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後,影像裡的時光恍若飛逝。
等到平安六七歲的時候,就被周順送去上學了。
雖然周順自己沒有上過學,但熱愛讀書的他知道,上學讀書,是很重要的。
而逐漸長大的周平安也知道,周順是他的養父,更是一個聾啞人,而自己是被遺棄在垃圾桶裡的,是被爸爸撿回來的。
因為爸爸養育了他,所以他才有了家。
這些,爸爸不曾告訴他,但是鄰居們卻是知道的,對於這些並沒有隱瞞和忌諱。
而長大了的周平安,也長成一個樂觀,堅強,善良也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放學後回家的他,會在爸爸忙碌的時候,幫著做飯,坐家務,洗衣服等等,有時也會幫著收廢品。
上學時,老師和同學們大多數是好的。
當然也有部分對周平安父子倆帶有有色眼鏡。
比如,會嘲諷周平安是沒人要的孩子,所以才會被丟到垃圾桶,比如會說周順是聾啞人,還是個開垃圾站的,有這樣一個養父,很丟人的……
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周平安氣得臉都紅了。
倒不是因為他們說自己是被遺棄到垃圾桶的孩子。
他確實是被遺棄的,是被丟到垃圾桶的。
他們可以說他,但他不允許他們說他爸爸。
對於周平安來說,周順這個爸爸,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他也隻認他這一個爸爸,更加不會因為周順是聾啞人而覺得羞愧。
反而他覺得,這樣自身處境那麼艱難的爸爸,還能將他養大,給他父愛,讓他不缺吃,不缺穿,還能接受教育,爸爸,真的很不容易。
開垃圾回收站怎麼了?那也是爸爸養活自己和他的手段啊。
每一個職業都是平等的,不該受到歧視。
每一個憑自己本事養育孩子長大的爸爸,都該受到讚揚。
周平安說的太好了,不僅將當時嘲諷他的同學鎮住,就連聞聲趕來的老師,也給感動了。
很快,老師表揚了周平安,也對那個同學做出了批評。
再之後,關於周順,周平安父子倆的閒言碎語少多了。
慢慢的,周平安上了小學,又上了初中,高中,隻是,他在讀完高二後,就輟學了。
不是家裡條件不允許,付不起學費。
雖然周家確實家境貧困,但周順一直在努力攢著給周平安上學的學費,生活費,甚至還計劃著要給平安攢以後娶媳婦的錢。
輟學,是周平安的意思。
因為他的成績,實在不好。
他對讀書確實沒有什麼興趣,也努力了,但確實在讀書這一方麵,他沒什麼天賦。
在周平安的哀求下,無奈,周順隻能同意了他這個決定。
輟學的周平安剛剛17歲,他打算去找一份工作,能掙多些錢的工作,因為……他打算給爸爸買一個人工耳蝸。
他知道,爸爸雖然不會說話,也聽不到任何聲音。
但如果可以的話,爸爸是希望能成為一個正常人的,哪怕是不能成為一個正常人,能有一些改變也是好的。
他沒辦法讓爸爸說話,卻能努力去買一個人工耳蝸,那總能讓爸爸聽到一些聲音吧。
買耳蝸這事,周平安沒有告訴父親,他打算到時候給爸爸一個驚喜。
他找了一份工地搬磚的活,就是進恒泉集團旗下的所建的樓盤工地乾活。
這裡,未成年人也是要的,不過他也有17歲了,距離成年也差不多了。
這裡搬磚的工資不低,一個月能有1萬多。
周平安想,一個人工耳蝸,最便宜的也要5萬,大概乾4個月,他就能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