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兒不舒服?”
門診診室,陳陽詢問著患者的情況。
患者是一位頭發斑白的老太太,有七十來歲,非常消瘦,陪著老太太一起來的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女人,應該是患者的女兒或者兒媳。
“陳醫生,我媽這個病已經有一年多了,看過好幾家醫院,在咱們醫院也做了好幾次檢查了,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
患者的女兒說著話,還拿出一大堆的檢查單。
“你繼續說。”
陳陽一邊查看患者的檢查單,一邊對患者的女兒說道,患者的女兒繼續說著老人的情況。
“大概在一年前,我媽就開始感覺到非常容易餓,飯量比之前大了不少,當時我們還很高興,覺得我媽飯量大是好事,能吃能喝說明身體好。”
患者的女兒繼續說著:“可誰知道不到一個月,體重不僅僅沒有增加,還瘦了好幾斤,而且體力也變差了,我們就覺著肯定不對勁,就帶著我媽去做檢查,西醫診斷說是甲亢,按照甲亢治療了一段時間沒什麼效果,又看了中醫,中醫說是陰虛火旺,開了六味地黃丸,吃了之後也不見效果,之後還吃過知柏地黃丸.......”
患者的女兒一邊說,陳陽一邊看著患者的單子,從單子上看,患者這一年多吃的藥不少,西藥中藥,吃了一大堆,檢查也做了一大堆,各種藥,進口藥、國產藥......
這一段時間,患者還在吃著西藥,不過卻沒有四處就診了,一年下來,患者家屬都有點絕望了。
錢花了不少,四處折騰,病卻不見好,不管吧,又不行,管吧,卻不知道如何著手。
“大便怎麼樣?”
陳陽看過患者的資料,一邊診脈,一邊詢問。
“大便很乾。”
“乾是什麼樣的形狀,是條狀的還是塊狀的?”陳陽問。
“是一粒一粒的,有點像是羊屎蛋。”患者的女兒說道。
“睡眠怎麼樣?”陳陽又問。
“睡眠一般,比較愛做夢......”
“平常喝水怎麼樣?”
“總是口渴,喝水比較多,而且喜歡喝冷水。”患者的女兒說道。
陳陽又問了幾個問題,然後看了一下老太太的舌苔。
“脈細弦,舌質偏紅,苔少。”
陳陽鬆開老太太的手腕,問邊上的吳萌萌:“你怎麼看?”
“從症狀上看,患者確實像是陰虛火旺。”吳萌萌道。
“不少醫生都這麼說,但是吃了藥卻沒什麼效果。”患者的女兒說道。
“患者確實是陰虛火旺,但是卻不是腎陰虛,而是肝陰虛。”
陳陽笑著道:“陰虛火旺在中醫中是一個籠統的說法,人的體內五臟六腑都有陰陽,所以陰虛或者陽虛還要辯證清楚屬於哪個臟腑。”
“不少醫生之所以給患者開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一類滋腎陰清相火的藥物,是因為看著患者年齡大,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下意識的就覺得是腎陰虛,而沒有詳細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