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勞工和糧食(1 / 2)

視察完巴塞羅那工業基地的建設之後,卡洛從巴塞羅那乘坐火車,途經薩拉戈薩返回首都馬德裡。

西班牙的鐵路建設到目前為止是相當順利的,馬德裡,巴塞羅那,塞維利亞,薩拉戈薩和巴倫西亞等重要城市已經全部通了鐵路,馬德裡和巴塞羅那之間的鐵路還采用了運輸能力更強的複線鐵路。

雖然這加大了西班牙在鐵路方麵的成本,但效果也是相當良好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例從馬德裡開往巴塞羅那的火車開動,再等一會兒就會有從巴塞羅那到馬德裡的火車往返。

馬德裡到巴塞羅那的火車線路也是目前西班牙最繁忙的火車線路,被西班牙政府譽為西班牙經濟往來的橋梁。

因為西班牙北部梅塞塔高原的影響,讓西班牙建設鐵路變得更加困難。西班牙的鐵路網絡必須繞過高聳的山脈和高原,從山脈中間的穀地穿過。

這不僅增加了西班牙建造鐵路的難度,同樣也增加了西班牙建造鐵路的傷亡率。

這個時代修建鐵路對工業的發展十分重要,但鐵路的修建也同樣代表著大量工人的死亡。

在這個一切運輸都靠人力的時代,鐵路的建設從來沒有那麼溫和。西班牙這幾年來建造了大量的鐵路,同樣也承受了大量的工人傷亡。

之所以每年都從國外引進一部分移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利用這些國外移民來建造鐵路。

西班牙國內的人口並不多,修建鐵路的傷亡能避免還是要避免的。這些外來移民因為沒有西班牙國籍的原因,他們想要掙到足夠的錢,就隻能去修建鐵路或者當礦工。

這些活雖然比較累,但西班牙政府已經明令禁止了這些場所下克扣工人薪水的行為。隻要他們願意在這些地方賣苦力,絕對是能掙到錢的。

也正因為如此,西班牙的礦場和鐵路建造現場吸引了大量的勞工,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外來的勞工。

西班牙人有更多的機會,他們可以進入工廠或者其他企業,自然也不會和這些外來勞工爭搶這些死亡率較高的工作。

卡洛和西班牙政府也將外來勞工的數量限製在一定的比例,確保這些勞工不會對西班牙的失業率造成太過嚴重的影響。

雖然用外來勞工來填鐵路建造傷亡的坑是很好的選擇,但要是因為外來勞工太多從而影響了西班牙人找工作的機會,那可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這也是西班牙嚴格限製外來移民數量的原因,要是外來移民數量太多的話,真正的西班牙人就不好找工作了。

卡洛是西班牙的國王,自然應當優先考慮西班牙人的利益。至於這些外來的移民,除非他們快速皈依天主教並且認可自己是西班牙人,否則誰會去在乎他們的感受呢?

