黃魚的人?

霍武侯像是不識大黃魚的人麼?!

霍海出門後,商富也很疑惑:“公子,我不懂政治,但是您收下閩越,百利而無一害啊!”

“為什麼拒絕呢?”

霍海:“好處太多了,就是壞處,你懂麼?”

商富不理解。

這個事情其實非常好理解。

南越國人,和閩越、東海國人三家分開已經很多年了。

假如,此時霍海答應了他們,難不成霍海去閩越又開一個新城?

不值,霍海現在的產業布局重點是在紅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那麼,怎麼利用這些人口?

就是把他們遷移過來。

這南越的古越族好不容易和東海人閩人分家,這一股腦遷徙到一起,豈不是又合成了越人?

在如今的南海刺史部,整個純越人的占比,直接隻剩下一萬了。

隻要操作得當,十年之內,就不再有什麼古越族了,隻剩下南海刺史部漢人。

如果現在讓越人全體重組,並且讓他們人口和本地漢人比例幾乎一比一。

那結局是什麼?

閩越五十萬人,東海國幾十萬人,加上本地越人,又是幾十萬人。

到時候,本地有古越血統的漢人,在生活中為了行事方便,也要以越人自居。

時間久了,越人概念又會出現,並且成為南海刺史部的第一族群。

而那個時候,南海刺史部已經是整個大漢大航海運動的物產基地了。

合適嗎?

不合適。

所以,占便宜把什麼好處都拿到手裡,就等於把什麼都虧掉了!

贏就是輸,輸就是贏。

霍海不跟他們談,而是讓朝廷的人自己談,那麼這些人口會去哪兒?

善於航海的當工人的閩越人,將會到長江沿岸,參與長江航運的建設,參與會稽郡的建設。

他們本來就和越人分割百年了,很容易和曆史上一樣重歸漢人懷抱,迅速成為南方長江沿岸的頂梁柱。

而擅長在丘陵山地耕種的東海人呢?

如今南方的漆等經濟作物正在廣泛種植中,缺乏人口。

他們正可以分部到整個南方沿岸。

有他們的加入,幾乎沒什麼人口密度的揚州,迅速就能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曆史上,要不是三國時代的東吳,南方都沒被納入台麵上來看,人口太少了。

而現在,馬上就有機會改變這一現狀,隨著內河航運的興盛,不出三十年,收納了閩越、東海人的揚州,人口就會膨脹到千萬以上,迅速占穩長江沿岸。

這遠比霍海把他們收下,然後遷移到紅河三角洲好得多。

霍海這邊不接受他們的國書,他們也是一頭霧水。

很快,新垣信想了個辦法,找本地人問問。

新垣信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

黃同。

黃同是前南越軍中大佬,現在的南海刺史部將領,屬於漢官,但又是才轉換過來的,加上聽說前段時間趙嬰齊瞎搞,導致他們軍中日子很難過。

如今自己隻要掏錢,黃同肯定能幫得上忙。

很快,三人就邀請黃同吃飯。

黃同聽說有人請吃飯,直接去了粵來酒家,大吃一頓。

席間,新垣信說起了這個事情:“黃兄,幾百年前咱們也算是一家人,這個忙……”

黃同:“打住打住!什麼一家人!從地理上說,我是南海人,你是東海人,從國彆上來說,我是大漢人,你是東海人,我們可不是一家。”

新垣信腦子很快:“我們現在是在談內附,我們東海人內附後不也是漢人了?咱們都是漢人,幾百年前又都住在東甌,怎麼能說不是一家人呢?”

黃同上下打量了一下新垣信,開口:“你說你為什麼姓個新垣?”

新垣信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怎麼了,愣了一下。

黃同:“你看我,姓黃,聽了就知道是漢人,你姓個新垣,彆人怎麼說?”

新垣信疑惑:“新垣不也是漢姓?”

黃同:“你真不知道是吧?幾十年前,有個叫做新垣平的方士,詐騙文帝,被誅三族了,從那之後,新垣在漢家就斷傳承了。”

“你這個姓氏一拿出來,人家就知道你是越人,改一個吧,否則誰敢跟你五百年前是一家。”

新垣信三人麵麵相覷。

他們還真不知道這個事兒。

黃同看了看千代江,北野海濤:“你們彆看他,你們也一樣,你們選的姓氏,全都是中原本姓已經死絕了的姓氏,取這種姓氏,不如不要姓氏,到了中原,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來你們是剛來的。”

新垣信撓頭:“可是,本家有一支已經去了海上,如果我們改了姓氏,未來再次相遇時,恐怕互相之間都認不得了。”

黃同把頭湊攏新垣信:“你們真的想要投漢?”

新垣信咬牙:“那我改,改成姓黃。”

新垣信的口音,說王和黃一模一樣。

黃同:“姓王好,你就姓王吧。”

新垣信:“是黃,不是王。”

黃同聽見新垣信說‘姓王,不是王’,摸不著頭腦:“得得,你愛姓什麼姓什麼。看在你們請吃飯的份兒上,我就回答你們的問題。”

“你們憑什麼覺得霍武侯需要親自去管你們內附的事情?”

“你們就是那如來佛手掌心裡抓著的孫猴子,根本跑不出五指山,有那個必要麼?”

黃同作為南越的高級將領,還是很有政治敏感的。

他直接說出了真相。

你東海國和閩越的人,根本沒地方可去,隻能跟大漢投了。

怎麼安排是大漢的事情,你們還想談條件?

大漢的真正的高層官員,根本不稀罕和你們談。

王信:“可是,就算是孫猴子,天庭也是派遣太白金星詔安的啊!”

黃同看王信可能不太懂大漢官場裡的規矩,也不知道大漢的厲害,開口:“你是哪根蔥,你也敢自比孫悟空?”

王信給整不自信了。

就算大漢如同天庭一樣強大,那閩越怎麼也比花果山強出七八百倍吧?

花果山就一占山為王剛剛成立的妖族政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