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隻需再設崗哨,則我軍水軍動向便儘為敵軍所知矣!”
一眾江東將領聽著,均是暗道不妙,他們水軍縱橫江上,靠的就是這份機動力。
現在敵軍烽火台一設,他們的水軍就徹底歸入了敵軍視野之中,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而周瑜說著這話,一時變得有些焦躁不安,總覺得事情有些不對!
因為在他所知的情報之中,劉備手下智謀之士除了秦瑱,便是劉曄、徐庶、魯肅等人。
但現在劉曄還在壽春,魯肅、徐庶二人分彆陳兵巢湖與沛國,秦瑱又在江夏督戰,那廬江這個設立烽火台之人又是誰?
江東情報終究不如老曹,尚不知劉備手下多了個諸葛亮,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周瑜便是心神一亂。
他是精通水戰不假,但終究隻是一個人。
現在秦瑱在西邊步步緊逼,廬江又不知是何人算計,他一個人在此處決斷,該當如何是好?
思慮片刻之後,他便直接下令,將這裡的事情報給孫策知曉。
現在的局麵已經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控住,需要孫策來做決斷。
而正當周瑜這邊遇到問題之時,孫策那邊也遇到了一個麻煩。
因是之前周瑜為了防備劉備兵馬南下,勸孫策在長江沿岸建立防線。
一邊屯兵在宛陵休整兵馬,一邊防備劉備軍南下。
本來這個方向頗為穩固,長江岸邊並無異動,然則隨著諸葛亮抵達廬江之後,形勢開始產生了變化。
先是樅陽方向傳來急報,言說廬江兵馬正在調動,似有南下之意。
而後又是曆陽方向傳來急報,又說九江兵馬有調動的跡象,正在大量收集船隻。
麵對這個消息,孫策不敢怠慢,急忙將張紘、陳端招來議事道:
“如今正值秋收之際,按理劉備不當此時南下。”
“然則這幾日四處皆傳來異動,言說劉備軍有南下之意。”
“不知二位以為劉備是何意也?莫非是欲趁我江東秋糧已熟,欲先行南下食於我軍境內?”
食於敵境亦是古代常用的出兵策略,他這麼一說,陳端與張紘便都是一陣沉思。
如此想了一會兒,張紘便給孫策分析道:
“主公,敵軍多半便是此意,因是眼下我軍已經先行布置防線。”
“劉備若要對江東動兵,便要先行打開通路。”
“不然他若起兵南下,一時半刻無力渡江,隻能徒耗糧草。”
“若是先行遣一軍南下,便可於此先開辟一片進軍之基,待得來日大軍南下之計,便可以此地直接進軍!”
“故而敵軍如此兩路齊動,若是我軍防守西線,則九江兵馬即動;若是我軍防守東線,則廬江兵馬即動。”
“此乃兩頭並進,聲東擊西之計,乃為讓我軍難得兼顧東西之勢也!”
孫策聽著這話,自是一陣頭疼,之前聽著周瑜布置長江防線之計時,他還覺得禦敵於外,極有好處。
可現在隨著荊州水軍加入戰場,瞬間就拉長了他們戰線。
漫長的防線成了一個致命的缺點,比如現在劉備軍兩路齊動,他就感覺有些費勁了。
無論防備那一邊,都可能會讓劉備軍找到可趁之機。
在能動水軍之時,劉備南渡就是找死,但現在水軍被牽製彭澤,這防線就讓他感覺處處透風。
饒是他能征慣戰,在這種戰略決策麵前也是一陣抓瞎,不由問二人該如何決斷。
他這麼一問話,張紘與陳端便對視了一眼,也是一陣犯難。
猶豫了片刻之後,便對孫策建議道:
“為今之計,隻可分兵駐守二地,不與劉備南下之機!”
“另在陸上多設探子,細細觀察敵軍動向。”
“一旦發現敵軍南渡,便即刻出兵,將敵軍擊潰於南岸!”
孫策聽得此計,便下令將剩餘的水軍分彆朝著樅陽、曆陽方向行去。
不料才剛動作,就收到了周瑜請求撤出春穀水軍的建議。
收到此信之後,孫策便是一陣驚訝,又問張紘、陳端二人的意見。
二人看著周瑜引誘兩方水軍殲滅的計策,便紛紛對孫策道:
“公瑾此計可也,若能殲滅劉備水軍,我軍便可完全封鎖江麵,在無須憂慮敵軍南下之事。”
孫策聞之,自是大喜,索性有下令春穀方向水軍撤出,放開巢湖入江的通道。
隨著孫策下令撤軍,消息便由烽火台傳到了傳到廬江境內。
在探知孫策撤開了春穀水軍之後,橋蕤等人便是大喜,對諸葛亮笑道:
“孔明還道水軍決戰需要月餘之久,豈不知現在孫策扛不住荊州水軍之勢,已然撤開春穀水軍!”
“而今我軍通路已被打開,巢湖水軍一出,便可縱橫江上”
可諸葛亮一聽,卻是一陣納悶,心想荊州水軍啥德行他又不是沒見過!
就憑黃祖那副趾高氣昂的模樣,能堅持不敗都得燒高香。
憑荊州水軍,怎麼可能讓周瑜急到將春穀兵馬調走的地步?
難道不知道巢湖水軍一出來,就能直接和荊州水軍對江東兵馬形成夾擊之勢?
如此想著,他突然想起了之前周瑜調到北岸的那隻奇兵,略微一思考,他便對眾人道:
“諸位先莫欣喜,依亮之見,此乃周瑜引誘我軍前去決戰之計也!”
“若我軍水軍前往擊之,必被敵軍所破!”
到了現在,他總算是窺破了周瑜的心思,自不可能再讓周瑜算計。
眾人見得此狀,不由皆是一異,暗道孔明還真是與秦瑱學到精髓了,這言行舉止之間,還真有幾分相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