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友的大部分評價我都看了,這裡統一做個回複吧。
首先關於男主的定位,我前麵也有解釋。
男主在長征開始就是一個副班長,到了西路軍,最高職位是左縱隊參謀長。
左縱隊的司令員是王副總指揮,這樣算起來,參謀長能到師級。
這個資曆,跟未來很多中將的職位相當,不算突出。
上將,有點難了,隻有極個彆上將低於這個職位。
記得當時上麵的規定,授上將的標準,紅軍時期要是一支部隊的主要將領。
所以,紅軍師長是當時授銜上將的一個基本配置。
中將則是低了一點點,師級乾部就行,也就是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都行,甚至還有團長。
這也是當時授勳的一個標準,低於師級的隻能拿二級八一勳章。
比如韋、蘇、唐三上將,就是因為在紅軍時期沒有到師級。
所以按照男主紅軍時期的資曆勉強可以拿到一級勳章。
到了抗戰,改編時是營長,這是曆史原因造成的。
當時國府給的編製太少,12個團長,拉出來,每一個都是戰將。
看看那些營長就知道,很多中將,這個職位已經算是中等了。
當然,因為主角光環,抗戰中肯定要加大男主的貢獻,不然寫什麼。
原本冀熱察挺進軍,延北給了非常大的期望,很可惜,砸了。
據傳,這也是肖上將之所以沒有再進一步的原因之一。
至於具體經過,這裡就不說了,大家可以去看資料。
反正在冀東短短一年,肖司令得罪了一個老帥,兩個未來上將,三個具有上將資質的大咖。
說起來,冀中和冀東當時條件都很好,兵員充足,隻要訓練好,瞬間就能拉起一支大軍。
冀中,當時有13路大軍,幾萬人,不是說呂司令員不行,關鍵還是體係。
開始的時候,總部沒有給予充分支持,更甚,針對當時的遊擊軍、自治軍,竟然開始了肅反清查。
據資料,當時冀中有300多東北軍乾部、學生乾部被抓走,最後失蹤。
冀中元氣大傷,呂司令員非常無奈,甚至連求情都不敢。
小鬼子集中掃蕩,一部分叛變,一部分潰逃,50000人,一朝潰散。
冀東,雖然沒有這麼厲害,但是因為肖司令槍斃高誌遠,當時至少有上萬人害怕了。
其中有4000多人脫離部隊,偷偷回到冀東,這些戰士後來大部分被小鬼子圍剿殺害。
最關鍵的是兩位上將帶著紅軍團走了,剩下的大部分是當地青壯,土匪、東北軍潰兵。
一年後,華北小鬼子掃蕩,好不容易從冀東大暴動中組織起來的50000軍隊,剩下了不到2000人。
41年,經過不懈努力,冀東有八路軍4000人左右。
但是經過42年大掃蕩,八路軍剩下的兵力隻有幾百人。
包森、劉誠光等主要負責人先後犧牲。
從38年開始,到42年,冀東30000多戰士犧牲,大好形勢毀於一旦。
各位讀友可以看看資料,發展冀熱遼,隻有抗戰勝利前短短一年,到了90000多人。
之所以從這個點切入,也是因為兩個地方基礎好,具備拉起大軍的條件。
再就是,冀熱遼具備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明清開始,這裡就是關內外爭奪的焦點。
冀熱遼發展好了,不管是對華北小鬼子、關東軍,還是日軍其他部隊,都有大威脅。
400章,遠東拿下來,東北的基本框架完成。
抗聯組建了5個縱隊,15萬人,已經足夠堅持、發展了。
接下來,也就不需要男主再去摻和一腳。
冀熱遼組建津南、冀東、錦西、遼東、林西,五個軍區,並向北逐漸滲透,跟內蒙抗日武裝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