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墜,下墜。
無窮無儘的黑暗。
不知過了多久,當腳踏實地的感覺傳來,東極魔主視線逡巡四方,這才發現自己已然來到了一處巨大的鎏金門戶之前。
門戶之上一條猙獰黑龍正在展翅翱翔。
“這….這就是吾等魔龍一族口口相傳,唯有族長可以得知的龍墓嗎?真正的龍墓!”
望著周遭景色,東極魔主一時間不由得神色振奮。
族群無數年生聚,為的便是今朝。
這可不是它們白色高塔之下的龍墓,那裡的墓地不過是虛墓,僅供族群瞻仰拜祭,而此地的大墓才是實墓。
它們魔龍一族以萬年為計,無數年的生聚,一代又一代的魔龍一族高手來到此間龍墓內坐化,為的不就是後輩子孫當中有人可以走到破限四重極限之後,借此一舉登極,達到那理論當中的破限第五境嗎?
終於,這一天,終於讓它東極等到了。
無數先祖的犧牲,成就了它東極這個幸運兒。
“感謝先祖庇佑!吾必將重鑄魔龍一族榮光,使吾魔境再度君臨五境之首,讓吾魔龍一族,徹底雄霸魔境!”
“所有族群都得匍匐在吾魔龍一族腳下!”
神色鄭重的朝著鎏金大門躬身一禮後,東極魔主當即目光堅定的大步向前,推開了麵前的鎏金大門。
入目所及,是一片虛無空間。
此地好像沒有重力一般,所有物體皆是漂浮在空中,無論是龍屍….還是碎石,不時有一道道奇異光帶掃過,將一顆顆擋路的石塊切割成更小的碎塊。
看著這些奇異光帶,東極魔主明白,或許再過一陣時日,千年,亦或萬年,如果魔龍一族才有後來者打開了此處龍墓的話,或許此地漂浮在空中的便不是碎石,而是細砂了。
“先祖~”
東極魔主眸光低垂,感受著空域內奇異光帶傳來的熟悉與親切之感,它躊躇了一下,終是一聲惋歎,一步踏出,放出了自己魔龍一族的法相真身。
它的踏足像是開啟了某個開關一般,霎時間一道離其稍近的光帶便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縈繞在了東極魔主的功體之上。
純粹的同宗同源的力量緩緩浸潤到東極魔主的功體之上,這一刻,東極魔主並未沉浸在修為緩緩增長的感動之內,此刻它竟是想起了已故父親的話語。
“每一代最為傑出的魔龍一族強者便會加冕而成這一代的東極魔主,而今日,吾的兒子,你便是吾魔龍一族的新王。”
“汝將繼承族群的全部驕傲,不斷向前,將先祖失去的基業全部奪回來,讓吾魔境重新回到五境之首——也就是它本來應該在的位置。”
“想要做大事,就得有犧牲,有時候甚至是,無窮無儘的犧牲,前赴後繼,繼往開來,在吾死後,汝將吾之一切全部送入龍墓之內,那是吾魔龍一族最大的隱秘,也是一項執行了以萬年為單位的宏遠計劃。”
“今日是父親,如果翌日汝之修為無法走到足以觸摸第五境的門檻,為父和你也將在這一處龍墓重逢。”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驀然間,東極魔主此時眼中已經蒙上了一層水霧,這一位雄踞魔境多年的偉大英主,在這龍墓之地展現了它難得的溫情。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
而在龍墓大陣籠罩的空域之內,時感會被大陣的力量延長到極致,來此地坐化的魔龍一族強者臨死前會感到正常死亡時痛苦的十倍百倍,可是它們魔龍一族的偉大先祖們還是來了。
它們沒有選擇此生風流歸天地,而是以自己的血與骨,神與魂,困頓在這一處虛無空間之內,生生鑄造了這一處魔龍一族的福地。
一位,又一位。
一代,又一代。
“秉承先祖遺誌,不肖子孫,第三十二代東極魔主,既戴王冠,便承其重。”
“吾將為魔帝,橫掃三大魔國,一統魔境,隨後橫掃四境,將吾魔人一族的榮光播撒到五境全域,徹底奪回先祖被人族竊取的權柄。”
“先祖放心,這一天,不遠了。”
東極魔主一邊暗自煉化著虛無空域內的奇異光帶,一邊神色鄭重的對著空域內漂浮的無數龍屍發出了自己的魔帝宣言。
望著縈繞在自己功體之上的奇異光帶,感悟著力量緩緩增長,神魂愈發龐大的東極魔主臉上不禁泛起一抹濃鬱的傷感。
它甚至不知道眼前的這一道奇異光帶是哪一位先祖所化,是它的父親,還是其他先祖,亦或者,兼而有之。
….
….
人境。
青萍山上,天風陣陣,將嬴肆身上九龍袞袍吹拂得烈烈而舞。
“青萍真君,你更強了。”
嬴肆望著麵前容顏絕美,氣質出塵的絕世女冠,內心再度禁不住一歎。
“如果青萍真君是個啞巴就好了。”
“嬴肆,不是本座變強了,是你有些跟不上本座進步的步伐,變拉了。”青萍山上正在搖香入海的絕世女冠抬首打量了一眼麵前的英偉帝王,竟是咧嘴嗤笑起來。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拜某位大秦國師所賜,於墜龍山教導大義武盟弟子習武之時遇到不成器的弟子張口就是‘蠢貨,一個可以埋進古墓的蠢貨,你怎麼這麼拉!’
於是大秦國師的口癖伴隨著大義武盟弟子的傳播迅速在人境泛濫開來,尤其是這群好事者知曉這是人境傳奇人物,大秦國師義成子的口癖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此刻大秦中底層修行者間刮起了一股‘地攤文學’風潮。
根據不完全可靠消息,一位擅長天機卜算的高手在天壽將儘之時最後起了一卦,算的便是大秦國師,懾世純陽義成子。
最後勘破天機,一語道破大秦國師義成子為何崛起如此之速,之快,之猛。
其中原因之一便應在取名之上。
易塵易塵。
俗名為易,與道家奇書《易經》相似度高達一半,先天便占了五成氣運。
易塵易成。
以塵代成,韜光養晦之字更是儘奪天人之妙,成易遭天妒,以塵代成,此舉簡直妙不可言。
都易成了,無怪易道長修行如此之快。
道號義成子更是對本名的再度強化,將天人氣運拿捏得死死的。
以此三合,草蛇灰線,伏脈千裡,這才造就了人境傳奇,大秦國師易道長的傳奇一生。
放眼人境萬年,誰能與易道長同堂競技,比試修行之速?