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那邊紀靈與袁渙謀劃之時,實則劉備這邊壓根就沒什麼大動作。
在當日入駐下蔡之後,劉備軍這段時間都在整訓兵馬。
倒不是劉備不想動,而是沒法動。
降卒對於軍隊來說曆來都是個麻煩事。
即沒法征戰,還要吃糧食。
不過還好,他們這次雖然得了諸多俘虜,可四城之內糧食尚且足夠,加上劉備本身的軍糧,用上兩三個月是沒問題的。
沒了糧食問題,關鍵就在於如何讓這些士卒恢複戰力,為劉備所用。
為了解決此事,秦瑱就給劉備提了一個建議,在軍中進行思想教育。
劉備一聽,自是好奇問道:
“軍師所言思想教育,又是何物?”
秦瑱聞之,便對劉備笑道:
“所謂思想教育,乃為讓士卒知善惡,明白為何而戰!”
“在下思慮彼等不能為我軍所用,關鍵在於彼等在袁術麾下懶散成性,軍紀渙散!”
“其中自有那等良善之輩,被軍中惡習侵染。”
“也有那些被征召而來,隻知聽命行事,不知為何而戰!”
“故而我軍便要使其知曉我軍與袁術誰對誰錯,彼等該為誰戰。”
劉備聽著,自能體會其中妙處,可隨之又皺眉道:
“此法雖好,然則我軍雖為大義而來,彼人未必能懂,便是宣揚此事,恐怕也無大用!”
若說出兵的正當性,他劉備比誰都懂。
畢竟黃巾之亂時,他就扛起了匡扶漢室的大旗,知道大義的作用。
關鍵在於他之前的作用對象都是世家和知識分子。
還未從對百姓宣揚過自身的正確性。
因為你和世家說天子,世家知曉,你要和百姓說天子,那是白瞎。
很多百姓甚至一輩子都不知道郡守是誰。
你告訴他你要匡扶漢室,壓根沒人理你。
故而此時對秦瑱提出的思想教育一事,覺得有些異樣。
而秦瑱見劉備如此,便笑著解釋道:
“明公豈不聞《左傳》有雲:‘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彼等升鬥小民,自不懂家國大義,但卻知何人帶他們善,何人待他們惡,故動之不當以義,而當以情!”
“今袁術篡逆尚在其次,關鍵在於此人橫征暴斂。”
“這些士卒皆是淮人,豈不知袁術之惡?隻不過礙於袁術之強,不敢逆反。”
“故我軍要行此事,便可挑出那等被袁術為禍之人,出來講述袁術之患。”
“我軍派人宣講,彼人未必肯信,也可從士卒中挑選那等受我軍恩惠之人出來講述我軍之善。”
“如此善惡對比,隻要其人良心未泯,便知當為何人所戰!”
沒錯,他這個方法,就是後世的訴苦大會!
在秦瑱看來,這一招簡直就是施行仁政的大殺器!
因為這個時代的士兵,除了少量精銳,大多都是農民兵,天子與他們沒有利益牽扯,唯有政策才能讓他們感覺好壞。
隻要讓這些士兵感覺他們政策好,那就不需要什麼金錢催動,就能讓這些士兵跟著你乾。
畢竟,孤家寡人是少數,有家人的,誰不希望自己家生活在一個政策相對仁慈的君主麾下?
就算是那些光棍,早晚也會成家立業,同樣會為自己奮鬥。
至於那些冥頑不靈的,正好挑出來一一處理。
即可威懾人心,也可為軍中除禍。
不過他這個辦法,老劉聽得似懂非懂,索性就直接表示,那軍師你看著辦,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於是,秦瑱就開始組織起了訴苦大會。
每天白天整訓兵馬,晚上就組織訴苦,每人發上一碗粟粥,席地而坐,再讓那些袁術軍中受了欺壓的士兵出來宣講。
不想這個會議一開起來,那叫一個群情激憤。
而原因隻有一個,袁術是真的把淮南禍禍得夠慘。
舉一個例子,其中一個士兵,本為良善之家,家裡麵也有不少田畝,本來還能維持生計。
可袁術一來,先搜刮了一波,直接讓其家中陷入赤貧狀態。
若光是如此,其人也隻能感慨命途多舛,可袁術不做人就在這裡,收了人家錢財,還要拉人當兵。
甚至有那等為惡的將領,一路征兵,一路強迫良善,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這些人入了軍中,又有士官欺壓,營中欺淩,末了還有督戰隊拿著刀催著去送死。
簡直就是家破人亡一條龍。
可以說,淮南百姓苦袁術久矣!
以往沒有宣泄渠道,這些士兵隻能麻木從之,現在被秦瑱這一打開,那是一個滔滔不絕。
甚至有不少士卒當場就要和袁術拚命的。
那場麵,把背後觀看的劉備也給嚇了一跳,生怕引起營嘯,忙讓張飛帶兵維持秩序。
但秦瑱對此,卻是
見怪不怪,表示完全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