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1 / 2)

就像是提前預料到了劉備會猶疑一般,秦瑱出兵了。

沒有打過任何招呼,直接帶著兵馬殺入了荊南。

這個消息,顯然出乎他們所有人的意料,也包括劉備。

畢竟秦瑱做事雖然跳脫,可做事之前,曆來都會提前招呼。

可現在他還在猶豫之中,秦瑱卻已經先斬後奏。

這種行為不管放在什麼朝代,皆是人君之大忌。

但劉備始終用人不疑,聽得簡雍帶來的消息,他便詢問道:

“我等還未向荊州宣戰,子瑄出兵何故也?”

他相信秦瑱出兵,一定是有什麼緣故,不然秦瑱不會這般行事。

而他一問話,簡雍便將手上木牒呈上,又道:

“都督所以出兵,乃因收到了張羨求援之信。”

“信上言說張羨病危,已然命不久矣。”

“而討伐劉表,乃受朝廷之令行事,並非叛亂。”

“故他請求都督率軍進駐荊南,亦抗劉表!”

說到此處,他又從袖中掏出了一紙書信道:

“此乃我軍探子呈報消息,言說張羨已於臘月末時去時。”

“由此觀之,都督北上確實是先收到了張羨之請!”

言罷,他又將自己收到的情報呈遞給了劉備。

劉備依次將兩封書信看畢,便是一陣暗自點頭。

從這兩則消息來看,秦瑱顯然不知道他們還在猶豫此事。

因而這一次出兵,並非是知他猶豫,逼他出兵。

想到此處,他便拿著兩封書信看向眾人道:

“子瑄信上言說,因劉表僭越,故張羨昔日舉兵叛之。”

“而今其人又聯絡袁紹,謀害天子,罪不容赦。”

“故我軍當速速起兵討伐劉表,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如此說著,他話語之間顯然已經偏向出兵了。

自己心裡的能不能過去不說,現在張羨是送上門來的。

秦瑱已經出兵,他這邊自然也不能掉鏈子。

而眾人聞言,儘皆沉吟思慮,唯有劉曄出列道:

“主公,此乃天賜我軍奪取荊州之良機也!”

“劉表無道,身為宗親,卻割據一方,不尊王令。”

“前者有僭越之舉,如今又謀害天子,其心已可見之!”

“我軍知其行而不伐,定要坐失天下人所望。”

“還望主公勿要猶疑,起兵討伐劉表!”

他如此一表態,張飛便上前複議,秦鬆陳端紛紛拱手。

張昭等人見此,也知討伐荊州勢在必行,索性拱手道:

“請主公起兵討伐劉表,勿使天下所望!”

眼見眾人紛紛表態,劉備這才點頭應諾道:

“既是如此,劉表雖為同宗,吾卻不可等閒視之!”

“今有張羨請援,我等自當出兵助之!”

言罷,他便不再猶豫,下令調集兵馬出兵。

而隨著劉備一表態,劉備軍的戰爭機器便即開動。

不過在動兵之前,輿論戰必須先打一陣。

在劉曄的建議下,劉備讓王粲先寫了一紙《討劉表檄文》,發向荊州與關中。

發向荊州的檄文,是為了向劉表開戰;

至於發向關中,則是為了獲取討伐劉表的正當性。

前文說過,王粲和劉表之間是有私怨的。

領命之後,王粲便發揮了自己主觀能動性,直接將劉表的罪證大書特書。

不同於陳琳寫的討曹操檄文,王粲這篇文並沒有從劉表十八輩祖宗開罵。

其人隻細數了一遍古往今來宗室叛亂,隨後將劉表的罪證一一列出。

先是勾結亂黨李傕郭汜以獲自身之利,而後謀劃益州沈彌等人謀反,意圖禍亂國政。

又使兵馬謀害大漢功臣孫堅,在郊外僭越祭天。

現在又不上供朝廷,勾結國賊袁紹意圖刺帝。

總而言之,他們討伐劉表並非私自兼並,而是為國討賊!

要不說王粲是建安七子呢,其人寫得文章十分華麗。

便連老劉看了也覺得劉表這些行為應該討伐!

於是將檄文遍行州郡,又於各處關津隘口張掛。

至於建安六年一月下旬,劉備便以劉曄、張紘、秦鬆等為軍師,張飛、張遼、陳到等為大將。

讓袁渙、張昭、劉馥等人留守淮南,起淮南兵馬三萬。

並江東魏延、高順、趙雲等部三萬,兼甘寧麾下水軍萬餘。

一共水路七萬餘兵馬,浩浩蕩蕩朝著荊州殺來。

而在這時,長沙郡,秦瑱卻在長沙與劉磐大戰之中。

卻說劉磐其人本是劉表從子,頗為驍勇善戰。

遠在秦瑱起兵之前,劉磐便是劉表軍南伐主將。

其人與黃忠征戰荊南,打得張羨節節敗退困守長沙。

但在去年夏日,荊南發生大疫,劉磐不得已便退到了武陵郡孱陵城內。

本欲待得春暖花開之際再行進軍,不料還未開春,他便收到了長沙的消息。

信上言說張羨病危,欲請求秦瑱出兵荊南救援。

見得此信,劉磐頓時大驚,忙叫眾人前來議事道:

“前聞劉備以秦瑱治江東,後此人南下交州殺張津。”

“而今儘得交州九郡之地,兵強馬壯,將校頗多。”

“眼下張羨便見病亡,我等事可濟矣,若叫此人出兵,如何抗之?”

在其身前,乃是武陵人潘濬、南陽人黃忠,加上校尉袁龍、楊齡等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