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桄桄爺的英雄往事(上)(1 / 2)

許老師臉上難得的露出笑容。

回答說:“已經是新中國了,不講舊社會那一套,楊團長帶人跟馮廟氏打官司,一直打到了五四年,把舊箱奪了回來。名義上是花錢贖買,實際上就是搶回我們自己的東西。楊團長和我師父他們湊了幾個錢給馮廟氏。”

“不過這期間因為沒有道具也沒有戲服,劇團沒法演出。”

“團裡的人也就各謀生路,順便找些好苗子,打算把桄桄傳下去。我就是在五四年被師父找到,拜師學的桄桄戲。”

桄桄爺聞言一拍大腿,“怪不得我從52年找到53年,什麼消息都沒打聽到。完全岔開了啊。”

駱一航眼珠一轉,試探性的問了句,“桄桄爺,您怎麼不早點找來,要是五零年就找,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

桄桄爺無奈道,“五零年,五零年我跟著19軍57師在山裡頭剿匪呢,成天鑽大山,哪有空跑出來找人。”

“嗯?!”駱一航震驚了,桄桄爺還有這經曆?從來沒聽他說過啊。

他這是第一次講出他的過往……

駱一航還想再問。

但許老師已經接著往下講了。

之後,桄桄劇團拿回了箱籠道具,楊團長帶著劇團殘餘的演員開始到處巡演。

但是那時候演員凋零,一場大戲的人手都湊不出來,隻能演些小戲,小戲進不了大城,多在鄉間出演。

再加上那時候是五幾年啊,西南這邊好不容易不打仗了,百廢待興,都忙,沒空看戲。

鄉間本就賺不到多少錢,看的人還少。

本就很少的演員又開始流散。

路上雖說收了一些學員,但是因為缺人,沒出師隻能先頂上,結果演的不好更沒人看,陷入了惡性循環。

楊團長堅持到了1961年,返回天漢,改名南鄭縣劇團,那時劇團僅僅還有十八人,其中演員隻有九人。

再後來,1977年,改回南鄭桄桄劇團,延續至今。

並於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遺產。

入選非遺之後,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也僅僅是保證了最基礎的,人能活著而已。

戲還是沒人看,全靠撥款苦苦支撐。

僅僅維持桄桄戲存在就已經耗儘了心力。

——

聽許老師講完的這段桄桄劇團縱貫數十年的曆史。

桄桄爺砰砰拍大腿啊,後悔啊,“也就是說你們五四年出來演啦,我怎麼偏偏五三年底回的山西,等我再回來都六幾年啦。錯過了啊。”

唉,這事鬨的,兩撥人完全岔開。

桄桄劇團五零年出來一次,五四年到六一年出來第二次。

偏偏這兩段時間,桄桄爺都沒在。

他52年到53年找了一年多,這時候桄桄劇團卻在打官司。

不過。

桄桄爺還去過山西?

更更不過。

這裡麵有問題啊。

解放前搞那麼熱鬨,八月二搶戲樓呢還,四十多個字號,不知道多少班社的桄桄戲。

怎麼到了五零年,就剩下三個戲班,十幾個人了呢?

四十多個字號啊,甚至道具服裝,隻剩下一家有。

咋會凋零的這麼快?

沒道理啊。

兩位老者都不願意提起的“那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駱一航趁著桄桄爺和許老師聊起紅櫻桃張金豐和楊團長過往的時候。

偷偷扯扯張團長,小聲問道:“張團長,解放前是不是出過什麼事?”

張團長瞧瞧瞄了兩眼對麵沙發上的二老。

壓低聲音跟駱一航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