雖然卡洛和意大利以及俄國都簽署了相關的人口引進協議,但這些引進的意大利人和俄國人乾的都是苦力活。

卡洛可不會讓他們和西班牙人去搶工作,這不僅會激起本土西班牙人和外來移民的矛盾,同樣也會讓身為外來人的卡洛處境更加尷尬。

在其位,謀其政,卡洛還是知道這句話的含義的。當成為西班牙國王的那一刻,卡洛就應該忘記自己是意大利人的事實,儘可能為西班牙人的利益考慮,這樣才能坐穩自己的王位。

巴塞羅那到薩拉戈薩的鐵路幾乎都是平原和較矮的丘陵,火車的前進速度還是很快的。

但到了薩拉戈薩之後,鐵路就進入了伊比利亞山脈,火車的前進速度也放緩了一些。

進入伊比利亞山脈之後,卡洛時常能看到鐵路線周邊建造和修繕鐵路的工人。這些工人有少部分是西班牙人,大部分都是外來的移民和勞工。

雖然修建鐵路比較苦,傷亡率也比較高,但鐵路工人的工資也是相當高的。

西班牙的人均年收入隻有131比塞塔,但鐵路工人的平均薪資已經達到了145比塞塔左右,這也是這些外來移民和勞工願意當鐵路工人的原因。

如果因為修建鐵路負傷或者死亡的話,他們的家人也能拿到一部分補償。雖然這些補償並不多,但比那些隻會剝削不懂任何補償的資本家要好很多。

這個時代的大背景就是剝削和奴役,對於這些外來移民和勞工來說,鐵路工人已經是他們能找到的較高收入的工作了。

除非他們擁有較高的學曆和知識水平,亦或者在某一方麵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否則他們就隻能靠賣苦力為生。

卡洛對於那些真正的人才還是會善待的,不管是科學家還是技術人才,隻要有一技之長,卡洛就會把他們放到合適的崗位上,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

進入伊比利亞山脈之後,先是途經的一片穀地,隨後就是梅塞塔高原的最高處中央山脈和昆卡山,在兩座大山中穿過,才來到西班牙的首都馬德裡。

光從地形圖上還看不出馬德裡地理位置的限製,但要是從巴塞羅那到馬德裡坐一趟火車,就能明顯體會到這兩座城市在地理位置方麵的截然不同。

巴塞羅那到薩拉戈薩的全程都是相當平坦的平原和丘陵,一路順著埃布羅河前進,歐洲國家的發達一覽無餘。

但從薩拉戈薩進入伊比利亞山脈之後,很難再找到如此平坦繁華的地區。在到達馬德裡之前,這一路大多都是人煙稀少的山脈和高原,連一座像樣的中大型城市都沒有。

這並不誇張,薩拉戈薩到馬德裡之間存在著一片麵積廣袤的“無人區”。說是無人區肯定是有些誇張的,這片山區和高原還是存在著一些居住人口的。

但相較於南部的馬德裡和北部的薩拉戈薩到巴塞羅那一線來說,中間的這些山地比作無人區也並不離譜。

這片無人區的麵積可並不小,光是薩拉戈薩到馬德裡一帶就擁有數萬平方公裡的山地,這些土地的可利用價值極低,這也是西班牙發展潛力遠遠沒有北部的法國那麼高的原因。

西班牙的本土麵積高達50.6萬平方公裡,而法國的本土麵積也才54.9萬平方公裡,兩者的差距並不大。

真正讓西班牙和法國體現出差距的,是國土麵積中的土地類型。

法國西北部擁有極其廣袤的西歐平原,首都巴黎更是位於巴黎盆地之中,極其適合農牧業的發展。

南部雖然擁有中央高原,但中央高原的西部就是阿基坦盆地。法國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平原和丘陵,山地隻有很少一部分。

而西班牙接近一半的土地被梅塞塔高原覆蓋,南部還擁有佩尼韋蒂科山,莫雷納山和托萊多山等山脈。

適合發展農牧業的平原和丘陵隻占據很少一部分,這也讓西班牙相較於英法德這樣的國家在潛力方麵落後一大截。

英法德這樣的國家因為擁有大片平原的原因,哪怕擁有幾千萬的人口,也能做到糧食自給自足。

但對於西班牙來說,要是擁有大幾千萬的人口,糧食就很難實現自給自足。

除非西班牙能夠吞並葡萄牙,將葡萄牙廣袤的平原區域開墾成耕地,或者全麵吞並摩洛哥,擴大自己的國土麵積,否則很難再擁有大幾千萬人口的情況下還能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糧食產量能否實現自給自足,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要是沒有糧食,哪怕國家治理的再好,在缺糧的時候終究還是會陷入混亂。

雖然在和平時期也能通過進口糧食來滿足國內的糧食需求,但誰能保證自己的國家一直處於和平時期呢?

當戰爭來臨的那一刻,那些在平時需要糧食進口的國家,就隻能付出更大的代價去購買那些高價糧食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