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養兒真能防老嗎(1 / 2)

仕途風雲 阿諸 2456 字 3個月前

小孟一聽,就笑著問道:“您是不是想‘回頭看’?”

“我哪有什麼資格回頭看,那是紀委監委的事,咱可不敢超權限。”荊濤說道。

“鄭書記不是給了您輿論監督的特權了嗎?”

“鄭書記給的這個特權是包括咱們整個媒體,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特權,雖然如此,但咱也要有自知之明,還要有理、有節、有度。”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荊濤說得不假,作為市級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的時候,不但要有禮有節有度,還要有自保意識,自保意識不單單是人身安全,還包括政治安全。

各級政府都在強調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但又有誰能真的接受輿論監督呢?鄭玉德算是比較開明的領導,他尊重媒體,看重媒體這一功能,但如果你總是給他惹事找麻煩,總是讓忙於處理這些問題,分散他的精力,估計他也會和其他領導一樣,慢慢的就流於形式停留在口頭上了。

上次曝光紡織廠拆遷戶回遷難的問題,卻引來清陽官場甚至波及到省裡的震動。清陽上上下下被處理了那麼多的乾部,現在荊濤想想都有些後怕。

輿論監督的確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有時是紀、監委不具備的,把違法亂紀行為公諸報端或聲屏,就等於把有問題的乾部置於眾目睽睽之下,也會對與此相關的人產生強大的道德和法紀的輿論壓力,使關係網人情風失去市場效力,從而促進事情迅速解決。

不得不說,“八項製度”的出台,鐵證了高層“刀刃向內”的決心和恒心,也才有了輿論監督的生存土壤,如果沒有這個大背景做依托,很多時候輿論監督也隻是停留在口頭上了,有時口頭這種形式都沒有。

所以,輿論監督,一定要客觀、公證和全麵,尤其是報道的量上要平衡好,要配合當下的中心工作,對於發現的問題,要進行探討式的報道,隻有這樣,輿論監督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小孟說:“昨天晚上我回來跟父母通了個電話,聽他們說,兩天前,我們那裡一個老人在自己家中去世卻沒人知道,若乾天後樓道有異味才被鄰居發現並報了警。”

“他沒有子女嗎?”荊濤問道。

“有,還是很優秀的兩個兒子,老大和老二一個考上清華,一個是北大,老大碩士畢業後考取了英國一家著名商學院的博士,兩年後老二也碩士畢業考上了英國另外一家著名商學院的博士,兩個兒子博士畢業後,工作都不錯,薪水也很高,就先後在國外成家立業了,每年都給他寄錢,但就是有一樣,回不來,兩個兒子開始還是輪流回來陪他過年,後來就不輪流了,誰有時間就回來,沒有時間就不回了。”

荊濤歎了一口氣說:“悲哀啊,於國家層麵講,我們高等學府費儘心力培養的人才,都飛走了。於這位老人來講,就像一首歌裡唱的那樣: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