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的早晨,蘇晨和劉之一在約定的地點上了魯有能的車,魯有能換了一輛比較低調一點的車,尺寸也要小一點,有些地方不是太好去,公司有一輛三菱的帕傑羅io,純進口的,平時用來跑工地,底盤比較高,比較方便去各種地方,而且低調不顯得張揚,也對劉之一有好處,可惜的是自己品牌的車還沒有生產出來,生產工廠雖然選址已經完成,建廠的手續也完善了,但建設還需要時間,車型的改進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還需要時間,劉之一也在等待著。
三個人開著車,跟著魯有能來到了南三環外的偏遠的城中村,在裡麵轉了一會,才停在了村子外麵,這裡還沒有開發,城中村的人還沒有後世那麼富有,而這些老手藝都很少出來做事情。
“劉總,這位老人姓陳,是專門做豆汁的,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時候在北京的北麵是很有名的,後來國家進行城市改造,要求必須有房子,不能夠在外麵放攤,老人的生意才差了,而且老人很倔強,他的價格不漲,幾十年都一樣,隻是90年代以後物價飛漲期間,漲了一次,後來就再也沒有變過,當然這手藝很多人都會,競爭多了,老人也就生意差了很多,但味道,絕對是他的最正宗,不過老人不願意相信我們,也不願意出山,家裡就他一個人,已經七十多歲了。”
魯有能邊走邊說,介紹著這位老人的詳細情況,這很正常,市場競爭之後導致了很多這樣的問題,新時代的很多東西都出來了,為了掙錢,人們什麼都做,而老人有著一份堅持,自然不願意隨大流,也就導致了現在的情況,幾十年的積累也就勉強夠這位老人生活,像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他們也可以稱為匠人,他們都是鰥夫,人生也沒有那麼多追求,隻是做好一件事情,所以將某些事情做到極致。
轉過了幾個老房子,劉之一都很佩服魯有能,他是如何找到這裡的,太厲害了,他是真的下了功夫,劉之一很感激,或許可以給他發發獎金,讓他更有動力一些,在一個有些矮的房子前停住了,房門還是老的木門,房子也是老的土磚房,門從裡麵鎖著,看來是上了門栓,裡麵應該有人。
魯有能上前敲門,“陳爺爺,陳爺爺,我是上次來過的小魯,您能開開門嗎?我們的老總也過來了,親自拜訪您。”
對於這樣的老人,劉之一知道不能夠端架子,要放低架子來和他們說話,“陳爺爺,我是魯有能的經理小劉,我們想和您談談,您能夠開開門嗎?”劉之一大聲的喊道,蘇晨在劉之一的旁邊,這裡還是老土路,如果是下雨天的話很難進來,在老北京這些地方還在開發之中,這一片還未開發。
等了一小會,裡麵傳來了腳步聲,門栓打開,吱呀一聲,門打開
了,站著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個子不高,背已經有些駝了,臉上滿是皺紋,有著那種老藝人生來的自卑,他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低賤的事情,常常被人看不起,看上去人也有些往後縮。劉之一站到前麵,立刻說道,“陳爺爺,你好,我姓劉,是魯有能的經理,他說的事情就是我做主,您看方不方便我們和您聊聊天。”劉之一麵帶微笑,他一直保持著這種職業式親和的微笑,加上他並不是那種看不起任何人的態度,降低了自己的姿態,老人打量了他好一會,才讓開了位置,讓他們進去,劉之一跟在老人的後麵,這天井並不大,用幾個簸箕晾曬著綠豆,而堂屋中有的是一個小石磨,不大,可能是用來研磨綠豆的,後麵大概就是老人住的地方,來人走進房內拿出了幾個小凳子遞給了劉之一他們,劉之一連忙接過來,然後遞給魯有能他們兩個人,裡麵已經傳來了一點香味,可能是剛剛做好的豆汁,老北京很喜歡這東西,不但便宜,而且具有清火的功效,直到乾隆的時候,豆汁才進了皇城,就連皇帝也很喜歡。
劉之一等人接過了老人遞過來的東西放在了一旁的位置上,等待老人過來之後,劉之一這才說道,“陳爺爺,你先坐,您看方不方便我們聊聊天呢?”
陳師傅看著劉之一,這個年紀很小的孩子竟然是魯有能的老板,真是人不可貌相,而且為人很謙和,一點脾氣也沒有,說話也很低調,有禮節,老人點點頭,坐在了凳子上,劉之一這才坐下,對老人說道,“陳爺爺,我想知道您為什麼不願意到我的地方來做您常做的事情,我們可以為您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劉之一看著陳師傅認真的說道。
“我老了已經經不起折騰了,也沒有幾年好活了,豆汁這門手藝會的人很多,而且價格也不貴,北京城裡會做豆汁的沒有一萬也有一千,你們為什麼找上我?”陳師傅看著劉之一,他想問這個問題很久了。
“會做的人很多,但做的好的隻有您一個。”劉之一認真的說道,“他們都會做,但怎麼做好,他們從來不會去想,他們隻是做出來,讓更多的人吃,而不是考慮如何做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