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武陵郡,劉備在東邊進軍之際,秦瑱的主力兵馬也總算來到了武陵。
之所以要在此處彙軍,乃是因為劉磐兵敗之後並未北上。
其兵馬任舊駐紮在孱陵,防止南邊的秦瑱繼續往北進軍。
而秦瑱至此,卻也沒有急於繼續進軍,隻是令太史慈駐守作唐。
他本人則是停留在臨沅,任命張機在各地尋查,阻止瘟疫複發。
與此同時,他又調令各地官員救死扶傷,拉攏荊南民心。
這般用了二十餘日的時間,總算穩定了武陵郡的形勢。
在武陵初步穩定在之後,秦瑱又征調荊南的士人出仕。
由此相繼讓蔣琬、廖立、劉巴等俊才出山助力,輔佐安撫各地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劉巴在原本曆史上曾經拒絕過出仕劉備。
在赤壁之戰後,荊州士人大多投靠劉備,隻有劉巴直接逃到了交州。
後來劉巴出仕劉璋,結果劉璋被老劉擊敗,這才讓劉巴心甘情願投靠。
但在這個時間線上,劉巴並沒有拒絕秦瑱的征召,一聽到秦瑱讓他來做官,其人就急忙跑過來幫忙。
對此,秦瑱自然好奇這老哥在想什麼,於是私下詢問道:
“吾聞劉景升多次征召子初出仕,卿皆不領命前去。”
“何以我軍一至,子初便直接應命來出仕我軍中?”
而劉巴其人時年二十五六,模樣清秀,一聽此言便坦誠道:
“因劉景升此人性格多忌,常懷惡意,故巴不願領命。”
原來劉巴和劉表是有私仇的,因為劉巴出身官宦世家。
其祖父劉曜曾為蒼梧郡太守,父親劉祥擔任江夏太守。
在劉巴年少之時,其父與孫堅交好,後因孫堅牽連致死。
而劉表厭惡其父,便扣押劉巴準備斬草除根,令人誘之犯罪。
然則劉巴不為所動,最終方才得以在劉表的手上活下來。
有了這層關係,在成年之後,劉巴便暗恨劉表,屢次拒絕征召。
原本曆史上,劉備和劉表稱兄道弟,自然也是劉巴仇敵。
所以劉巴才會各種拒絕征召,甚至還直接北上投靠老曹。
而在這個時間線上,秦瑱一上來就奪取了劉表的荊南。
本著仇敵的仇敵就是朋友的原則,劉巴自然沒理由拒絕出仕。
而且劉巴這人渴望統一,現在的劉備完全有一統天下的資格。
投靠劉備,也可以儘快平定亂局,完成他儘快掃平亂局的誌向。
秦瑱聽著這個理由,自是莞爾一笑,心道劉表果然作惡多端!
整個荊州處處豎敵,這樣他們隻要四平八穩的進軍,劉表又能抗住多久?
這便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當下他便對劉巴一陣笑語道:
“有子初這等乾才而不得用,可知劉景升命不久矣。”
隨後他也不再疑惑,讓桓階總領荊南的事物,以劉巴、蔣琬等人從旁協助。。
到了此處,他也得以從荊南政務之中抽身,有了再度北上的基礎。
不料就在這時,一則流言卻隱隱在荊州境內傳播開了。
流言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說他秦瑱自持功大,有意挾荊南自立。
這個流言最開始隻是在長沙傳播,可逐漸就擴大到了南四郡。
甚至有童謠漸起,諸如“亡漢者秦也”“春日禾,天下豐,留旱糧,渡饑荒。”
一則則童謠,幾乎直指秦瑱,就差沒把捧殺二字直接說出。
而這些傳言,也讓秦瑱麾下士兵人心浮動,難以安定下來。
畢竟,秦瑱是他們的統帥不假,可這些士兵有相當一大部分家小都在江東與交州。
一旦秦瑱反叛,他們這些士兵便隻能留在此地,難以返鄉。
麵對此狀,眾人紛紛勸解秦瑱儘快治止流言,不要引起劉備的猜忌。
可秦瑱對此卻是不聞不問,直接帶著兵馬北上,準備和劉磐決戰。
對於秦瑱這種決議,陸遜和廖立都是一陣不解,再度來到秦瑱帳內相勸。
隻見廖立其人年紀約莫二十出頭,此時站在秦瑱麵前道:
“君侯,眼下荊州之地流言四起,軍心浮動,並非可戰之時!”
“即便君侯不願阻止流言,也當上表明公以表決心。”
“不然若是如此放任,則君侯早晚必當為此計所害!”
說起廖立其人,亦是荊州奇才之一,在曆史上與龐統齊名。
隻可惜這人心高氣傲,在劉備死後,因為議論劉備的軍事舉措而被諸葛亮彈劾,發配汶山,鬱鬱而終。
因為曾經臨陣脫逃,不尊劉備等缺點,在演義之中甚至都沒有出過場。
但在秦瑱看來,廖立這個人雖然有缺點,卻足以任用。
畢竟,在原本曆程中,劉備一奪取荊南,廖立便被任命為長沙太守。
此後一直鎮守地方,直到劉備死前,甚至官至侍中、長水校尉。
而其人評論劉備等人的過錯也是頗為妥當,隻是諸葛亮為了穩定大局,導致將其流放。
他前世看其傳記之時,也時常深以為憾,為之感到可惜。
所以在抵達臨沅之後,他便會見了廖立,任其為麾下參軍。
此時廖立說著,陸遜自然也急忙附和,希望秦瑱能回心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