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咱們去!”
出油鍋是中原地區一個傳統,出油鍋往往放在臘月二十六或二十八,二十九出油鍋的少,如果是小年,二十九算是大年三十了,所以,出油鍋總是趕到二十九之前完成。
其實就是油炸一些食材,比如魚塊、雞塊、小酥肉、糖糕、豆腐泡、蘿卜丸子、饊子(本地又稱麻貨子)、麻葉子,還要蒸饅頭、蒸窩頭等。
前幾年社員吃不飽,連食用油都吃不起,油炸就很少,往往就剩下蒸饅頭了。
而後在新春期間,待客做菜就很簡單,拿這些提前炸好的炸貨,放點大蔥、薑片、辣椒,加熱煮透了就能上桌。
出油鍋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頭一天要做好準備工作。
該泡的泡,該切的切,該剁的剁,該煮的煮,麵要和好,粉芡要勾兌好,油鹽醬糖調味料,劈柴和玉米芝麻稈,該準備的東西一定要準備齊全,省得到時東挪西借、暈頭轉向打饑荒。
出油鍋這天,往往不會再另外做飯了,至多燒一鍋稀飯,因為這些炸雞炸魚都能吃,尤其是剛剛出鍋的時候,那叫一個香。
後世麥當勞還是肯德基都加入了小酥肉這個菜,林正軍也吃過兩次,但總感覺沒有年輕時吃過的好吃。
走在路上,林正軍就感覺到全大隊都飄著一股濃鬱的香味。
一群穿著新衣服的半大小孩,滿大街地奔跑玩耍,還有放炮仗的。
林正軍一路走來,大家都熱情地和林正軍唐曉芙打著招呼。
“正軍唐知青回來了!”
“嗯,回來了。”
“正軍吃了嗎?”
“沒呢,做飯凍手,我怕冷,就去老屋吃去,今天正好出油鍋!您這年貨備齊了嗎?”
“備齊了。”
“買了啥?殺了三隻雞、割了三斤豬肉,還出了油鍋,炸了油條、麻葉子呢。”
“謔!今年算是過了個肥年啊!”
“哎呦,正軍,這還不得感謝你啊,我在集體合作社和小學工地上乾活,賺了四十,我家那口子幫忙殺魚熏魚也賺了二十多,今年是真寬裕了,給孩子扯了新衣裳呢!”
“沒錯,都是沾正軍的光了!”
“那挺好的!”
大人小孩滿臉喜悅,年味可以說十分濃鬱了。
往年可不這樣!
往年河灣大隊到年根甚至有點恓惶,人人愁雲慘淡。
因為要走親訪友竄親戚,要帶禮物,相應的,親戚來了,你也要準備飯菜待客。
其實走親戚的禮物倒是好對付,基本就是一匣子點心、一斤油條或者麻葉子或者麻貨子。
基本就是就是在親戚家轉來轉去,好比我收了張家的禮物,轉手送給李家,這是沒問題的,大家都這麼來!
因為點心匣子幾乎都是一個包裝,馬糞紙包著,上麵串著紙繩,裡麵有個紅紙作為裝飾。
但飯菜準備就麻煩了,不說有酒有肉,至少白麵饅頭和餃子得有吧,可很多家庭就是拿不出來!
可今年不一樣了。
河灣大隊農業生產上還體現不出來,畢竟剛剛分田到戶,但集體副業搞得有聲有色,家家戶戶都賺了錢。
把幾年積攢的票證拿出來,割豬肉、買年貨、扯布匹給大人小孩做衣服,一點不打怵,街上的供銷社,幾乎被河灣大隊的村民給搬空了。
另外,合作社也把食用油、白糖、水庫魚這些按照進價賣給社員群眾,又讓大家沾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