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政府商討著對葡萄牙的行動的時候,平靜了幾個月的巴爾乾半島的局勢也終於再次陷入混亂。
1878年2月中下旬,俄國政府逼迫奧斯曼帝國簽訂了《聖斯特法諾條約》,試圖用最快的速度結束這場戰爭,避免戰爭的結果遭到英國和奧匈帝國的乾涉。
這份條約的內容是由俄國外交大臣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和沙皇亞曆山大二世事先已經商量好的,對於兵敗如山倒的奧斯曼帝國來說根本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根據雙方簽訂好的這份條約,奧斯曼帝國將被迫承認門第內哥羅,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的完全獨立,並且承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自治地位。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將作為自治區的身份繼續留在奧斯曼的版圖之內,但兩國的內政由自己負責,奧斯曼帝國無權乾涉。
另外,在羅馬尼亞南部成立大保加利亞國,奧斯曼帝國必須允許俄國勢力在保加利亞地區的合法活動。
奧斯曼帝國還需要將薩拉比亞西南部地區歸還給俄國,並且割讓卡爾斯,巴統,阿爾達漢和巴亞奇特給俄國。
除了領土的變動之外,俄國政府還要求奧斯曼帝國修改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規則,要求奧斯曼帝國永久許可包括俄國在內的所有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過該海峽。
本來按照俄國人的要求,這份合約的內容在短時間內要嚴格保密,以免引起英國和奧匈帝國的反對。
但奧斯曼帝國也不是傻子,帝國的高層知道此時隻有英國人才能避免奧斯曼帝國被肢解。
在奧斯曼帝國高層的努力之下,《聖斯特法諾合約》的相關內容也被披露給了歐洲媒體,被歐洲各國所了解。
這一下,合約的內容引起了英國和奧匈帝國的強烈不滿。
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這下是真的坐不住了,命令政府態度強硬的對這份合約表達批判,並且下達了地區動員令。
俄國人在合約中獲得了大量的土地,還能通過支持獨立的方式間接控製門第內哥羅,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三國。
而奧匈帝國呢?俄國人在發動戰爭之前答應交給奧匈帝國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隻獲得了自治的地位,仍舊還留在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之內。
這也代表著如果按照這份合約所約定的那樣,奧匈帝國隻能坐視俄國在巴爾乾半島不斷的擴張勢力,自己則隻能退出巴爾乾半島的爭霸。
同時極度不滿的還有大英帝國。雖然這份條約並沒有讓俄國獲得軍士坦丁堡的控製權,但俄國卻獲得了海峽的自由通行權。
沒有了海峽的限製,俄國的黑海艦隊將會肆無忌憚的南下到地中海,從而破壞英國在地中海兩個出海口的布置。
英國人的野心是很龐大的。他們獲得了蘇伊士運河的控製權之後,已經達成了對地中海的實際控製。
東西兩個出海口都掌握在英國人的手中,地中海國家想要走出地中海,還得看英國人的態度。
英國人很享受這種態度,他們不願意任何國家來破壞現有的體製,更彆說是和英國有強烈競爭關係的俄國了。
在奧匈帝國宣布局部動員之後,英國直接將皇家艦隊派到了君士坦丁堡海峽,並且召開了外交會議,鄭重宣布俄國和奧斯曼帝國所簽訂的《聖斯特法諾合約》是非法的,是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的單方麵訛詐。
奧匈帝國和英國的強烈態度讓俄國一時之間倍感壓力,沙皇亞曆山大二世隻能將希望放在自己的盟友德意誌帝國身上。
德國人此時也很為難。自己的兩個盟友在巴爾乾半島的問題上已經幾乎要反目成仇,德國選擇任何一個都會破壞首相俾斯麥所製定的孤立法國政策。
但要是不表態的話,不僅會讓兩個盟友寒心,也有可能影響德國在歐洲的國際地位。
這種列強之間的衝突正是展現國家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時候,德國人要是當了縮頭烏龜,恐怕這件事會被法國人嘲笑幾十年的時間。
經過了慎重的思考,德國首相俾斯麥最終選擇以中立的中間人身份調停幾大列強之間的衝突。
這也能體現出鐵血首相俾斯麥的能力。德國不管選擇衝突雙方的任何一個,都會嚴重破壞和另一方的關係。
但德國不站出來又不行,因此以中立身份儘可能調停這場衝突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德國也是有足夠的實力來當這個中間人的。所謂的中間人的角色,不僅要有足夠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要有足夠的實力讓各國在相對公平的情況下互相妥協。
要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就會產生雖然調停但各國都當耳旁風的局麵。
德國宣布將以絕對中立的中間人身份調停這場衝突之後,俄國實際上也就喪失了主動權。
目前的局麵是俄國一打二,其中一個對手還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大英帝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俄國已經完成了對巴爾乾半島各國的控製,也不得不被迫與英國和奧匈帝國重新進入商談環節。
1878年3月下旬,在德國人的邀請之下,大英帝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在柏林召開了一場會議,目的是解決巴爾乾半島各國的競爭與衝突。
作為當今最強大的國家,英國派出的外交代表在會議開始就義正言辭的怒斥了俄國所簽署的合約,並且表示大英帝國絕對不會接受這樣一份合約。
英國代表要求重新劃分巴爾乾半島的局勢,並且確保博斯普魯斯海峽仍在奧斯曼帝國的掌控之中。
對此,英國人也給出了理由。因為奧斯曼帝國並未損失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魯斯海峽理論上應當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內海。
既然是奧斯曼帝國的內海,那麼俄國自然沒有任何權力自由通行海峽。
奧匈帝國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們要求吞並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塞爾維亞,並且將俄國所提出的大保加利亞改為小保加利亞,避免俄國的勢力在巴爾乾半島急速擴張。
參加這場會議的俄國外交大臣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聽到英國和奧匈帝國的要求之後,麵色瞬間變得非常陰沉。
要是真按英國和奧匈帝國所提出的計劃執行,那俄國打這場戰爭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辛辛苦苦發動了一場戰爭,結果好處全部被英國和奧匈帝國拿了,俄國難道就隻為了控製一個小小的羅馬尼亞嗎?
雖然俄國麵對大英帝國和奧匈帝國的施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作為外交大臣的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他知道自己不能主動退縮。
但凡他有任何退縮的想法,英國和奧匈帝國絕對會提出更加過分的提議。為了俄國的利益,他必須在這場外交會議上展現出足夠強硬的態度,至少要讓英國和奧匈帝國明白,俄國也絕對不是任他們宰割的肥羊。
“兩位,你們的提議我們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聖斯特法諾條約》是我國和奧斯曼帝國簽署的停戰條約,條約的所有內容都是奧斯曼帝國在戰敗之後對我國的補償,並沒有任何不合理之處。”俄國外交大臣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忍不住站出來反駁道。
要是再不吭聲的話,誰又能保證對麵的英國和奧匈帝國外交大臣不會說些什麼更離譜的要求呢?
“戰敗的合理補償?”英國外交代表笑了笑,不屑一顧的說道:“難道不是貴國率先發動的戰爭嗎?貴國沒有任何理由就發動了戰爭,還要奧斯曼帝國來承擔戰敗的賠償,這難道不是霸王條款嗎?
戰爭剝奪了數以十萬計的奧斯曼帝國平民的生命,這已經是給奧斯曼帝國最有力的懲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