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劉表擁兵十萬之眾,我軍幾次交鋒尚不能得勝。”
“劉備何能,安得數月之內,便可平定荊州八郡之地?”
雖然他接受了劉備取荊州的現實,但他現在卻是滿心疑惑。
要知道他奪取一個南陽都用了兩次,劉備又是憑什麼這麼快取得荊州?
“是秦瑱!”老曹這話一問出,郭嘉便又低下頭回道:
“劉備奪取荊州,有七成乃是秦瑱之功,剩下三成乃為各方效力。”
“也是在下估計錯誤,以為秦瑱奪取交州便會休兵止戰。”
“然則據我軍細作來報,秦瑱在整合交州兵馬之後便聯係上了張羨。”
“其人說服了張羨歸降,得以收服荊南三郡,進入了荊州腹地。”
“劉備剛出兵之時,秦瑱便已經擊敗了劉表麾下將劉磐。”
“其人趁此機會,奪取武陵治郡,劉備剛抵達荊州,荊南四郡便已為之所有!”
“後因襄陽人龐統勸服黃祖歸降,以計助劉備擊敗文聘。”
“文聘一敗,黃氏順勢投入劉備麾下,江夏便即落入劉備之手。”
“劉備收服荊州水軍,又以水軍攔截漢水,奪取章陵郡包圍襄陽。”
“此時,又是秦瑱擊敗蔡瑁,詐取江陵,並誅殺劉磐!”
“至此,劉表外駐兵馬皆被所破,隻有孤城襄陽難守。”
說到這裡,郭嘉便是長歎一聲,再無昔日的意氣風發:
“若非是秦子瑄先取南四郡,劉備若想奪取荊州,恐怕需得半年!”
在他的話語之中,曹操心中的疑惑也逐漸轉成了失落:
“秦瑱,又是秦瑱,秦子瑄非為吾命中煞星不成?”
“何以吾自失此人之後,形勢便每況愈下,難以複加。”
“劉備得此人,竟如虎添翼,甚至得今日之勢?”
一語說罷,他臉上也露出了一絲自嘲之色,隻覺苦澀不已。
嚴格的來說,秦瑱在老曹心中的角色是隨著形勢變化而變化的。
最開始秦瑱還在之時,老曹正處於巔峰期,自覺天下已然在握。
袁紹雖然強大,但在他麵前,隻有兵敗一個下場,壓根不是對手。
而隨著秦瑱出走,他兵敗宛城,老曹的心態出現了一絲變化。
既是後悔,又有怨恨,直到秦瑱再度出現,跟了一個名不見經傳了劉備。
彼時老曹隻覺得秦瑱這是故意在氣自己,不然的話投誰不好,非要投劉備。
劉備是個什麼東西?和孫策、呂布等貨色都比不上,拿什麼和他老曹比?
所以當他在汝南再見秦瑱之時,他雖然有些難受,但心裡還是憋了一口氣。
他想要獲勝,想要擊敗劉備,要證明自己沒有秦瑱,也能壯大!
故而他任用了荀攸,收下了賈詡,積極準備和袁紹的會戰。
結果卻是他並沒有擊敗袁紹,損兵折將不說,還丟了兗州。
本來他覺得形勢再差,他以後也還會有擊敗袁紹的那一天。
但現在,劉備卻又在秦瑱的幫助之下奪取了交州還有荊州。
仔細想想,劉備麾下的地盤,除了青州和秦瑱無關之外,其餘州郡幾乎都是秦瑱打下來的。
沒有秦瑱,劉備入不了淮南,就敗不了孫策,便擒不了呂布,也定不了山越,收不得交州。
更彆說僅僅隻用三個月的時間,就打出了全據荊州這種戰果!
假設,僅僅隻是假設,當初他沒有懷疑秦瑱,而是委以重任。
那是不是可以視為,這些領土不會是劉備的,而是他曹操的?
如果有了這麼大的地盤和兵力,他當真會打得如此艱難,甚至敗給袁紹?
莫說有這麼大地盤,即便隻給他豫州和徐州,他也有信心可以擊敗袁紹。
但現實就是如此慘淡,這些領土和秦瑱都是劉備的,和他沒有半毛錢關係。
如此想著,他便再也抑製不住心中後悔,看向了郭嘉道:
“試問子瑄還在某麾下,今日又是如何之景?”
而以往極力勸他不要後悔的郭嘉,也不由低下了頭道:
“是若如此,在下亦不知也,或許.”
他並沒有繼續往下說,或許天下已經平定;
或許大漢壓根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格局;
或許曹操已經稱孤道寡,成功匡扶漢室;
或許無論如何,都會比現在的情況要好。
但天下最讓人難受的,往往就是或許這二字。
因為在這天下,從來就沒有後悔藥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