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事人陳鈞,抬頭看著詢問自己的首長,他內心輕歎了一口氣,剛才就感覺著情況不太對勁。
這時候上台很容易被人家給惦記上。
剛剛他還寬慰自己作為一個營長,應該不至於被師長惦記。
事實證明,還是被盯上了啊。
“首長好!!”
陳鈞握著話筒平靜的喊了一聲。
“嗯。”
對方聞言,也隻是靠在椅背上微微點頭,似乎是在等待著回答。
“首長,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我能不能回答的對,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其實要說合成化營級單位,沒有臨時組建的營級單位,更具備戰場上生存以及作戰的實力。”
“這個消耗的問題,我認為不是合成化部隊禁不起消耗,隻要是步兵,隻要是陸軍,就沒有經得住戰場消耗的。”
“聯合營固然有其厲害之處,不說開戰之前的偵查,也不說對敵軍掌握的情況,需要派出多少火力參戰。”
“就單論雙方10%的損耗對比,聯合營部隊損失10%,還能保持60%的戰鬥力。”
“合成營損失10%,恐怕連原來40%的戰鬥力都剩不下。”
“但首長,合成營模塊化作戰不是臨時拚湊,而是日複一日協同作戰,協同訓練,一同打造出來的作戰單位。”
“從國慶練兵方麵就能看得出來,合成營至少可以超出聯合營,三倍左右的戰鬥力。”
“哪怕合成營戰鬥力下降60%,可綜合起來算的話,持續作戰能力依舊在聯合營能力的120%以上。”
“並且因為協同得當的緣故,合成營在損失10%戰鬥力的時候,在戰場上所取得的戰果,要比聯合營損耗10%的時候,戰果要大得多。”
“甚至這個時候,合成營已經可以回去輪換休整補充,因為背後還有同等規模的營。”
“可以迅速替代剛才的戰損,保持同樣的火力向戰場推進。”
“我認為作戰效率才是最關鍵的,能完成任務,那損失就是值得的,而聯合營後續的火力投入,遠遠沒有合成營這麼方便。”
“短時間內不能完成作戰任務,那就隻能拿著已經具備戰損的部隊,繼續在戰場上穿插。”
陳鈞回答的聲音,同樣很平靜。
反正他也不認識這位師長,既然要論,那自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論唄。
但很顯然。
那位師長應該也沒想到,陳鈞不談戰場黏性,開口就給他談作戰效率,談戰損。
陳鈞又不憨批,師級單位可是最小的戰役級彆單位啊。
而營級頂多算是戰術級彆單位。
一個師拉到戰場上,派出主力營或者主力團進攻,整個師能打好幾天甚至半個月都能熬得住。
跟他們拚黏性,那不是找刺激嘛?
眼瞅著會議室內的氣氛,開始變得有些凝固。
台下更多的人,都有蠢蠢欲動的架勢。
陳鈞代表的是合成營,台下大多代表的可都是師級單位。
這是思想,體製,時代等等,各方麵綜合起來的碰撞。
就算礙於大會上的幾位首長坐鎮,也必然會有人繼續開口詢問,不會讓陳鈞這麼輕鬆的駁倒他們。
就在有人要繼續開口時,坐在台上的柴岩鬆率先鼓掌。
有戰區政委牽頭,誰還敢齜牙啊。
“啪啪啪”的
聲音,很快猶如星火燎原,響徹整個會議室。
等掌聲落下。
沈宏偉麵色嚴肅的調整了下坐姿,開口道:“陳鈞。”
“到!!”
“關於一營的模塊化,協同化就不用你再分享了,講一講組建一營時碰到的問題。”
“都有哪些棘手的方麵,最難解決。”
“是,首長!!”
陳鈞微微側身敬禮,而後繼續道:“一營從人力集中型轉變到裝備密集型,當初組建時最大的感觸就是缺人。”
“缺真正能夠駕駛,並且熟悉這些裝備的老兵骨乾,缺人缺的最狠時,全營隻有一小半的戰車可以投入到訓練當中。”
“這是初期的問題,到了後期合訓,後勤補給成為了最大的難題。”
“我們沒有現代化後勤補給的經驗,而大量的武器裝備,以及彈藥對後勤的壓力也是最大的。”
“坦克還有裝甲車沒有油料、炮兵沒有穩定炮彈供應,合訓的時候,全營幾乎沒有辦法展開真正的訓練。”
“尤其是隨著補給線越拉越長,後勤安全問題都無法得到保障。”
“運輸公路上,稍微有個大點的彈坑,重型運輸卡車就沒辦法通過。”
“後勤補給非常脆弱。”
“合成化單位作為攻堅型單位,主要訓練方向或者是作戰方向,都是在突破敵方的軍事防線。”
“然後快速推進,對敵方部隊進行包抄合圍,但推進後的後勤就更沒有辦法維護了。”
“後勤補給跟不上,各種新式武器不能動用,全營隻能當輕步兵使用,為了解決這一部分問題。”
“一營的編製,額外增加三個步兵加強排。”
“目的就是為了在作戰之後,可以最快速度建立穩固的防線,為後方的補給人員保駕護航。”
“但這也隻能稍微緩和,由於規模太大,彈藥車隨行帶不了多少東西,隻能依靠卡車不停的運輸。”
“新式武器過多,彈藥損耗能用海量來形容,戰場局勢變化又太快,經常碰到炮兵需要高爆彈,但補給隻帶來了煙霧彈。”
“坦克要穿甲彈,後勤隻運來了榴霰彈,步兵要夜視儀電池,送來變成了熱像儀電池。”
“因為後勤的問題,當初合訓時,全營無論是機動能力,還是作戰能力。”
“都是大打折扣,很難行成規模。”
陳鈞的話。
讓在場不少首長都擰眉不語。
確實啊,裝備密集型的單位,目前國內還沒有現代化部隊後勤補給的經驗。
一個營尚且如此,那一個旅呢?
難道也要像機械師那樣,每天至少保證800-1000輛卡車不停的跑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