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奧斯曼帝國在這場戰爭中並無過錯,《聖斯特法諾合約》需要被重新修訂,否則我國不可能承認其合法性。”
因為大英帝國的實力,讓英國外交代表說話非常有底氣。哪怕他對麵坐著的是俄國外交大臣,深受沙皇亞曆山大二世信任的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他也絲毫不會膽怯。
奧匈帝國的外交代表同樣也點了點頭,幫腔道:“貴國不僅沒有任何理由的發動了戰爭,也完全沒有遵守發動戰爭前你我兩國的約定。
對於這樣背棄承諾的行為,我國3800萬民眾以及弗朗茨約瑟夫皇帝陛下都對此非常痛恨。
和英國一樣,我們不承認《聖斯特法諾合約》的合法性,並且要求在我們所有人的見證之下,共同修訂這份合約,以確保這份合約所涉及的所有民族和國家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
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萬萬沒有想到,他的態度強硬,英國代表和奧匈帝國代表的態度更加強硬。
為了讓俄國人乖乖的退讓,英國代表和奧匈帝國代表也先後表達了自己的主戰態度。
英國代表表示,如果俄國人不同意修訂《聖斯特法諾合約》,那麼英俄再一次相見就是戰爭的談判桌上。
奧匈帝國則表示,匈牙利周邊的軍隊已經開始動員。如果俄國在這次衝突中不選擇退讓,奧匈帝國將會主動向俄國宣戰。
麵對著兩國這幾乎赤裸裸的戰爭威脅,俄國外交大臣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終究還是猶豫了。
要是單獨麵對英國和奧匈帝國其中的任何一個,俄國也不至於懼怕對方的戰爭威脅。
但沒辦法,大英帝國和奧匈帝國聯合起來,麵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絲毫不虛的狀態。
彆說是工業才剛剛起步的俄國了,哪怕是德國這樣的歐洲新貴,亦或者是曾經稱霸歐洲的法國,都不可能波瀾不驚的平和對話。
光是大英帝國的海軍力量就足以稱霸世界,更彆提英國和奧匈帝國的陸軍力量加起來也能夠對俄國產生嚴重的威脅。
大英帝國以海軍出名,但這不代表英國的陸軍戰鬥力就很糟糕了。雖然比不上德法這樣主要以陸軍稱霸的國家,但在幾大列強中,英國的陸軍戰鬥力也足以排名中上。
奧匈帝國自然不用多說。主體民族奧地利人也就是南德意誌人戰鬥力相當彪悍,從德國的陸軍戰鬥力方麵也能看出。
雖然奧匈帝國的奧地利人口占比並不太多,但由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以及其他少數民族混合在一起的軍隊,戰鬥力也不至於太過拉垮。
奧匈帝國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各民族組成的軍隊語言不通的難題。不是所有人都像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這樣,在語言方麵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天賦。
當然,不管奧匈帝國國內的問題再多,他們都是歐洲五大傳統列強,綜合實力還是很強大的。
麵對著英國和奧匈帝國共同的戰爭威脅,俄國外交大使隻能再次將目光看向主持這場會議的德國首相俾斯麥。
俾斯麥早已經計劃好在這場會議中保持完全中立,這樣才能不嚴重破壞和俄國以及奧匈帝國的關係。
看到俄國外交大使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將目光看向自己,俾斯麥隻能隱晦的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對此也無能為力。
雖然心中早就猜到了德國可能會無動於衷,但等到俾斯麥首相對自己搖頭的時候,俄國外交大使亞曆山大還是情不自禁的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沒有德國的支持,這也代表著俄國在這場會議中隻能自食其力,或者說隻能任由英國和奧匈帝國宰割。
身為外交大臣,亞曆山大當然明白俄國內部的態度和具體的決策。俄國是不可能再向英國和奧匈帝國發動戰爭的,因為俄國在俄土戰爭中已經承擔了大量的傷亡,同時還有大量的軍費預算支出。
俄土戰爭都打了一年的時間了,要是再打一場和英國以及奧匈帝國之間的戰爭,哪怕俄國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這筆交易也完全不會賺。
俄國擁有充足的人口,兵力的損失對俄國政府來說是不怎麼擔心的。
但部隊在損失的同時,武器彈藥也在瘋狂的消耗。不管是國內自己生產還是再從西班牙進口,這可都是一大筆軍費支出。
要是最終能打贏這場戰爭還好,俄國還能用獲得的土地以及掌控的巴爾乾國家來安慰自己。
但要是這場戰爭的結局最終還失敗了,那俄國可就虧的褲衩子都沒了。
也正因為如此,早在參加柏林會議之前,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就已經吩咐過外交大使,要求外交大使在談判的前期表現強硬的態度,看看能否逼迫英國和奧匈帝國退縮。
要是英國和奧匈帝國不惜以戰爭為代價逼迫俄國就範,那俄國也隻能乖乖落入網中,舉手宣布投降了。
唉!
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在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隨後整個人仿佛泄氣一般,頓時沒了什麼精神。
神情略微掙紮了那麼幾秒鐘,隨後亞曆山大無奈的說道:“就按你們說的辦吧,尊敬的使者。俄國願意修訂《聖斯特法諾合約》,但前提是我國的利益也需要得到足夠的尊重。”
眼見俄國外交大使已經選擇了退讓,英國和奧匈帝國的代表互相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笑意。
雖然他們聯合起來在綜合實力上已經碾壓了俄國,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想和俄國爆發一場戰爭呢。
俄國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那龐大的人口,這可代表著數以百萬計的龐大軍隊。要是真把俄國這個龐然大物惹急眼了,動員個數百萬軍隊出來,英國和奧匈帝國不得跟著動員數百萬軍隊來維持戰場的優勢嗎?
這麼做就算能夠打贏戰爭,英國和奧匈帝國也要承擔不小的損失。
特彆是奧匈帝國,在沒有什麼殖民地的前提下,動員的軍隊可都是本國的人口。
在奧匈帝國的多個民族當中,戰鬥力比較可靠的就是奧地利軍隊了。要是奧地利軍隊在戰爭中損失的人數比較多,甚至奧匈帝國的穩定都會受到影響。
一戰後奧匈帝國之所以被肢解為好幾個國家,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損失慘重的奧地利已經無法控製匈牙利了。
隻有時時刻刻保持主體民族對少數民族的優勢,國家才能實現長久的穩定。
這也能體現出殖民地的重要性。殖民地的土著武裝出的殖民地軍隊雖然戰鬥力不強,但卻是十分優秀的炮灰。
哪怕打出10比1的戰損比,對於諸多殖民國家來說也是不虧的。十個殖民地土著肯定是沒有一個本國人值錢的,無非是那些人口本來就很龐大的國家。
對於西班牙來說,哪怕損失掉所有的土著人口,都不願意西班牙的本土人口減少100萬。
更彆提戰爭損失的還是極其優秀的青壯年勞動力,這些青壯年勞動力的價值可不是土著人口能夠衡量的。
5000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