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1 / 2)

可以說,秦瑱的一封信件幾乎改變了整個官渡會戰的進程。

雖說曹操本人並沒有在封丘被埋伏至死,可隨著大量糧草送入袁紹軍營中,曹軍兵敗便成了定局。

但這也是應該的,曹操從一開始在這一戰中並不占優勢。

隻不過是憑著曹操麾下上下一心,方才能死死擋住袁紹不讓南下。

但相比曹操來說,袁紹始終是一頭龐然大物。

巨大的實力差距,使得袁紹可以不斷犯錯,尚且能不斷進軍。

而曹操一旦犯錯,那帶來的將是一係列連鎖反應。

就在沮授帶著糧草回來之後,袁紹親自率領眾臣來到營外迎接。

之前屢屢被袁紹斥責的沮授,此時卻被袁紹拉著手感慨道:

“之前吾未信公之言,險些導致我軍大敗。”

“幸得公昨日設伏,不然吾等皆將被曹操所擒矣!”

昨天晚上因為郭圖的諫言,他還沒什麼感覺。

可隨著天色一亮,他便覺一陣後怕,若不是沮授反應及時,那後果他幾乎不敢想象。

所以這一刻,沮授幾乎成了袁紹心中的救命恩人。

而沮授見得此狀,卻先告罪,先說自己安排導致二將戰死。

隨後又表示,自己運來的糧草全部已經灌水,恐怕用不了多久。

麵對此狀,袁紹自是毫不在意,大手一揮便道:

“此亦無奈之舉,難以告免,公不必過多在意!”

莫說死了兩員將領,就算他淳於瓊等人戰死,他都不會怪罪沮授。

畢竟打仗死人是尋常之事,他們不也乾掉了曹操幾千騎兵麼!

另外,糧食灌水也不是什麼大事,趁著天晴曬上幾日即可。

即便發黴,隻要不是讓麾下直接斷糧,他就能堅持。

當下他便再度任命沮授監管三軍,連帶郭圖、逢紀等人都得聽命行事。

如此一番安排之後,眾人都是心服口服,唯有郭圖悶悶不樂。

待得袁紹安排完畢,便又將眾人招入營中商議進軍之策。

此時隨著許攸投敵,郭圖失勢,袁紹軍中自然以逢紀、沮授為主。

當即逢紀便起身建議袁紹即刻攻打曹軍大營!

讓張郃高覽儘快擊破曹操防線,直接南下兗州。

可沮授對此,卻給欣喜之中的袁紹諫言道:

“主公,曹操昨日被我軍圍困於封丘以北,其人雖然未獲,但定是向北逃遁。”

“因而在下斷定,曹操麾下尚不知曹操生死!”

“現在急攻,彼等心懼曹操處罰,定然堅守大寨。”

“故依在下之見,我軍不妨放出已死之信。”

“將昨日所獲焦屍送回,同時兵分三路進擊。”

“一路留於此地,防備敵軍兵馬,一路取外黃,攻雍丘,假意斷敵軍後路。”

“最後一路向東取濟陰,下梁國,假意將兗州分割數段。”

“彼等現在不知曹操生死,見我軍如此,必懼後路被斷!”

“待得彼等一退,我軍銜尾追擊,如此則兗州可取!”

袁紹聽得此計,欣然應允,當下便傳令張郃、高覽等人回軍。

又依照沮授之策兵分三路,奪取兗州各處重地。

同一時間,曹軍大寨之中,伴隨著馬超、徐晃的回歸,曹操失蹤的消息也已傳回。

見得此狀,眾人皆是大驚,尤其是曹操長子曹昂。

彆看老曹之前因為秦瑱和荀彧之事,頗為不待見曹昂。

但此時臨大戰之時,他卻還是把曹昂帶在身邊學習。

一聽他爹曹操失蹤,曹昂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鎖消息。

曹操失蹤這種大事,壓根封鎖不住,不到一上午,便傳遍了整個曹營。

曹營之中自然人心浮動,頗有些喪失戰意的意思。

見得此狀,曹昂無奈,隻得將郭嘉、荀攸、賈詡請來問計道:

“三位先生皆是吾父股肱之臣,父親在時便常叫小子像三位請教!”

“而今父親北上襲糧未得,反倒不知所蹤!”

“如今寨內人心不定,小子亦是心亂如麻,不知如何處置!”

“三位先生皆為智謀之士,不知有何計教我?”

麵對此事,郭嘉等人互相看了看,臉上都是一陣凝重之色。

他們這些當謀士的,最怕的事情就是無人主事!

假如現在曹操真的出了事情,那他們現在也沒有什麼好計策。

但眼見曹昂問計,郭嘉當即便對其諫言道:

“為今之計,可喚馬孟起前來問起緣故。”

“探明主公現在何處,儘快令人搜尋主公蹤跡!”

但曹昂聞得此言,卻是一臉哀歎之色道:

“此事小子已然問過孟起兄,並無所獲。”

“隻知父親遁入林中,而後便不知所蹤。”

“如今東郡皆是敵軍營寨,我能即便想搜尋,恐也難以行事!”

“話雖如此,亦當竭儘全力,不負主公之托!”

郭嘉站了起來,神情有些激動的對曹昂道:

“現在我軍本就劣勢,若不能尋到主公主事,隻需數日我軍必亂!”

曹昂見他這般,便是一陣無奈,隻得點了點頭。

可這時荀攸卻在一旁搖了搖頭,看著郭嘉道:

“奉孝休要如此相逼,主公失蹤,公子比我等更急。”

“若非無奈,公子又豈會不儘力尋之?”

郭嘉聽得此言,自知失態,便忙衝著曹昂告罪。

曹昂見狀,自是不在意的一歎,擺了擺手道:

“吾知先生關心我父安危,然則昂雖有心,卻也無可奈何!”

這般解釋了一句,他便看向了一旁的賈詡道:

“父親曾謂我語,先生智計了得,絕境之中常有妙計!”

“不知以現在之勢,先生又有何計教我?”

要說曹昂在秦瑱手下學到了什麼東西,那就隻有兩點。

第一,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他都不能慌亂。

第二,要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多聽取彆人意見。

曹昂雖然沒有老曹的霸氣,但卻將這些話謹記於心。

他知道自己想不到什麼好辦法,於是便將希望放到這三個謀士身上。

而對於賈詡其人,曹操告誡過他,不論其人怎麼推辭,都要逼著這人給辦法!

因為賈詡不同於荀攸等人,這人極善明哲保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