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這是要出大科學家了啊(2 / 2)

“薑老師又開玩笑了。”

九十年代初,還沒有中國知網,國內的醫藥與世界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相關人員彆說在Cell(細胞)和nature(自然)發表文章是極其困難,就是國外的其他學術期刊也很困難。

所以都是發國內期刊,《醫學學報》是1979年創刊的,是當下國內醫藥學最頂尖的期刊。

陳勤之能登上第三版的版麵,實屬不容易,也是有實力的。

後世,他是被調去教育廳,實在玩不轉機關單位的那一套,就慢慢被邊緣化,忽視了。

最後被調去最清閒的資料室時,他開始還覺得很清閒,很好。

上班可以看書,沒有什麼事在等著,更不用跟彆人打交道,不用到處跑。

後來,他就被這種舒適腐蝕了。

比他後進單位,比他年齡小的都在往上升,而他一直在資料室,一直是副科,幾十年都沒有動過。

為了麻木自己,為了體現和彆人的不同,他就一心鑽進以前的業務裡。

但是人在教育廳,最後他連專業論文都發表不出去了。

好在後世狠狠鑽進了業務裡,所以他現在腦子倒是有一堆想法和衝勁。

這到頭來,還得感謝在材料室待的那幾十年,讓他看了不少專業資料,記下了不少東西。

《醫學學報》是雙月刊,陳勤之這次的論文發表是今年第4期,剛發刊的前幾天,銷量和往常一樣,沒有太大的波動。

三天後,這一期的《醫學學報》銷量突然大漲,甚至有國外的學者打電話過來訂購。

日銷五百本…

日銷八百本……

日銷一千……

這可不是什麼中青報,也不是人民文學報,是學術報啊。

這麼大的銷量,還是頭一次見。

“老梁,趕緊讓印刷廠再把這期的期刊多印一些出來。”

“好的總編,我現在就跟印刷廠聯係。”

梁有為答應著,拿起桌上的電話就給印刷廠打了過去,要加印。

“老張,加印,這期的期刊加印,你們廠再印個一萬份。”

“梁編輯,這是哪篇論文的反響啊,以前從來都沒見過這麼大的動靜,這是要出大科學家了啊。”

“還在觀望呢,估摸是漢城大學的陳勤之,陳老師。”

“那這可是人才啊,我搞了這麼多年的印刷,就沒看過哪個學術期刊銷量這麼大。”

剛開始的時候,醫藥科學院和協和醫學院,還有編輯部還不知道是什麼回事,不太確定是哪篇論文引起的反響,直到辦公室的電話突然被打爆。

直到信件源源不斷的寄過來。

“老梁,這期第三版的論文,生物製藥的未來發展,還有關於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的那個老師,是漢城大學的嗎?你把他的聯係方式給我,這年輕人太有想法了。”

“老梁,你們學刊這次的論文質量很不錯,把生物製藥和化學製藥都講了,不僅科普了生物製藥,還研究了化學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的提取方法。

更是提出了生物製藥今後的酶工程製藥,他對兩種藥係都很了解,很有想法,很有創新。”

“梁老師,你能把陳老師的聯係方麵給我嗎?我想給他打電話,想見見他,我也是學生物製藥的。”

“我們這專業才起步,我有很多問題想請教陳老師。”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